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大家在職期間,若按照社保政策要求,繳納最低15年養老保險的話,退休后每個月都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但具體大家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其影響因為有很多。比如,社會平均工資、單位繳費比例、個人繳納年限、繳費指數等等。筆者身邊的一位朋友詢問了這
眾所周知,大家在職期間,若按照社保政策要求,繳納最低15年養老保險的話,退休后每個月都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但具體大家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其影響因為有很多。比如,社會平均工資、單位繳費比例、個人繳納年限、繳費指數等等。
筆者身邊的一位朋友詢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若每個月養老金賬戶有3000元的話。那么,醫保卡每個月會進賬多少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今天就給各位詳細解答下。
一、養老金每月進賬3000元
在這里,可能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養老金每個月進賬3000元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這個人參加的必須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而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下,大家每個月到手的養老金一般在100元左右。
我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各位也就會明白每個月實現3000元的養老保險是肯定可以實現的。假如來自北京的張大爺在2000年6月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今年6月份退休。由于張大爺所在的單位一直是按照100%的繳費指數進行繳納的,所以張大爺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為10萬元。
去年北京市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10534元。那么根據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我們來計算下張大爺的養老金情況,其中,張大爺的基礎養老金=10534*(1+100%)/2*22*1%=2317.48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9=719.42元。那么,張大爺的養老金合計=2317.48+719.42=3036.9元。顯然,張大爺的養老金是明顯大于3000元。但在這里我們必須指出,導致張大爺養老金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多樣的。
比如,張大爺所在的北京地區養老金計發基數為全國最高。若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張大爺的養老金是無法突破3000萬的。比如,來自河南省的李大爺,其養老保險繳費時間、繳費指數、個人賬戶余額均和張大爺相同,但2021年河南省養老金的計發基數為5907元。
則李大爺所對應的基礎養老金=5907*(1+100%)/2*22*1%=1299.54元,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719.42元。但李大爺的養老金僅有2018.96元。顯然,李大爺的養老金不到3000元。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參保會選擇在國內經濟相對較為發達地區的原因,還是和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高有關。
二、醫??ǚ刀嗌馘X?
從現有政策來看,我國針對醫??ǚ靛X這個政策,呈現出嚴重的碎片化狀態,目前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政策。而是由各省份根據本省的醫保收支缺口、老年人數量所制定的政策。有的地區是按照養老金比例來進行返還,有的則是按照年齡返還,和養老金多少沒有任何關系。
以大連市為例,當地是按照退休老人每個月到手養老金的6%進行返錢。也就是說,每個月3000元的養老金,醫??總€月返錢金額為180元。而杭州市則按照5.8%比例進行返錢,每張醫??總€月返錢金額為174元。而類似于深圳,則是按照當地平均工資的8.06%進行返錢,和養老金多少不掛鉤。
而北京市的則以70歲為劃分標準,70歲以上每月醫??ǖ劫~金額為107元,而70歲以下的則為97元。剛剛我們說道,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下農民的養老金每個月大概在100元左右。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我國農村養老仍有很多困境。
三、農村養老困境
在傳統的鄉村社會中,逐漸形成了家庭養老為主,家族(宗族)和社會組織為輔,國家托底的養老制度安排。家庭承擔著經常性的養老職責,家族及由其萌發的社會組織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國家興辦的養老機構和提供的臨時性社會救助發揮兜底的作用,三者相互補充,構成了傳統的養老保障網絡,維持著整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運行。
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家庭養老仍是占主導地位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觀念一直受到提倡和重視,并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加強。但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農村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養老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等因素,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家庭的養老能為被嚴重削弱。另一方面,由于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科學技術在推動農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老年人依靠經驗指導農業生產的傳統功能逐漸被取代,導致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同時,受到西方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文化的影響,農民的價值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傳統養老文化面臨傳承的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傳統的養老網絡面臨無法持續提供和實現養老功能的困境。
面對農村傳統養老模式所遭遇的現實困境我國該如何應對?是繼續強化和維持以家庭養老為基本面的傳統養老網絡,是全面借鑒西方逐漸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模式,還是探索一條中西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障路徑?這些問題引發了學界的長期思考。
雖然我國在農村地區逐漸建立起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五保供養制度等為補充的養老保障制度,并向著城鄉養老保障一體化的中長期目標邁進。但是,目前的制度設計仍然無法滿足農村地區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由于收入較低,繳費能力有限,目前的養老保險金籌資形式和計發標準,相當數量農民在年老勞動能力明顯下降后,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難維持。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要更是難以得到滿足,距離《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相去甚遠。
總結:
從以上分析來看,養老金每月3000元,醫保卡返還多少錢,實際上是不確定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和當前我國的制度有關,由于當前我國針對這一制度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情況。因此,建議大家還是要咨詢下當地的相關部門。最后,筆者想問下大家,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的養老困境,各位覺得要如何破解呢?
劉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