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距離華天酒店上一次瘋狂賣資產,只間隔了兩年時間。2019年,這家老牌酒店上市公司為扭虧為盈,一年內接連出售了4次資產,到了2021年,尚未等到年尾,華天酒店公開掛牌轉讓子公司股權及債權頻次已達到5家,且筆筆交易涉及金額過億。這不禁讓人聯想,
距離華天酒店上一次瘋狂賣資產,只間隔了兩年時間。2019年,這家老牌酒店上市公司為扭虧為盈,一年內接連出售了4次資產,到了2021年,尚未等到年尾,華天酒店公開掛牌轉讓子公司股權及債權頻次已達到5家,且筆筆交易涉及金額過億。這不禁讓人聯想,華天酒店是不是又虧到“缺錢”了?
翻閱資料可知,華天酒店是湖南本土極具知名度的酒店集團,也是酒店領域足夠資歷的“湘軍”代表,從1988年首家高星級酒店——長沙華天大酒店開業,到1995年成立華天國際酒店管理公司,再到1996年實現成功上市,已經走過了30余年的時間。
如果用人的一生來比喻,華天酒店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但作為一家公司,需要“立”起來的華天卻深陷在經營困境和虧損的泥潭里,苦苦掙扎。
就在今年8月,華天酒店公告發布了一份三年行動計劃,表示公司圍繞“百年華天,華開天下”愿景,打造一家運營管理規范高效、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酒店集團與優質生活服務運營商,其中還列出了清晰的任務重點。
沒過幾個月,11月3日湖南省屬旅游公司湖南省酒店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華天酒店控股權也被無償劃轉至該集團旗下。再過幾天,華天酒店高層宣布新變動,聘請了新任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
一系列變動是否意味著大家眼中已經進入“養老”狀態的華天,到了不得不變、“刮骨療毒”的轉型時刻?而對于這家“老”企業來說,又需要怎樣的變革才能真的“破繭重生”?
1、一年5連賣,老“湘軍”華天酒店的家底還能“造”多久?
11月16日華天酒店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全資子公司長沙華盾實業有限公司部分債權 9.17億元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價格不低于評估值6.86億元。
這筆債權轉讓已經是華天酒店本年度的第五次資產交易,聞旅梳理發現,盡管一直在“賣賣賣”,華天酒店集團的資產出售結果卻并不如其所愿。
除長沙華盾實業有限公司外,這一年華天酒店還分別將湘潭華天大酒店有限公司、張家界華天城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永州華天城置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華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股權及債權等放到了“桌面”上,明碼交易。
梳理其進展,截至目前僅張家界華天城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一家尋找到了中意的買家,其他四家企業中湘潭華天大酒店有限公司連續兩次掛牌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讓方,剩余三家則依然在掛牌交易之中。
對于頻繁出售資產,華天酒店沒有明確對外做出過回應,不過根據其發布的《2021-2023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的堅持輕資產運營發展模式,以及“加快處置盤活重資產,退出房地產業”的發展戰略內容來看,或許可以作為其中的原因之一。
另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接連虧損的運營壓力,根據最新三季度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報告期內,華天酒店實現營收4.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億元,資產的出售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其緩解部分業績數字的壓力。
事實上,透過賣資產來改善業績華天酒店并不是第一次為之,有接近華天酒店的業內人士對聞旅表示,這種賣資產行為背后,其實就是在“拆東墻、補西墻”。華天酒店這些年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業績也是在逐步走下坡路。主營業務酒店一直沒有行之有效的突破來助力華天走出長沙,更別說走向國際,與錦江、華住、如家等企業相比,早已經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也錯失了卡位酒店行業第一陣營的先機。
對于以上說法,透過聞旅梳理其近十年的核心財報數據可以看出一二。2011年時,正處于中國酒店發展10年黃金周期的初始階段,那時候華天酒店的營收也是相對較好的,能達到15.65億元左右,后續從2013年開始,盡管起起落落,但整體從實際營收到增速,都呈現出下滑的態勢。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其營收已經下降到了5.15億元。
從凈利潤維度來看,更是起伏不定,自2014年出現虧損開始,幾乎都是盈虧交替進行,這也是為什么說華天酒店靠賣資產維持盈利并不是第一的原因。
以2017年來說,當年華天酒店實現凈利潤1.09億元,而在前一年2016年凈利潤還處于虧損狀態,金額達2.89億元,在公布2017年年報數據時,華天酒店特別列出了將全資子公司北京世紀華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權轉讓給湖南興湘并購重組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這筆交易為公司稅前利潤增加了約8.65億元。
無獨有偶,2019年的盈利也離不開資產交易。華天酒店能夠從上一年4.78億元的虧損到實現0.5億元盈利,還是因為在這一年連續4次出售旗下的資產。其中其全資子公司湖北華天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的原本轉讓價計劃不低于6.28億元,但由于一直未征集到意向方,華天酒店直接“降價”2000萬,再次轉讓給了湖南興湘并購重組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僅這筆交易當年就為華天酒店帶來投資收益2.83億元。
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華天酒店的虧損更是擴大到了5.13億元,今年瘋狂“賣賣賣”的原因可想而知,盡管尚未到2021財年末,剩余4家子公司的交易若能如愿進行,再次實現扭虧對于華天酒店而言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依靠賣資產維持短暫盈利,保殼上市,這條路終歸是不能長久。作為上市公司而言,華天酒店的股價已經從剛剛上市巔峰時期的38.5元斷崖式下跌到如今(11月19日收盤價)的3.03元。
2、尋求破局路,退出房地產業能救得了華天嗎?
