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酷科學室編輯|酷科學室2021年,隨著疫情的不斷反復,那些熬過2020年寒冬的企業,很多都沒有走進2022年,就在民生無比艱難的時刻,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那些曾經被譽為中國企業家教父級別的大佬紛紛垮臺,之后那些在各個行業創
文 | 酷科學室
編輯 |酷科學室
2021年,隨著疫情的不斷反復,那些熬過2020年寒冬的企業,很多都沒有走進2022年,就在民生無比艱難的時刻,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那些曾經被譽為中國企業家教父級別的大佬紛紛垮臺,之后那些在各個行業創造財富神話的富豪們集體形象崩塌。
不過,2021年終歸是結束了,那些債臺高筑,形象全無的大佬們也迎來了他們的至暗時刻,大家也只能說一句,正義雖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今天就跟大家盤點一下,2021年形象慘遭崩塌的八位大佬。
01 柳傳志
作為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一直是中國企業家教父級別,還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百人杰出民營企業家之一。
可就是這么一個看著似乎哪哪都不錯的老頭,卻在退休之后爆發了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問題。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司馬南將炮火對準了聯想集團,親手撕開了柳傳志為聯想蓋起來的遮羞布,連續幾期的視頻將聯想集團從里到外扒的干干凈凈。
明確地指出了聯想集團的【六宗罪】:國有資產流失;高管八成是外籍人士;高管分紅占總利潤的30%;拖欠供應商資金超千億;研發費用占比不足3%;聯想的產品國內賣價比國外高。
再加之2020年,柳傳志從聯想退休之后,領取了9790萬退休金,如此高的年退休金,真是羨煞旁人。
無獨有偶,聯想另一位退休高管朱立南雖然沒有柳傳志那么出名,卻也有6198.1萬退休金。至于現任掌舵人楊元慶,2020年的年薪也在1.7億左右。
2020年,聯想的總利潤為38.68億元,而27位高管就拿走了11.8億,相當于利潤的30%,占比著實有些驚人,且不說聯想負債率超90.5%,1000多億欠款沒有付清,這要是爆雷了,得有多少企業家庭蒙受巨大的損失。
隨著司馬南的一系列開撕,柳傳志和各位高管直接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可面對全民質問,并無一人敢站出來發聲。
如此一個曾作為民眾驕傲的民族品牌,就這么轟然倒塌,作為創始人的柳傳志首當其中,一夜之間,形象毀于一旦。
正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昨日之因,造就今日之果;今日之因,造就明日之果。
02 許家印
作為中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和柳傳志一樣,都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百人杰出民營企業家之一,當時代的風口轉向房地產的時候,許家印還做過中國首富。
在恒大輝煌的那幾年,許家印崇尚多元化,做過礦泉水,整過足球,足足涉及八大板塊,不過最終多是入不敷出。
2021年,恒大被爆出外債總共高達1.97萬億,什么概念?這就相當于全國GDP的2%。在國家政策幾次三番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后,恒大徹底陷入絕境。
曾幾何時,為了擴大自己的帝國版圖,恒大瘋狂欠債,貸款圈地,欠著供應商的錢搞建設,將杠桿撬到最高,一系列操作下來,在全國儲備了2.93億平米的土地,全國200個城市里面,有800個在建項目,光是欠供應商的錢就高達2000億,這點也跟聯想一眼,一旦爆雷,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如此高額的外債,許家印表示要竭盡全力,舉家還債。可這十年里他從恒大的分紅中套現了超過500億之多,卻只愿意拿出70億來救恒大,這杯水車薪的救法,著實有作秀之嫌。
