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知道世界上最強的刺客是哪幾位嗎?“一槍”擊中總統,“兩槍”引發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女刺客僅用一擊,就將著名革命家馬拉處死。
他們策劃了什么驚人的刺殺事件?結局又如何呢?今天,本喵查閱了大量資料,給大家整理出近代世界上最強的10位刺客。
他的刺殺,說是改寫亞洲歷史也不夸張,刺殺對象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事件發生后,安重根被日本人逮捕,他沒有任何說話主動權,未經公平審判而執行了絞刑。
安重根
菅義偉稱他為「恐怖分子」,而章太炎稱安重根為「亞洲第一義俠」,孫中山、蔡元培等20多位名人為其題詞,中國還為他建了紀念館,安重根何許人也?為什么中國對他這么重視?
安重根,于1879年出生于朝鮮海州,是著名的獨立運動家及愛國烈士。安重根成長的年代,正是朝鮮的危急存亡之秋,青年的他目睹了祖國的危難。從日俄戰爭開始,積極投身救國運動。
俄軍用重炮向海上的日艦發起轟擊
正值甲午中日戰爭談判之時,伊藤博文的氣焰極其囂張,他逼迫李鴻章趕快簽屬《馬關條約》。李鴻章問,「貴國何必急?臺灣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答,「尚未下咽,饑甚」,一副丑惡的侵略者嘴臉。
《馬關條約》談判及簽字
在伊藤博文的策劃下,日本又用武力控制了朝鮮半島。
1909年3月2日,安重根等11人在克拉斯基諾開會,他親自切斷了左手無名指一個關節,用流出的熱血在韓國國旗上,寫了「大韓獨立」四個漢字,并寫下「安重根」三字。
安重根等人決定采取暗殺手段,打擊日本侵略者氣焰,而暗殺對象就是侵略朝鮮半島的元兇,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安重根得知伊藤博文將去往哈爾濱,與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切夫會談。10月26日上午9時,兩人在站臺檢閱俄國儀仗隊后,伊藤博文走向日本歡迎隊伍,殊不知安重根也混在其中。
當伊藤博文走到俄國儀仗隊前,安重根穿過俄國軍人空隙,沖過儀仗隊,相距伊藤博文五步之遙時,掏出手槍對準伊藤博文連發三槍,伊藤博文撲倒在地,20分鐘后搶救無效死亡。這個手上沾滿了中國和朝鮮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案發后,安重根近30名同伴被捕,在受審的過程中,安重根一再說自己的舉動是正義之舉,不是行刺,他殺藤博文是罪有應得。但是在一場秘密審訊過后,安重根仍然被判執行絞刑。
臨刑前 ,安重根做了一首絕筆詩,「天地翻覆,義士慨嘆,大廈將傾,一木難支」,寥寥數語,盡顯壯士報國的悲壯與凄涼。
2014年1月19日,位于哈爾濱火車站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舉辦開館儀式,紀念此一歷史事件。
她的刺殺對象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風云人物馬拉,她被稱為「暗殺的天使」,是世界著名的刺客之一。據說她謀劃整場刺殺只用了五天,并僅憑一擊便成功刺殺馬拉,她最后葬身在了革命廣場的斷頭臺上。
科黛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從小在修道院里長大,在法國大革命演變得越來越激進化,并走向恐怖統治后,科黛開始支持吉倫特派。吉倫特派代表著一種更為溫和的革命手段,他們和科黛一樣,對當時革命的走向抱持懷疑態度。
1793年,雅各賓派取得政權之后,馬拉成了耶穌,強調要建立革命專政,用暴力確立自由。
馬拉最臭名昭著的一點在于,即使不是唯一的兇手,但也間接的煽動了九月大屠殺,戰爭的局勢越發嚴峻。對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的公報私仇,也是馬拉的一個污點,雖然課本上對他的描述都是正面的。
拉瓦錫
科黛對馬拉極端思想的反對,再加上吉倫特派對她的影響,她決定要執行一場暗殺,而目標正是這群極端分子頭子——馬拉。
1793年7月13日,科黛買了一把廚房用刀,并將刀藏在披風下,她來到馬拉家,此時馬拉正在浴缸中。科黛假借自己有一份秘密名單,利用這個與馬拉談話,而這份名單上的吉倫特派即將起義。
一番談話之后,科黛將小刀刺向馬拉的胸口,鮮血四濺,然后就死了。
達到目的后,科黛并沒有試圖逃跑,而是平靜地站在窗戶邊,科黛從行刺到被斬首只有四天,在法庭上她留下了遺言,「我是為了拯救十萬人而殺了一個人,我是為了拯救無辜者而殺了大惡人,為了使我的國家安寧而殺了一頭野獸」。
歷史學家稱林肯為國家的拯救者,然而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總統,卻被一位美國戲劇演員布斯刺殺了。
正值南北戰爭時期,當時的林肯,領導著北方政府完成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使命,這在美國歷史及世界人權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布斯的動機究竟是什么?
