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受生理結構的限制,魚類在離水后無法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它們的一生往往只能在水中度過。然而有這樣一種魚,它為了“逃離”大海,足足花了3億年去進化,就在它迎來嶄新的陸地生活時,卻意外遇上了廣東人......正在跳躍的彈涂魚這種異常努力的魚便是
受生理結構的限制,魚類在離水后無法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它們的一生往往只能在水中度過。
然而有這樣一種魚,它為了“逃離”大海,足足花了3億年去進化,就在它迎來嶄新的陸地生活時,卻意外遇上了廣東人......
正在跳躍的彈涂魚
這種異常努力的魚便是彈涂魚,一種在海邊灘涂中較為常見的小型魚種。《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中介紹道:彈涂魚又名跳跳魚,是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的魚類,不要妄想抓住它們,除非你舍得用5年時間,練就一門絕技。
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陸地生活的彈涂魚,在遇到廣東人后又會擦出了什么樣的火花呢?
彈涂魚的履歷
從外觀上來看,彈涂魚就像“長了腳”的大號泥鰍,在它們腹部下有著一對強有力的魚鰭,這對魚鰭能幫助它們在灘涂上快速地行走、奔跑、跳躍。
彈涂魚成年后可達6~9cm,屬于一種小型魚種,身體呈暗褐色且帶有花紋或黃白相間的斑點,兩顆眼球時不時地凸出和收攏,給人一種它也會眨眼的感覺。
彈涂魚在跳躍的時候,背部和腹部的魚鰭都會展開,姿態和大海中的旗魚如出一轍,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
彈涂魚又有著極快的“奔跑”速度,當有危險靠近時,它們便會直接從原地“閃現”到別處,徒手抓彈涂魚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彈涂魚屬于刺鰭魚科,在全球的灘涂中皆有分布,目前已知的種類有25種,我國沿海地區主要有3屬6種,分別為彈涂魚、大彈涂魚、青彈涂魚、大青彈涂魚。
在三億年前,彈涂魚仍生活在大海中,由于體型較小并且沒有太強的攻擊能力,它們處于整個海洋食物鏈的底層,為了能擺脫這樣的局面,彈涂魚一直在尋找和等待一個機會。
后來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不少物種為了保證整個種群的延續,一些物種選擇前往大海,也有一部分海洋生物選擇前往陸地,面對這樣的機會,彈涂魚自然也不會錯過。
為了能成功“逃離”大海,彈涂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不斷演變進化,最終才有了腹部這一對強有力的魚鰭,同時也進化獲得了在陸地中生活的本領,彈涂魚可以憑借皮膚和口腔黏膜的呼吸作用來攝取空氣中的氧氣,這也是絕大多數魚類望塵莫及的。
成功來到陸地的彈涂魚,終于不用像在大海中那樣整天擔驚受怕,時刻要提防被其他物種吞食了,陸地上雖然也有捕食魚類的鳥類,但是彈涂魚有灘涂作為掩體,迅猛的移動速度等作為逃命的依仗。
彈涂魚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并不高,有著較強的耐低氧性和耐病能力,食物來源也較為豐富,浮游生物、沙蠶、橈足類、枝角類及底棲硅藻或藍綠藻等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和常見的魚類不同,彈涂魚還有著筑巢的習性,它們會在灘涂上挖出一個Y形的洞穴,擁有雙通道的洞穴,能讓彈涂魚遇到危險時也及時地躲入其中,大大地提升了逃生的概率。
彈涂魚屬于一種溫熱性魚種,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4~30℃,當水溫低于14℃的時候,彈涂魚便會進入洞穴中,等到水溫升高后再出來,并且在每年的冬季,彈涂魚也會進入洞穴中冬眠,開春溫度升高后再出來活躍。
在綜合各種因素之后,來到陸地的彈涂魚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種群數量也越來越龐大,在潮水退去之后,我們在灘涂上總能發現大量的彈涂魚正在覓食。
當彈涂魚遇上廣東人
就在彈涂魚有序擴張大有“占領”全球灘涂的趨勢時,它們的計劃卻在中國泡了湯,或許遇上中國人是它們上岸后最不幸的事情。
陳濟棠(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廣東防城人(今屬廣西防城港東興),粵系軍閥代表,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華民國農林部部長。
相傳陳濟棠于上世紀30年代治粵時,曾因探親路過安鋪,舊時部下前來探望,由于家中貧寒只得以彈涂魚煲酸菜配上本地紅米粥招待,誰知陳濟棠吃后大加贊揚并賞銀1封,從此彈涂魚煲酸菜便成為了安鋪名菜。
魯迅先生也曾在散文《故鄉》里描寫了閏土捉“海邊跳魚”的情景,“那黑不溜秋,隨潮而跳的灘涂魚,其貌不揚,卻是海鮮中美味”。