作為一個曾經的中國首富,卻做著與國家政策相反的事情,站在房地產的風口上大發橫財,將整個房地產行業搞得烏煙瘴氣,有如今的局面,也是昨日就已經釀下的。
03 潘石屹
潘石屹跑得掉嗎?當然跑不掉。
2013年,李嘉誠集中出售名下資產大樓,為【逃離內地】做準備,聽見風聲的潘石屹緊隨其后,急不可耐地兜售名下資產,似乎真的以為房地產就會在那年得以終結。
第二年,先是以52.3億向金融街出售了靜安、海倫兩個廣場的物業項目。以后幾年也是不斷的出售,到了2019年,SOHO中國賣樓的腳步越來越快,已經打算售賣核心產業了,先是高調的宣布要以78億的價格出售北京、上海13個辦公物業項目,之后又賣了位于北京的9個商業項目共計2583個地下停車場。
據資料顯示,這5年里,SOHO中國總共出售資產累計套現293.41億。
到了去年,潘石屹更是一不做二不休,準備將SOHO中國打包賣給美國的黑石集團。可就在談判的緊要關頭,國家出手了,
市場監管總局在去年8月時宣布,要對此項收購事件進行調查,使得SOHO中國的“賣身”計劃就此擱置,再想找個賣家就不是個容易的事了。
之后10月22日,又有群眾舉報SOHO北京建華置地偷稅漏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12月7日,SOHO上海公司也被市場監督局查出加收電費的問題,7家上海公司均涉及此案,共處罰金8664萬元。
隨著事情的一件件爆出,聚焦在潘石屹身上的目光就更多了。
比如,雖然潘石屹為河南水災捐了1000萬人民幣,又為老家天水捐了1000萬人民幣,看似是很多,可為了讓兩個兒子去國外上學,潘石屹先后給哈佛大學捐了1個億,給耶魯大學捐了7000萬。之后陸陸續續,給這兩所世界名校累計捐了6個億,相較于給國內的捐款,簡直是毛毛雨。
既然是如此向往西方社會,那就痛痛快快地趕緊走,這種頂著資本主義的腦袋,掙著社會主義錢的吃里扒外的行徑,與跳梁小丑一般無二。
04 馬云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四次蟬聯中國首富,英語老師出身的他,在演講方面極具天賦。馬云一直將自己稱之為是大俠風清揚,在輝煌之際,還曾以自己為主角,邀請各國武打明星拍攝功夫電影《功守道》,還和王菲一起合作過音樂,在中國的頂級商人中,只有馬云一人做到了影視歌商四棲全占,風頭獨一無二。
2020年,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過于膨脹的馬云在演講時大放厥詞,說了一系列自己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思考和看法,他覺得自己可以和中國銀行拼一拼,不斷的抨擊中國金融的當鋪思想,簡單的說,他覺得如今的銀行就像是個當鋪,影響了很多的企業家,他表示這種當鋪思想是無法支撐未來30年的金融發展。
他打算利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取代當鋪思想,讓信用等于財富,他將信用放到了首位,將無抵押擔保放貸提上議程,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銀行是靠著吸收儲蓄來進行放貸盈利,而銀行儲蓄則是企業和民眾的保命錢,如果想他所說的那樣,貸款無擔保,將產生巨大的投資風險,國家的監管機構再不盯緊,豈不是拿著企業和民眾的血汗錢開玩笑?
不過這還真像是“對錢沒有概念”的馬云說出來的話。
在經過那番演講之后,馬云隨即被約談,螞蟻金服也被終止上市,至于曾經無比輝煌,以他為首的湖畔大學資本聯盟也被叫停。
這個口無遮攔,大放厥詞的前首富,毫無顧忌地抨擊著國家的金融體制,嘴上批評著那些用杠桿撬動百倍金融的企業家,自己卻還打算帶著螞蟻金服上市,利用百倍杠桿做金融,又當又立有些令人費解。
如果真的讓螞蟻金服上市,并一步步做大,對于金融行業產生的影響無法估量,甚至在未來還會有無法掌控的可能,不光會危害到整個金融業,還會動搖中國的經濟。
《人民日報》曾經點評過:沒有“馬云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云。無論他曾經創造過多少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話,造就過多少資本傳奇,可一旦超出國家的底線,終究會被國家所放棄。
05 俞敏洪
2021年年中,最受人矚目的當屬教培行業,隨著“雙減”的正式落地,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成了重點關注對象,不管是斷崖式的股價,還是被清退的學生,解聘的老師,已經捐給希望小學的課桌椅。
