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不愧“武圣”之名。其頭落下,卻能睜眼怒目,嚇得曹操失魂落魄;縱使身死,也仍舊英魂不滅,顯靈復仇。而在此期間,最倒霉之人,莫過于呂蒙。
呂蒙剛剛立下大功,便在自己的慶功宴上完成了最后的“使命”:被關羽附體后對孫權破口大罵,接著便暴斃當場。巧合的是,歷史上的呂蒙,確實是在關羽敗亡后不久去世的。
那么,呂蒙真是因“關羽附體”而死的嗎?
按史料記載,呂蒙只是發病而死,沒有神鬼操縱,亦不是陰謀詭計。
參見于《三國志·呂蒙傳》:“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權聞之,益以悲感。”
首先,電視劇《三國》暗示的“孫權謀害呂蒙”一說,與史實背道而馳,因為孫權不會蠢到“自毀長城”。須知,呂蒙已成長為江東政權的“牌面人物”,其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時局(見下文),所以孫權才會對他的病情十分上心。
其次,在《三國演義》中,呂蒙之所以有“被關羽附身而亡”的結局,是因為羅貫中在創作小說時,曾受過“關羽崇拜”思潮的影響。
在小說成書前,關羽的一條神化之路,是佛教中的保護神。原著第七十七回中描寫道:“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顯圣護民,鄉人感其德,就于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strong>
關羽與佛教搭上關系,至少可追溯到唐代。唐德宗年間,民間傳說中便已出現了關羽助智顗大師(佛教天臺宗創始人)修建玉泉寺的故事;元代以降,關羽已被官方封為神靈,并被搬入了寺廟中的珈藍殿。
珈藍神,是佛教護法神的一種,關羽的民間形象恰好與他有較高重合度。
佛家常說“因果報應”,《三國演義》所見之關羽,也需要償還自己的“因果”。當初“過五關、斬六將”,是鎮國寺和尚普凈向關羽告密,他才反殺了汜水關守將卞喜。
是以關羽成為英魂后,便要向普凈報恩,并在后者點化之下頓悟,而后皈依佛門,成為玉泉山上的守護神。
有恩要還,有仇也要報。江東背棄盟約,做決定的是孫權、動手的是呂蒙,于是便有了“關羽附身呂蒙痛罵孫權”這一經典橋段。小說《三國演義》畢竟以蜀漢君臣為主角,因此,擊敗關羽的呂蒙難免會淪為“犧牲品”,落得個“惡有惡報”的潦草結局。
隨著關羽崇拜在民間愈演愈烈,不少人皆對他的存在信以為真,以致于呂蒙“因關羽附體而死”這個說法反倒更受民間歡迎??蓪嶋H上,呂蒙確實是因發病而亡。既然如此,能否知道呂蒙到底染上了什么病呢?
漢末三國時代,最為常見且兇猛的病,自然便是疫病。據不完全統計,從東漢獻帝到西晉一統這段時期內,見于史書記載的疫病,便高達30次左右。其中,多集中在京畿地區以及江南一帶。
曹丕《說疫氣》中所見“家家有強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殖,或舉族而喪者”,便足以說明疫病的可怕之處。那么,呂蒙病逝又是否與疫病有關呢?
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strong>
關羽敗亡當年(219年),荊州曾出現過大規模疫病。巧合的是,呂蒙在平定南郡后,并未立即返回江東,而是一直在荊州境內安撫人心。
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strong>
呂蒙收買人心,與孫權“盡除荊州賦稅”是一脈相承的。裴松之說過:“荊人服劉備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strong>此言非虛。劉備集團在荊州經營多年,甚得民眾支持;
因此呂蒙入荊州后,當然要想辦法施恩于民眾,進而瓦解當地士民對劉備集團的歸屬感。后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卻不見荊州士民支持,便足以證明呂蒙此舉的確頗有成效。
綜上,呂蒙拿下南郡等地后,其實便已經被疫病給“包圍”了。在此情形之下,他當然有大概率患上疫病。另外,“江表虎臣”之一的蔣欽與宗室將領孫皎(孫權堂弟),也都病逝于征討荊州期間。
值得注意的是,呂蒙與蔣欽、孫皎之死,又有明顯不同。后二者乃倉促離世,更像是染了疫?。ㄆ涮攸c是傳染性強、爆發性高)身亡;反觀呂蒙,卻堅持了一段時間。
這個結論不難得出,只需簡單推斷一下呂蒙的卒期。往前來看,呂蒙必然卒于關羽之后,也就是220年初;再往后看,能發現一個很不一般的時間點,到此時間點后,魏、蜀、吳三家竟然不約而同地有了大動作。
魏黃初二年(221年),曹魏名將曹仁、徐晃從宛城出兵,再度占據襄陽,曹仁因功獲封大將軍;同年4月,劉備于蜀中稱帝,并開始動員大軍,準備重新奪回荊州;而孫權亦在四月離開了公安,前往武昌做準備。
能讓曹魏、蜀漢兩國同時找到向東吳出兵的理由,恐怕也只有呂蒙去世了。這就是上文提到的,呂蒙所擁有的“牌面”。也只有他去世,曹仁、徐晃才能重新奪回荊州重鎮襄陽,而劉備也有更大把握奪回荊州。
(注:時襄陽守將為吳將陳邵。以襄陽的戰略意義以及呂蒙對它的重視來看,若非呂蒙去世致使東吳軍隊缺少領軍人物,孫權也不會無動于衷,起碼要“掙扎”一下。)
這么看來,呂蒙大概率死于221年3月,距離他拿下荊州(220年初),已有一年左右的光景。因此,呂蒙病發唯有兩個可能,一是疫病帶來的后遺癥;二是呂蒙舊疾與疫病的雙重打擊。
呂蒙年輕時,本就常為先登,身有舊疾并不奇怪。更重要的證據,還在于關羽對呂蒙稱病的態度。在進攻南郡之前,呂蒙為打消關羽戒心,“遂稱病篤”,換更加年輕的書生陸遜為帥。對此,關羽竟然沒有察覺出異樣。
《三十六計·瞞天過?!分姓f:“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strong>關羽乃曹魏謀士口中的“蜀國唯一大將”,其軍事嗅覺不必多說。因此,想要讓他信以為真,呂蒙必須有過舊病,而且還要時常復發。否則,一向健康的呂蒙突然“說倒就倒”,豈不更令人生疑?
只是呂蒙沒想到,他“瞞天過海”贏了關羽,卻也遇到了荊州大疫。舊疾又添新疫,加之克定荊州的善后工作,終于讓呂蒙拖垮了自己的身體,從而一命嗚呼。
金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