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無論是在電視劇《水滸傳》中還是小說《水滸傳》中,在人物形象的描寫塑造上可以說雖然梁山好漢108人有主有次,但是每個人幾乎都有非常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幾個非常有觀眾緣的主角,可以說只要一張口,就知道出場的是誰。
比如,但凡書中提到自稱“灑家”的,許多人腦海中馬上顯現出一位龐大和尚的形象來。今天以史為鑒就和大家聊聊“灑家”一詞的故事。
“灑家”一詞大家都知道,這是魯達魯智深的口頭禪,是一個方言詞匯,含義和“俺”、“我”差不多一個意思,但是在水滸傳中,或者說是在中國戲曲歷史上,“灑家”這一詞卻還有另外的一重含義。
“灑家”的第一重含義很明顯,就是“俺”、“咱”、“我”的意思,在《水滸傳》中被定義為關西地區的方言。
權威工具書《辭源》修訂本中解釋說:“灑”(音zá)與“咱”“喒”同,意思是“灑家”即“咱家”。
在水滸傳中,使用“灑家”最多的,要數魯智深了。
在《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達剛一亮相,就極具個人特色:“灑家是經略府提轄。”
魯達這個時候除了“灑家”、“俺”字也用的不少,“我”字也是混著用。比如,下面魯智深和史進聊天時,可以清楚的看到“灑家”、“俺”、“我”三個詞的混用。但是如果細細品讀,魯達在說這三個詞的時候,語境其實有著些許差異。
魯達在說“俺”的時候,語境前后的對象都是魯達的上級或者是魯達比較尊敬的人物。比如第一句話中提到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名字;第二句話中提到的小種經略相公。在提到這二位的時候,魯達用的是“俺”字;
而魯達接下來結識了王進的徒弟史進,兩人是平輩,而且魯達比較認可史進這個人,拿他當朋友,于是用的是“我”字。
最后,魯達跟社會地位、武力值都不如自己的酒店小二說話的時候,用的是“灑家”。
在這短短的幾句話中,魯達通過“俺”、“我”、“灑家”的切換,間接的表明了這一段話中提到的幾個人的不同社會地位。小種經略相公、王進地位比魯達高。
在對這些人說話的時候,魯達使用的是比較謙卑的自稱“俺”;史進的地位和自己平等,于是魯達使用的是中性的“我”字;而面對小二,魯達直接自由切換到比較強勢的自稱“灑家”。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幾個詞直接經常會出現混用替換的情況。其實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有意思之處,除了剛才提到的“灑家”、“俺”這倆和“我”字類似的。
,還有有正常的“吾”、“本人”;有只能皇帝說的“朕”、“寡人”、“孤”;有女人專屬的“哀家”、“奴家”;有民間粗話“老子”……
是除了代表“我”,自稱“灑家"還有另外一重重要的職業含義。在古代語境中并不是所有的關西人民都可以自稱“灑家”的,“灑家”這兩個字,還代表著一類特殊職業:刀口舔血之人!
明代《永樂大典》引《張協狀元》中的一條解釋就是:灑是廝殺漢!
這條解釋的意思也就是說:只有經常參與廝殺的人士,才能自稱為灑家!
而無論是出家前的魯達,還是出家后的魯智深,雖然一個是邊疆軍人,一個是落草為寇的和尚,但是這兩個職業的共同點就是需要上陣殺敵,是典型的廝殺漢。
在水滸傳第五十九回《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中,魯智深去救史進,結果被華州太守發覺,用宴請的方式賺取魯智深然后活捉,太守和魯智深有這樣一段對話,其中太守說道:幾曾見出家人自稱灑家。這禿驢必是個關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強盜!
可見”灑家“這詞不僅僅是軍漢使用,一些打家劫舍的關西強盜也自稱”灑家“!
太守喝道:“卻才見你這禿驢,意欲要把禪杖打我轎子,卻又思量,不敢下手。你這禿驢好好招了。”魯智深道:“ 灑家又不曾殺你,你如何拿住 灑家,妄指平人?”太守喝罵:“ 幾曾見出家人自稱灑家。這禿驢必是個關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強盜,來與史進那廝報仇,不打如何肯招。左右好生加力打那禿驢。”——水滸傳第五十九回《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除了《水滸傳》之外,早在元代著名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雜劇作品《半夜雷轟薦福碑》中,也記載了當時一個殺手自稱為“灑家”的橋段。
(凈云)你路上曾見個秀才么?(曳剌云) 灑家見來。(凈云)你殺了他去,我便饒了你罪過。(曳剌云) 灑家知道,我殺那傻囗去。——《半夜雷轟薦福碑》所以綜上所述,“灑家”一詞其實有兩重含義,一重是關西地方人士的方言自稱,就是”俺“、”咱“的意思;
另一重含義是,關西出身,從事刀口舔血職業的人,無論是正當從軍的軍人還是打家劫舍的強盜,都自稱”灑家“。
丁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