因為捐贈桌椅板凳,俞敏洪喜提熱搜,大家紛紛盛贊他是那個“在雨中奔跑,還不忘給他人撐傘”的人。
大家感動得轉載起了“體面人俞敏洪”的文章,為這個有情義的中年漢子點個贊。
可還沒感動多久,另一篇“我一點都不同情俞敏洪”的文章便橫空出世了,文章中重點闡述了,教育的本質歸根結底,是公益性質的。如果脫離了這個公益本質,被資本所裹挾,那么摧毀的不但是基礎教育的公平,還會為國家帶來可怕的道德坍塌。
至于打破教育公平的罪魁禍首,就包括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
不過,在“雙減”政策下,相比那些費盡心機不退學費,甚至直接跑路的教培機構,俞敏洪確實是做了他能夠做的了。
至于在教培行業跌倒之后,俞敏洪也并沒有選擇躺平,反而轉型開始直播做起了農產品,帶著旗下的農產品直播平臺“東方甄選”出現在抖音直播間。
之所以會選擇農產品,一方面是因為俞敏洪本身就是農民出身,從小就喜歡土地和農業,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做正確的事情,與主播老師們一起助農,支持鄉村振興事業。
06 薇婭
2021年12月20日,如果沒有爆出“驚天大瓜”,調味品品牌“松鮮鮮”的創始人易子涵應該在準備12月22日參加薇婭直播間的帶貨活動,并提前準備了1萬多箱貨。
結果還沒談好活動流程呢,下午4點的時候,就爆出薇婭偷稅漏稅被罰13.41億的消息,
根據杭州稅務局的官方消息,薇婭在2019年2020期間,偷稅漏稅6.43億,欠繳稅款0.6億元。因此依法對薇婭做出稅務行政處理處罰決定,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共計13.41億元。
得到消息的易子涵有些預感,自己談好的直播估計是要黃掉了,果不其然,到了下午6點,薇婭便在直播群里通知,22號的直播暫定取消,排期后續另行通知。
結果到了晚上10點,薇婭所有的平臺賬號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部被封。
易子涵明白,自己備的那1萬箱貨百分之百要爛在手里了,對此她也做出了解釋,松鮮鮮目前有幾十個SKU,品牌為了控價,給薇婭備的貨都是直播間專門定制的規格,只能直播消化,如果薇婭這邊消化不掉,別的渠道也用不了這么多,庫存清理不掉,公司的現金流轉也會出現問題。
守著1萬箱庫存,走投無路的易子涵只能發朋友圈尋求幫助。
雖然最后將庫存清理完了,可這件事就像是直播帶貨的一個縮影,讓我們看到當下直播帶貨存在的弊端。
這些國貨新品牌為了能夠借助直播擴大自己品牌的影響力,頻繁地在直播帶貨中踩坑。在薇婭、雪梨相繼被封殺之后,產生的連鎖反應正在打仗,主播與品牌方,還有MCN機構之間,關于金錢與流量的博弈以及各式各樣的中介機構,全都是剪不斷理還亂。
而薇婭的此番翻車,要比明星翻車的殺傷力還要大,至少明星翻車不會觸及民眾的利益,而薇婭的這番操作卻讓網友們對于帶貨主播產生了不信任之感。
07 趙薇
在我們的印象里,趙薇一直是那個眼睛圓圓,橫沖直撞的“小燕子”,可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人家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演員,變成了身家數億的女商人。
2021年8月26日晚,娛樂圈突然傳來了一個巨瓜,演員趙薇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她出演過的所有作品,演員表中都查無此人。
若是在網上搜索趙薇的名字,現實的結果也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果未予顯示”
可見趙薇所犯的事情絕對不是小事,已經到了觸及法律的地步。
至于犯了什么法我們不得而知,但她從出道開始,這沉沉浮浮的演藝生涯,她倒是一直在法律邊緣瘋狂試探著。
顯示2001年年底趙薇身穿日本軍旗裝為《時裝》雜志拍攝封面,一經曝光,口碑立馬跌入低谷,盡管多次在公開場合道歉,卻依舊不被觀眾所原諒。
甚至在年底去湖南參加演唱會的時候,還被現場觀眾當眾潑糞,俗稱“潑糞門”。
之后趙薇一直處于封殺狀態,直到拍攝《京華煙云》才漸漸復出。沒幾年便嫁給了富商黃有龍,躋身資本圈,成為馬云朋友圈的常客。
加入到馬云的圈子之后,趙薇對于演藝事業就沒那么看中了,開始在股市里興風作浪,為了自己的荷包,割股民的韭菜。
2014年,夫婦倆斥31億港元巨資入股阿里,占比9.81%,成為阿里影業的第二大股東,隨著阿里影業的股票接連上漲,夫婦倆輕輕松松便賺到了24億。
