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門診上因肛瘺來就診的小寶寶們越來越多,小則1個月的嬰兒,大也不過七八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寶貝,孩子生病,家長著急。有的媽媽邪乎,有的爸爸夸張,有的奶奶姥姥心急火燎,有的干脆全家亂成一鍋粥。據國內外統計,嬰幼兒肛瘺在出生后6個月以內發
近年來,門診上因肛瘺來就診的小寶寶們越來越多,小則1個月的嬰兒,大也不過七八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寶貝,孩子生病,家長著急。有的媽媽邪乎,有的爸爸夸張,有的奶奶姥姥心急火燎,有的干脆全家亂成一鍋粥。
據國內外統計, 嬰幼兒肛瘺在出生后6個月以內發病者占小兒肛瘺的2/3;在出生后3個月內發病率最高, 其中生后1個月內發病者為最多見, 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占80%-90%。
什么是肛瘺?多發于中年人的肛瘺,怎么嬰幼兒也會得?
所謂瘺是指內部臟器(一般是空腔器官)與外界相通的管道,一般瘺都有兩個口,即內口和外口,外口大都開在人體表面。
瘺的內壁為一層薄的上皮組織,不斷分泌液體,所以管道總不能自行愈合。人體的許多部位都可以出現瘺,肛瘺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肛管、直腸與外界相通瘺管的簡稱。多發于中年人,但也有少數為嬰幼兒患者。
普通肛瘺多開口在距肛門3厘米以內的肛周, 其最常見發病原因是感染因素,新生兒或小嬰兒,由于免疫功能不全,皮膚嬌嫩,抵抗力低,肛周皮膚經常受糞便的污染,毛囊,汗腺,皮脂腺受感染。
肛門括約肌松弛,造成直腸、肛門粘膜外翻,更易受損,肛竇粘膜易損傷,擦破,導致細菌入侵,形成肛周皮下膿腫與肛竇相通而形成肛瘺。其特點是反復不愈,外瘺口的皮膚常有假性愈合現象,有時肛瘺外口處的皮膚像個米粒大小的皮膚下陷或小疤痕。
還有外傷性肛瘺及結核性肛瘺比較少見,外傷性肛瘺多發生在受外傷的地方,結核性肛瘺是一種特殊細菌感染引起。
@兒科醫生李廣 嬰幼兒肛瘺能自愈嗎?
嬰幼兒肛瘺發病部位多在肛門兩側, 瘺管多呈淺在、單純, 垂直、復雜而瘺管深的較少, 有部分患兒未治可自愈,待成人后可再發。外傷性肛瘺部分殘留有異物,如果異物不取出,這種肛瘺是不可能自愈的。
對于剛出生的嬰兒,直腸尿道瘺,直腸陰道瘺會陰瘺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所以說對于剛出生的嬰兒,我們一定要及時檢查肛門周圍的狀態,一旦說無正常肛門開口或開口位置異常,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
嬰兒肛瘺手術治療的最佳時間
對于剛出生的嬰兒,直腸尿道瘺,直腸陰道瘺會陰瘺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所以說對于剛出生的嬰兒,我們一定要及時檢查肛門周圍的狀態,一旦說無正常肛門開口或開口位置異常,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
一旦說明確診斷為直腸瘺,作為家屬,我們需要知道,通過藥物是不能解決的,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手術干預治療。
目前來說,手術治療有兩種理念,第一種是建議早期手術,由于瘺口較小,容易引起排便困難引起腸炎,甚至出現泌尿系感染等臨床表現,所以說一旦診斷明確,及時進行手術。
另一種理念是屬于,考慮患兒較小,建議等一個月左右再進行手術治療,但是這期間需要進行洗腸,通便等護理,而且注意會陰部加強清洗,防止出現感染。
所以說對于明確診斷后兒,一定要根據患兒情況,及時采取治療,無論是什么時間手術,一定要注意護理。
飲食注意:對于對于患兒尤其注意大便,不要過于干燥,適當調整配方奶比例,不能隨意調整。而且作為家屬,需要學會洗腸,肛門護理等。
#肛瘺手術的經歷##寶寶健康講堂##寶寶肛周膿腫#
更多閱讀:
3歲寶寶便秘老拉不出怎么辦?試試這4個方法,或可助寶寶快速通便
斷奶期間,寶寶抵抗力下降怎么辦?做好8件事,寶寶從此少生病!
寶寶尿少是什么原因?家長如何通過尿液判斷寶寶是否健康?
高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