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用好內循環和外循環,不只能讓夏天開車更涼快,甚至可以調節油耗,省下不少油費。
具體怎么干,今天這視頻三分鐘教會,建議各位朋友點贊一下、收藏一下。
首先,我們要了解內、外循環原理上的區別。
其實和家里開空調有點像的,內循環就是把窗戶關起來開空調,雖然制冷效果是好、省電,但是空氣不是容易悶嘛?
外循環就是開著窗戶開空調,雖然空氣是比較流通的,但是制冷效果就會比較差,費電也就是費錢。
知道了內、外循環的區別,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來選擇空調模式了。
夏天暴曬后車內溫度很高
比如說夏天車子已經被暴曬了,之后想要快速的降溫,就可以用“先外后內”的方法。
暴曬之后溫度很高的,吉林大學的張莉有篇碩士論文的,《自然曝曬狀態下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及醛酮類物質檢測技術》。
上面有個數據的:環境溫度34℃,一臺黑色高級轎車被暴曬之后,空氣溫度達到多少你猜猜看,72.9℃。
也就是說車里的溫度能比環境溫度高30多℃,這個時候開內循環和A/C制冷,效果其實挺差的。
先排熱氣,再開內循環和A/C
相對比較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就是先打開車窗、外循環也開著、空調吹風,先把車上的熱氣給排掉。
等到車里的溫度降低到和環境溫度差不多的時候,再打開A/C制冷和內循環。這樣制冷效果會比一上車就打開內循環和A/C要好上不少的,而且還省。
行駛過程中用內循環確實可以省油
如果說車里已經涼快下來了,我們是可以考慮用內循環來省油的。
吉林大學的李宜蘅有篇碩士論文,《汽車空調內外循環模式負荷確定及其應用分析》。
上面有個數據的:從內循環變化到外循環的時候,制冷負荷會增加191.8%。
就和房間里面開空調一個道理的,開窗開空調的話,空調還要把外面換進來的熱風降溫,功耗自然也是會高一點的。
但是不能一直用內循環
不過內循環也不能一直開的,車內空間和家里房間不一樣的,車內空間小,內循環開太久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讓駕駛員頭暈、犯困的。
所以說,內循環開個半小時差不多,就可以手動把它給關掉,讓車內的空氣流動一下,避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影響駕駛員的狀態。
現在不少新車也自帶這種功能了。
除了內、外循環,空調上還有個溫度調節,這個數字怎么調呀?是不是調的數字越低就越涼?越冷就越費油?
劉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