可趙薇并不滿足,她還想要更多的24億,于是2016年,又用6000萬資產加之51倍杠桿向銀行貸款30億,準備收購萬家文化30%的股權,最后當然沒有成功,趙薇夫婦被處罰5年內不準進入證券市場。
過了沒多久,她指導的電影《沒有別的愛》又因為參演人員是參加過“臺獨”活動的戴立忍和給辱華照片點贊的日本女藝人水原希子而受到觀眾們的聯合抵制,還收到央媒的點名批評。
隨著電影被叫停,趙薇還沒消停多久,旗下張姓藝人便因為參拜日本某處一夜之間涼遍全網,雖然事后趙薇表示她已經和此人解約,可為時已晚。
隨著趙薇被封殺,昔日覺得她哪哪都好的朋友們紛紛與她劃清界限,就連曾經一直放話最喜歡趙薇的黃曉明,都連夜刪光了和趙薇的所有合影與信息內容。
可見,歲月當真是一把鋼刀,曾經那么美好靈動的女孩,終究被銼成令人退避三舍,面部可憎的存在。
08 張庭
相信大家肯定聽過“TST庭秘密”,這個微商品牌,之前我就有朋友見天的在朋友圈發這個,一說就是多么多么好,做這個多么多么掙錢,還動不動能從她發的朋友圈看到創始人張庭和她老公林瑞陽的照片,時不時就會邀請大批知名明星一人為這個品牌站臺,什么林志玲、趙薇、范冰冰、陶虹、徐崢,都在她朋友圈見到過。
就給人一種,她加盟了“TST”立馬就成了娛樂圈的“自己人”的感覺,不得不說,這個營銷手段還是挺厲害的。
隨著朋友發的朋友圈,我不光發現張庭的生意越做越大,還發現她還積極熱心公益事業,捐錢捐物樣樣不落,簡直是業界良心,還是上海青浦區的納稅大戶,光是交稅金額就高達21億。
除了朋友見天不落的吹噓張庭,一些營銷號也時不時的就鼓吹張庭的品牌是什么國內護膚品冉冉升起的新星,而張庭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微商女王”。
雖然表面看著都挺好,但這些年關于【產品爛臉】、【銷售模式酷似傳銷】等傳言就沒有斷過,可畢竟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這種牽扯到幾十億金額的產品,沒到塵埃落定那天,誰也不敢放到臺面上來說。
直到去年6月的時候,張庭的公司才因為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到了年底直接凍結6億資金。然后就是全網歡騰。
網友們紛紛表示:莫名舒適,聽說騙了不少寶媽;最討厭他們夫妻倆了;不明白為什么賣那么貴還有那么多傻子買。
記得張庭去年“最出圈”的一次,就是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時候,很多明星網紅都自發的暫停直播,只有張庭在直播的時候表示,為袁老師默哀一分鐘。然后又手舞足蹈的賣起了自己的床上四件套。
觀看直播的觀眾覺得她這種做法不太合適,希望她能夠停播。
然后她就自顧自的哭了起來,邊哭邊抱怨自己辛苦,還說大家都有孩子吧,她每天從早忙到晚,回家還要帶孩子,看稿子,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壓力。
Excuse me?你一個月入幾百萬,身家幾十億的大明星和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抱怨什么呢?
如今墻倒眾人推,張庭的相關賬號也全部都被禁言了,1月4日,有律師解讀了張庭夫婦涉嫌傳銷一事,根據廣告法的規定,明星如果代言某個產品的時候,需要親自使用這些產品才行。
之前那么多的明星用自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張庭的“TST”站臺,如果他們明知道這是傳銷,還為了錢這么做,那么也都會被處罰,除了沒收代言費,還會被處于一到兩倍罰款。
哪怕是曾經口碑再好的明星,一旦牽扯上諸如此類的負面新聞,想要在娛樂圈繼續發展也頗為艱難。
至于這些明星,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明明應該是給觀眾們帶來好作品的人民藝術家,宣傳文化知識,傳播正能量,為什么如今會變成觀眾們唾棄的資本家?我們真要去追捧這些用影響力斂財,牟取暴利的明星嗎?
結語
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些不可一世的金融巨鱷,地產大亨,行業領頭羊們之后還會有何種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王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