林肯
布斯出生于美國馬里蘭州,他的父親是名揚英美的大腕,兩個哥哥是著名的演員,在他20歲的時候,也成為耀眼的明星。布斯用演員身份掩護自己的「南方間諜」身份,一旦聽到林肯的名字,他就會變得失控。
約翰·威爾克斯·布斯
但不可思議的是,除了布斯以外,全家人都支持著北方,而且還有一位是林肯家的恩人,布斯究竟和林肯有什么仇什么怨,以致于他想要刺殺總統?
1865年4月14日,布斯得知林肯當晚要到福特劇院看戲,臨時起意要去刺殺總統。布斯的計劃很不簡單,他希望一舉殺死總統、副總統和戰爭部長,這樣南方還有希望起死回生。
晚上10點之后,布斯溜進劇場時,劇情已慢慢發展到高潮,此時的林肯已經沉浸在演出之中,他唯一的警衛居然跑去喝得大醉。
等到全場因為劇情而大笑的時候,布斯沖了進去,開槍擊中林肯頭部,布斯高喊「這就是暴君的下場!,南方的大仇已報!」,然后往外匆忙地跑。林肯在生死邊緣痛苦徘徊了幾個小時,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事發后布斯與同謀赫羅爾德騎馬逃跑,然而布斯的死因卻流傳了很多說法。
1865年士兵們圍住了布斯和赫羅爾德睡覺的倉房,赫羅爾德投降了,但布斯打算作最后一拼。一聲槍響,士兵把布斯從倉房里拖出來,發現他脖子上有一處槍傷,打斷了頸椎。
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是自己開槍自殺的,還有人說,落入軍隊手中的其實是別人,布斯還活著。
刺殺對象為韓國第3任總統樸正熙,也就是樸槿惠的父親。金載圭被全斗煥政府執行死刑,終年54歲。
金載圭
金載圭出生于慶尚北道,是樸正熙的老鄉,也是樸正熙的「心腹」。樸正熙任職期間,他被任命為中央情報部部長。樸正熙一生忘情于國家和民族的富強,領導韓國實現工業化和經濟騰飛,為什么卻慘遭「心腹」金載圭的毒手?