由此可見,我國食用彈涂魚的飲食文化悠久,彈涂魚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端上了國人的餐桌,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彈涂魚的鮮美也被更多的人熟知。
在我國廣東,當地煲湯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當地人在面對鮮美的彈涂魚時,最常用的烹飪方式便是清燉,湯味清淡卻有一種獨特的味道,深得大家的喜愛,也有部分人會將彈涂魚熏制成魚干,這樣便可以長時間地儲存,方便隨時取出食用。
在面對彈涂魚這種個頭小、運動速度快的小型魚種時,沿海的漁民們也有著一套完善的捕捉方式,其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籠具來捕捉。
漁民會在家編制籠具,等到退潮之后將這些籠具逐一放置在彈涂魚的洞穴上方,跟著再用淤泥將籠具固定好,一次性可能會放置上百個籠具,等到最后一個籠具放好后便回去收第一個籠具,以此方法反復地捕捉彈涂魚。
除了籠捕的方式外,“釣”的方式來得更為直接迅速,一些經驗十足的漁民,往往平均只用1/8秒的時間,就能讓一條正在發呆的彈涂魚“瞬移”到魚籠里,前提則是需要先花費數年的時間去學習和練習這門技巧。
靠人工養殖延續種群
在面對人類這種天敵時,靈活的彈涂魚似乎也無能為力,只能任人魚肉,在人為的濫捕下,野生彈涂魚的種群繁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2021年5月20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薛某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法院開庭審理。公益訴訟起訴人要求被告人薛某某賠償因非法捕撈水產品造成的國家漁業資源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9萬余并公開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據了解,2020年4月23日至同年7月24日以及2020年9月5日至同年10月21日,被告人薛某某組織漁民在禁漁區上海市崇明區北堡港北沿長江灘涂上,采用徒手抓魚(使用籠具等工具)的方式非法捕撈彈涂魚等水產品共計3.8萬余公斤,造成國家漁業資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309萬余元。
在網絡極為發達的今天,了解彈涂魚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舌尖》播出后的那段時間里,想要購買食用彈涂魚的人更是出現了火山爆發式的遞增,在供應跟不上需求的局勢下,彈涂魚的售賣價格也一度高達100元/斤,這也讓那些在海邊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漁民暗暗吃驚。
從海濱城市的一些老漁民口中得知,早年海邊的灘涂上,彈涂魚的數量是非常多的,加上那時候彈涂魚并不值錢,除了捉一些回家吃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用來飼養雞鴨等家禽,從沒想過小小的彈涂魚能如此值錢。
彈涂魚除了在國內的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被譽為“食用佳品”外,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著不錯的需求。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野生彈涂魚越來越少的局面,聰明的國人們也早早地開始嘗試人工養殖彈涂魚。
在我國的臺灣省、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已有一定規模的彈涂魚養殖基地,加上彈涂魚運輸簡單,只要保持合適溫度,加少量成淡水,即可長途運輸,這也給當地的養殖戶帶來了不錯的收益回報。
關于彈涂魚的總結
達爾文在《達爾文進化論》一書中說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古至今,任何物種的衰落或滅絕,都是和自然災害的毀滅性打擊,或者其他物種的迫害有關,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在于物種對全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無法適應便只能黯然離場。
對于彈涂魚來說,“逃離”大海的初衷是為了趨利避害,在經歷時間的洗禮后,它們仍頑強地在地球上存活,并成功地“登上了”陸地,然而將希望寄托在陸地上的它們,可能做夢也沒想到會遇到中國人,最終還活生生地被吃到了需要靠人工養殖。
彈涂魚在面對如今的局面時,不知它們是否還能再次演變進化,最終“逃離”人類的“迫害”。
參考資料:《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百度文庫》、《維基百科》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