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某些情況下讓賣家一件衣服賺4000元,還買個次品,是不是太冤枉了?作者:今綸我早上來上班,刷到一條新聞,頓時感覺五味雜陳,現在的錢都這么好賺嗎?瑞士奢侈品牌Bally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1萬余元。原因是該公司以1
在某些情況下讓賣家一件衣服賺4000元,還買個次品,是不是太冤枉了?
作者:今綸
我早上來上班,刷到一條新聞,頓時感覺五味雜陳,現在的錢都這么好賺嗎?
瑞士奢侈品牌Bally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1萬余元。
原因是該公司以1590元的單價進口的上衣成本單價為1904.5元。銷售額為5990元,其中利潤為4085.5元。
簡單說,一件衣服賺了4000多,還嫌不夠。還在采購環節做手腳,采購一些劣質品、次品。
怎么說呢?我堅決支持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罰款。
01 支持富人買高檔衣服
今天網上有個話題是“年輕人為什么不愛換手機了”,我的回復是:“還不是因為窮”。網友紛紛點贊。
所以,一件衣服5000元是誰買走了?應該是有錢人或者有需要的人吧,后者可能是沒啥錢但是需要穿高檔衣服的人,這個“需要”較大概率是心理需要。
我支持所有消費得起的人去買5000元,甚至5萬元的衣服,因為這是個人的消費自由。
這些消費會帶動就業和納稅,這也是一種積極的消費觀。
與此同時,我也堅決支持監管部門處理不法商家,顧客花了5000元,還買不到合格品,真當人家是水魚或者韭菜嗎?
02 億萬富豪沒有買房
不過,我也想換個角度,講講另外一些有錢人的生活和觀念,希望對大家有啟發有幫助。
他們沒有骨骼清奇,沒有前呼后擁,甚至普通到掉到人堆里都找不到。
我有幾個朋友是億萬富豪,其中一個在廣州,80后,我們有超過15年的交情。
這個就是我的“朋友系列”專欄的開始了,他的名字叫畢發財(花名),真名當然也很普通,就和張三李四差不多。
我上網搜了一下他的真名,重名人數高達20多萬,你想想他普通成啥樣了。
他早就實現財務自由了,以前是上市公司聯合創始人,現在自己做點事。
他是個什么狀況呢?早上8點20分左右到公司,他是老板,左手一個三明治,右手一杯豆漿,吃完就開始干活,目測早餐價格不會超過12元。
(網絡配圖)
他沒有車,沒有房,雖然他的理財收益一年就可以在中國任何一座城市買一套價格為中位數的房子,但是他沒有買,原因以后再聊。
今天主要談他的衣服,基本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他是資深碼農,不是穿格子衫,就是穿短袖T恤,都是很普通的品牌,有時候去迪卡儂買。
他有幾雙所謂名牌跑鞋,也就幾百塊一雙。
他在干什么呢?他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尤其是在工作方面。
他有資格奢侈一把,他沒有,他還是保持了昂揚的斗志,奮斗的精神,而且對所有的成本都“斤斤計較”。
公司樓下有個××快餐,他中午去那兒吃,幾次都說:“做得真不錯”,他還去查它有沒有上市,準備買點股票,或者直接把這個公司收購了。
有錢人的思維就是不一樣。
不過,××快餐沒有上市,該老板幸運“躲過一劫”。
你看,這也是部分有錢人的生活。
你讓他去買5000元一件的衣服,那是打死也不肯的,不是他買不起,他很短的時間就能賺5000元,但是他的生活觀是什么呢?
穿衣服,干凈、得體、舒服就好了。
我深以為然,而且我也是這么做的。
我們倆的區別也不大,他不就是比我多一個億嘛。
我的衣服的價格和他的衣服的價格差不多,可能我的衣服價格還略貴一點。
但是,人家富而不驕,富而不得瑟,富而不炫耀,何其難得。
03 普通人要離奢侈品遠一點
說點文學的事兒。
1845年,作家亨利·大衛·梭羅離開喧囂的城市,搬進了離波士頓不遠的瓦爾登湖湖畔的一片森林中。
他在《瓦爾登湖》—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
我們絕大多數人當然不可能如梭羅一樣去森林中生活,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學習的。
尤其是在經濟大環境很復雜的當下,大家的收入一般,甚至下降:
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富人去高消費,創造就業和稅收;
另外一方面,作為普通人如果有買奢侈品的習慣,恐怕要改改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省錢,以及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
媒體報道過,實際上每年都有不少女孩子攢錢去買很貴的包包,其中有些人是學生、普通白領,沒有收入或者收入不高。
這批人是不是可以學習梭羅,更多地“回歸自然”?這種“回歸自然”不是指回到森林中去居住,而是在物質方面的追求降低一些標準。
想想某些人賣一件衣服居然能賺4000塊,出身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的我還是有點心疼,雖然我咬咬牙也勉強買得起,可是找不到讓人家賺這個錢的理由。
某財經大咖身家億萬,經常也就是穿個幾百元的白襯衫。
有人可能會說:“她們沒錢自然就不會買了”。還真不是,有人會貸款去買,或者想其他辦法,這種故事(其實是事故)太多了
既然經濟很復雜,我的看法: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買特別貴的衣服了。
在某些情況下讓賣家一件衣服賺4000元,還買個次品,是不是太冤了?
何況大多數人根本無從分辨合格品和次品,除非出現脫線等情況。
所以,找準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收入層級和消費掛鉤就很好了。
消費可以降級,但是學習本事的熱情、做事的執行力不能降級,對于自己鍛煉身體的標準不能降級。
在業務能力方面對自己自信滿滿,在身體健康狀態方面對自己自信滿滿,這種自信的光芒從眼睛、行動、神態、學識、胸懷等諸方面放射魅力,其實照樣會讓人點贊和認可。
所以,你看畢發財同學雖然全身上下的衣服褲子、鞋子加起來不超過1500元,但是人家在公司走路帶風,去開行業會議走路也帶風,人人對他投以敬佩的目光,人家有本事,有能力,一輩子賺了畢家祖上十輩子沒有賺到錢,這才是人生自信二百年。
至于穿5000塊的Bally,還是穿99塊的班尼路春夏polo衫,或者100塊的格子衫,對他來說有多大區別呢?
為了不做水魚、韭菜,作為普通人,我們要離奢侈品遠一點。
為了做一個富人,為了做一個天天進步的人,我們要離畢發財們近一點。
有人說“一個人的財富由身邊最好的五位朋友決定”,我環顧了一下自己的朋友:
貴陽的貴發財和我關系不錯,深圳的深發財和我關系很好,人家是在倫敦有產業的人,明天我們就要在天河見面談點事。
還有番禺的番發財更是跨界大亨,再加上畢發財,我的朋友圈就差一個億萬富豪就湊夠5個,馬上就可以讓我的財富“被決定”了,想想就激動。
這幾位朋友,除了番發財之外(這是一位女士),沒有一個人有超過5000元的上衣,我剛問過了,你看,這就是億萬富豪們的格局。
何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