當時,樸正熙身邊有四大心腹,除了金載圭,還有一個就是金載圭最厭惡的人——中央警衛室總統衛隊長車智澈。原本車智澈只是負責總統安全工作,然而時間越久,樸正熙對他的寵信越來越深,以致于金載圭偶爾想見樸正熙一面,都會被車智澈插手而見不到。
車智澈
更過分的是,車智澈還經常說金載圭的壞話,因此金載圭非常討厭他,并對自己的部長位子產生了危機感。樸正熙對于二人的芥蒂早有耳聞,本想找機會幫二人解開矛盾,但事與愿違,誰都沒想到事態朝著另一個方向飛奔而去。
1979年10月26日這天,樸正熙趕往了一場精心謀劃的鴻門宴,樸正熙、車智澈以及金載圭等人,去到了到“安全之家”吃飯。
在外人看來,總統樸正熙與金載圭是“摯友”,然而,餐廳里頭歌舞升平,餐廳外頭刺殺計劃悄悄進行。正當大家酒酣腦熱之際,他突然拔槍對準車智澈,并對樸正熙說,「閣下,您帶著這樣的廢物能把政治搞好嗎?」
現場還原,持槍者為金載圭
話音剛落,子彈就打穿了車智澈的手腕,金載圭槍口轉向,朝著樸正熙的胸口就是一槍,此時門外的總統衛兵也全被干掉了,事后金載圭很快被捕,1980年5月24日被執行絞刑。
現場還原,持槍者為金載圭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提到其對金載圭的看法,「從情感上來說我是憐憫他的,但是對于他的行為我還是不能贊同」。
刺殺對象是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最終被判99年監禁。
以《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聞名全世界,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金也許不知道,他真正的夢想應該是,讓人們查出他被刺殺的真相,雖然雷是被官方指控的兇手。
馬丁·路德·金
雷作案累累,曾因盜竊、搶劫被捕入獄,在服刑的13年中,雷數次企圖逃跑,結果被增加刑期到48年。
厄爾·雷
1968年4月4日,雷端著一把改裝過瞄準器的氣步槍,趁金與工人談話時,給了金的脖子致命一擊,金死了。
然而金的兒子在雷臨終前拜訪了他,并對他說,「是政府殺了我父親,不是你」。難道殺死金的兇手,真的不是雷?現在想想,雷雖然是搶劫慣犯,可說不定殺人并不是他想要的呢。
其實雷在被送進監獄沒幾個小時,就提出希望得到新的辯護律師,他聲稱自己是無辜的,是在被人逼迫、誘騙下作出了認罪。可是訴訟程序一拖再拖,在此后的10余年中,當局根本就不予理會。
1981年6月4日,雷被4名囚犯狠狠地揍了一頓,此后不久雷被轉移到「死走廊」,11道緊鎖的鐵門將他與其他囚犯隔開。
直到1986年,美國《進步》月刊記者,與雷進行了3個小時長談,雷說,「在金的組織中有聯邦調查局的人,他們還監視金,企圖殺害金,當金被害后,聯邦調查局就急忙尋找像我這樣的替罪羊」。
2001 年1 月,一名美國佛羅里達的牧師,向《紐約時報》記者透露,殺害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的父親。他對記者說,父親亨利是一個三人小組的頭,而槍殺金的正是這個小組。
他父親已經去世 10多年了,但他在世時曾反復強調,把金殺掉是每一個熱愛美國的人應該做的事,然而直到現在,金之死還是一個謎,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呢?
是誰殺死了肯尼迪?這個問題困擾了美國人半個多世紀。
「官方答案」是倉庫保管員奧斯瓦爾德,然而別忘了,奧斯瓦爾德在被審訊了長達 11 個小時后,仍然什么也不肯承認,兩天后,奧斯瓦爾德就離奇死亡。
而他最后的遺言是,「我只是一只替罪羊」。
1961 年 1 月,肯尼迪就任時才 43 歲,是美國最年輕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1963 年11月22日,就在美國民眾已經普遍認為肯尼迪連任豪無懸念的時候,成為了他最后一場演出。
一顆子彈飛來,擊中了肯尼迪的后頸,幾秒鐘后,第二顆子彈又射中了肯尼迪頭部,當地時間下午 13:00 點左右,肯尼迪被正式宣布死亡。
數小時后奧斯瓦爾德就被抓捕,抓他的過程容易的就像經過排練,兇手為什么是他?
奧斯瓦爾德是一名倉庫保管員,是美籍古巴人,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過役,射擊成績優異,退役后曾在蘇聯定居。
11月22日這天,他從自己工作的倉庫六樓窗口,用一支卡爾卡諾步槍,連發三槍射殺了肯尼迪。
讓人意外的是,他并沒逃跑,仍然留在倉庫里干完了當天的工作,然后坐公交回家,從收音機里聽到了肯尼迪的死訊后,出門看了場電影。警察就是在這家電影院將他逮捕的。
抓捕他之前,警察已在倉庫里找到了他使用的步槍,奧斯瓦爾德為什么這么可以淡定,就好像工作之余,順便干掉了一個美國總統這么簡單。
而這次案件的疑點,根本無法讓「官方答案」自圓其說,成為了陰謀論的溫床。例如刺殺時達拉斯的市長曾是CIA的線人,再例如有一些本該發布的CIA關于奧斯瓦爾德的文件莫名遺失,那么CIA是不是也要對此事負責?
