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雖然明天才進入“初伏”,但最近出門就感覺熱浪襲來,外面跟下火一樣,只能龜縮在空調房里。
說到這里,想起一個成語——七月流火。現在是七月,這么熱,大地上流動著火焰,豈不正是“七月流火”?其實還真不是這意思。
這里的“七月”是夏歷,不是現在的公歷,“火”也不是火焰,指的是大火星,是我國古代星宿的名字,古人用它來參照地球上的四季變化。它在黃昏出現,如果出現在東方,那就表明是春天;如果出現在南方,那說明是夏天;如果出現在西方,那就說明秋天到了。
夏歷七月正是它從南方到西方流動遷移的時候,所以叫“七月流火”,意味著天氣要涼了。李白在《太原早秋》里寫過:“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意思就是花兒都謝了,已經是秋天了。所以,“七月流火”本來并不是炎熱的意思。
正好我們再說說“火”字。它的甲骨文就是一團火苗,上面有三股騰騰上升的火焰。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火”字。本義就是燃燒時候產生的光和熱。
我們都聽過燧人氏鉆木取火的神話,上古時期人們本來是茹毛飲血的,自從掌握了火的技術,吃上了熟食,才朝著文明更近了一步。
“火”有很多意思,都是從本義延伸出來的。比如火光是紅色的,所以“火”引申為紅色,《西游記》里說孫悟空“火眼金睛”,就是因為當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讓風煙把眼睛給熏紅了。“火”也表示像火一樣興旺、熱烈,比如生意“紅火”,演唱會“火爆”,某個演員“火了”。它還表示暴躁或者激動的情緒,比如“發火”“火冒三丈”。
還有一點:我們現代所用的武器是熱兵器,如槍、炮發射的時候會出現火光,所以“火”又引申為槍炮彈藥或者戰爭,比如“開火”“戰火”。
帶“火”的字,一般和火有關。比如煙、燒、灰等。火有時候會變形為“灬”,被稱為“四點底”,所以帶四點底的字也和火有關,比如黑、熱、煎、熬、蒸、煮等。
“赤日炎炎”這個“赤”,本來是由“大”和“火”組成的,“大”就是人,人在火旁邊,被火映紅了。所以“赤”代表紅色。剛生下來的嬰兒身上就紅紅的,所以叫“赤子”。
赤子沒穿衣服,所以“赤”引申為光著、裸露著、一無所有,比如“赤身裸體”“赤手空拳”。紅色象征著熱烈,所以“赤”也比喻忠誠、專一,比如“赤誠”“赤膽忠心”。
再比如“灰”,左上部分其實是一只手,右下是火,合起來是用手在撮取燒完的粉末。
說明這時候火已經滅了,土灰都不熱了,可以用手拿了。所以它的本義就是物體燃燒后剩下的粉末。灰的顏色介于黑白之間,這就是“灰色”。
從熱火變成冷灰,這個過程很像是人從興致勃勃、熱火朝天到消沉沮喪、無精打采,也就是“灰心”了。
還有兩個帶“火”的字比較容易弄錯,一個是“炙”,一個是“灸”。“炙”的上面是“肉”的變形,本義是烤肉、燒烤,比如炙手可熱,比喻權勢大。“灸”是用艾葉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燒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是一種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
看了這么多的“火”,是不是更熱了?快去空調屋里吃西瓜嗦冰棍,降降火,等待真正的“七月流火”。
何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