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燈紅酒綠”出自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
燈紅自然好理解,那么這個酒綠呢?古代的酒難道是綠色的嗎?
我們現在的酒有白的、黃的、紅的,見到綠色的酒就難了。
說起酒,其實來的很是偶然,古時候人們發現吃剩下的食物來不及處理的話,會發霉發酵,而且還會產生一種香氣,后來人們把發酵出來的液體就稱之為酒。
但是當時并沒有過多的剩余糧食來釀酒,后來隨著農業的發展,于是大規模的釀酒就開始了。
古代的酒釀,尤其家釀,沒有榨煮過程,較為粗糙,技術也比較簡單,酒熟后即可過濾飲用。過濾不凈,有些時候古人也會在釀酒時候放入一些中草藥,碎米、碎渣浮在酒面,甚至有的酒糟也沒有濾出。
這樣的酒古人也稱之為“濁酒”。
白居易的那首五言絕句《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其中綠蟻指的就是酒。
新釀的酒,雜質大,碎米、渣滓浮在酒面上,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淡綠色的如蟻的糟沫。就是這層糟沫,讓美酒有了“綠酒”“酒綠”“綠蟻”等等稱謂。
早在東漢時,東漢學者張衡《南都賦》中就有對“綠蟻”的描述,「醪敷經寸,浮蟻若萍」。
醪指尚未過濾酒槽,而這種酒槽很稠,在表面上浮著很多泡沫,形似螞蟻。
張衡的這句話里,浮蟻若萍,這里面的萍不可忽略,萍也就是浮萍,古人取了螞蟻的形狀,綠浮萍的顏色,這樣浮蟻若萍,也就解釋通了。這也就是“綠酒”的來歷。
也正是酒中的這層浮沫,讓古代的詩人墨客,愛屋及烏,在贊美美酒的同時,也愛上了這層稱為綠蟻的浮沫,并將綠螞蟻演變成了對美酒的昵稱。
有一種酒,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醽醁。
南朝文學家盛弘之在《荊州記》中記載「長沙郡有酃湖,取湖水為酒,極甘美。」
至于醽醁酒的產地,大多數文獻記載是產自衡陽縣的酃湖,如酈道元《水經注》云:“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
南朝盛弘之《荊州記》:“淥水出豫章康樂縣,其間烏程鄉有酒官,取水為酒,酒極甘美。與湘東酃湖酒,年常獻之,世稱酃淥酒”。醽、醁是兩種酒的合稱。也有傳說他們是一種酒。
據說這種酒是晶瑩碧綠的,“燈紅酒綠”有它豐富的含義和根據,在古代“綠酒”是一個實指,并無貶義的色彩,卻只是對美酒的稱贊。
劉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