然而白宮官方給出的結論是,「奧斯瓦爾德是個人行動」。后來有媒體對肯尼迪遇刺事件這樣描述,這不像是一次針對總統的暗殺行動,倒像是一次光天化日下的公開處刑。
在肯尼迪遇刺5年后,他的弟弟羅伯特競選總統時遇刺,真兇依舊沒有公布,兄弟兩人在5年里先后遇刺。
一個是總統,一個總統候選人,肯尼迪兄弟得罪的絕不是一兩個政敵或是利益集團那么簡單,究竟什么人有這么大權利,連續兩次刺殺都能向公眾隱瞞真相?CIA和FBI那么不希望調查材料公之于眾,這是不是就指明了答案?
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內,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讓整個案件蒙上陰謀論的陰影。
第七位 普林西普
刺殺對象是奧匈帝國王斐迪南大公夫婦。
這是史上最致命的兩槍,雖然只殺死兩人,但卻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千萬人喪命的導火索,這次刺殺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然而在這場驚天暗殺后,普林西普卻沒被處以死刑,這是為什么?
普林西普是波斯尼亞薩拉熱窩人,他極端仇恨奧匈帝國統治波斯尼亞,認為波斯尼亞應該與塞爾維亞合并,成為統一的南斯拉夫。
普林西普
1914年6月28日,在經過兩個月的預謀后,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勃朗寧M191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槍殺了斐迪南大公夫婦,兩人相繼在幾分鐘后死亡。
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戰爭開始了。一個月后,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普林西普認為使命已達,并開槍自殺,但離譜的是,他還是被救活了。事后普林西普承認了自己的罪行,由于當時他還不滿20歲,不能判死刑,1914年10月被判20年有期徒刑。并于1918年4月28日因肺結核死于監獄中。
1920年,普林西普的遺骸被塞爾維亞政府遷葬薩拉熱窩的榮譽冢,為紀念這位“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
在上海虹口公園成功刺殺日本陸軍大將白川義則。
白川義則
1910年,日本逼朝鮮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朝鮮被日本吞并淪為殖民地。
「為了祖國的獨立自由,我以一顆赤誠之心加入韓人愛國團,發誓擊斃日軍將領」,尹奉吉宣誓加入「韓人愛國團」。
尹奉吉
1932年1月28日,日軍悍然進攻上海,第一次淞滬戰爭爆發。
4月29日,駐滬日軍準備在虹口公園,為裕仁天皇的生日舉行慶祝活動。為防止中國人擾亂活動秩序,當天只準日本人、朝鮮人,和外國使節進入公園。尹奉吉憑借流利的日語,在沒有請帖的情況下,順利通過警衛的盤問進入公園。
他帶了一個軍用水壺和便當盒,其實是兩枚特制的烈性手雷。
就在日本人開始慶祝戰爭勝利的閱兵式時,尹奉吉在慢慢靠近主席臺,在日本人齊唱日本國歌時,他突然沖出人群,將水壺炸彈準確地投擲到主席臺上。只聽一聲巨響,主席臺上的日本人被炸得人仰馬翻,白川義則就葬身這次爆炸之中。
尹奉吉從容被捕后,12月19日,他被日軍以謀殺罪被槍決,年僅24歲。
其實在那天早晨,尹奉吉就做好了必死的準備,與韓國國父金九訣別時說道,「再過兩個小時,我這塊表就用不到啦」,短短兩句話,金九聽了淚如雨下。
金九和尹奉吉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尹奉吉的遺骸被迎回韓國,金九親自迎接并舉行隆重國葬,他非常罕見地得到了中日韓三國的共同紀念。
他早年崇拜甘地,然而甘地卻死于他的手下。
納圖拉姆·戈德森
甘地是印度二十世紀初,最受矚目的精神領袖,同時也是讓英國殖民者十分頭疼的人物。他有一套十分奇怪的反抗斗爭的方式,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此前世界上所有的反抗斗爭,都是以暴制暴,而到了甘地這,卻變成了不使用任何暴力手段,甚至不惜傷害自己,來使敵人良心發現,從而達到和殖民統治相抗衡的目的。
更神奇的是,二戰期間,甘地還曾經寫過信,勸希特勒放下屠刀,勸同盟國不要以暴制暴,勸猶太人不要反抗,甚至還給中國提意見,「中國人要是有我這般非暴力的信念,就不要抵抗日軍!,中國有4億人,給他們2億殺,當血流成河時,日本人就怕了,如果中國這樣做,日本人就會成為中國的奴隸」。
不可否認甘地在當時的印度,指引了印度前進,是印度的「圣雄」,但是他的理念在現在看來,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與甘地不同的是,戈德森出身印度婆羅門,是一個狂熱的印度教徒,他是國民志愿服務團(RSS)中的一員。二戰期間,RSS曾以希特勒為公開崇拜對象,并宣傳印度教極端主義,多次參與宗教沖突。
戈德森認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使得印度教教徒在穆斯林的殺戮面前,放棄了抵抗,十分的軟弱,于是謀劃了了一場刺殺。
刺殺甘地的策劃者們
1948年1月30日下午,甘地跟以前一樣在廣場上宣講他的思想,戈德森假裝是甘地的粉絲,來到甘地面前,先向甘地鞠躬行禮,口中低聲說道「圣父,您好!」。隨即從口袋里掏出手槍,頂住甘地赤裸的胸口連開幾槍,殷紅的血立刻染紅了潔白的土布。
甘地雙手合十,口中喃喃念到「神啊」,相傳虔信羅摩神者死前只要默念他的名字,便可得到解脫。
這位終身提倡“非暴力”的老人,就這樣死在了狂熱分子的槍口之下。戈德森也被判處絞刑。
他被稱為德國的良心,他的刺殺對象是納粹黨黨魁、二戰的發動者——希特勒。
施陶芬貝格
施陶芬貝格出生于德國葉廷根,是納粹德國陸軍上校。起初,施陶芬貝格曾被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感染。
在“蘇臺德危機”時,施陶芬貝格第一次接觸到帝國軍隊內部的「反對派」,對于希特勒的狂妄的口氣極其反感。
1939年二戰伊始,施陶芬貝格開始懷疑希特勒,在他看來希特勒不過是一個小市民,傻子指揮戰爭,不少高級軍官都認為,希特勒在濫用軍隊。
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的早晨,陽光明媚,施陶芬伯格帶著他的副官哈夫登中尉,坐上了前往希特勒的藏身之處之一「狼穴」的飛機。
他手上的公文包里面,放了3樣東西,兩枚炸彈、一個定時引爆裝置和一件襯衫。11時到達「狼穴」,左眼失明、左手只有3個手指的施陶芬伯格,匆忙開始組裝炸彈。
盛夏的高溫加上過分緊張,使施陶芬貝格的動作變得遲緩,然而時間緊迫,加上會議室的變更等問題,最后僅裝了一枚炸彈。12時42分,炸彈準時爆炸。
一聲巨響后,24名與會者中4人當場死亡,但是他們的目標希特勒,卻并沒有死亡,只是震壞耳膜,燒傷了大腿而已。
希特勒大怒,并于18時發表講話,「一伙野心勃勃、毫無理智的軍官,企圖篡奪領導權……,可天意讓我繼續為人民服務」。
氣急敗壞的他隨即展開了血腥報復,拘捕了約7000名「涉案人員」,并處決了其中約5000名人員,這些人雖然大部分沒有直接參與暗殺,但仍被酷刑虐待,用鋼琴上的金屬絲吊死,或者用鐵鉤子鉤死。部分過程還被拍攝下來,供希特勒「欣賞」。
施陶芬伯格也于翌日遭到逮捕,并被判處死刑,年僅36歲。
刺殺希特勒行動的失敗,是歷史上的遺憾,若是刺殺成功了,今天的世界又會是如何?二戰會避免嗎?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呢?
金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