在變賣資產維持業績的同時,華天酒店也宣布開啟新一輪的變革。前文曾提到,華天酒店公告發布了一份行動計劃,表示要打造一家運營管理規范高效、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酒店集團與優質生活服務運營商。
這份計劃中還提到了華天酒店的“四個堅持”,就是要堅持輕資產運營發展模式;堅持聚焦酒店主業及“1+N”多業態協同發展;堅持完全市場化運營管理機制;堅持發揮上市公司平臺價值與作用。
對于計劃期內的任務核心,則是點明為大力發展酒店商貿及洗滌、家政、物業、安保等生活服務業,加快處置盤活重資產,退出房地產業,強化資本運作與市值管理,通過輕資產化運營、品牌驅動、人才強企、信息化賦能等戰略,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在2023年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完成重資產去化,資產負債率降至 50%左右,盈利能力明顯增強。酒店業實現管理酒店數量過100家,走在中部地區酒店集團前列。
透過這份計劃不難看出,華天酒店的大方向就是要重新聚焦酒店管理運營的主業,不再花精力在房地產以及其他多元的新業務上。這樣的戰略轉型定位與行動計劃,真的是摸到了華天酒店“病灶”的命脈了嗎?作為觀察者而言,或許不能對于一家已經走過了30年時間的老企業知之甚多,但從其財報中的一些數據,還是能看出些端倪。
聞旅梳理了華天酒店近五年主營業務營收占比數據,房地產業務在其這些年的收入中從來都不是主角,占比甚至也未超過30%,其他業務而言,占比更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計,從這個角度來說,華天酒店的核心業務也一直是在以酒店為核心來布局。去地產化對于華天酒店能帶來怎樣的提升與改變,除能看到的資產轉讓帶來的短時收益,長期影響很難判然。
而對于華天酒店的行動計劃,上述接近華天酒店的人士解讀到,很難真正去解決核心的問題,去房地產的做法在很早以前華天酒店就已經嘗試過,話題已經不新鮮了,如今再次提出來也仍是在原地打轉,華天酒店缺乏的還是長期的,且行之有效的戰略思維及執行能力,專業人才的不足也是華天酒店這些年存在的問題。
此外就是時間點的選擇,疫情對于整體經濟大環境而言,影響仍在持續加深,對于酒店所屬的服務行業更是如此,未來幾年這樣的不確定性仍有可能持續,并不是推動戰略轉型的最佳時機,即便是真的轉型,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驗證成效,畢竟酒店管理運營的市場也已經變天了,先不談規模,新興勢力已經成氣候,這些有著互聯網思維的酒店集團新的玩法、新的思維模式,很難短時間內跟得上。
“過去十幾年的華天酒店可以說一直是在維持經營,不是開拓進取,曾經華天是有機會成為全國性質的酒店集團的,但是因為總是戰略搖擺,錯過了的機會再想重新抓住,很難。不過有變化總歸是好的,還是要看華天酒店自己的魄力和決心,真正想要實現跨越就必須能忍得了痛‘刮骨療毒’,否則浮于表面的改變很難解決華天的問題。”該人士這樣講到。
來源華天酒店集團官網
根據華天酒店可查詢的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上半年,自營加托管酒店共44家(已開業40家),其中自營酒店16家,托管酒店28家。這個數據與其他大型酒店集團相比而言,差距確實比較明顯,2020年時,錦江酒店開業酒店數量已經達到8564家,華住集團則為7004家,首旅如家也達到5232家。想要真正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酒店集團,對于華天酒店來說,任重而道遠。
3、國資入股,能否為華天酒店的轉型路增添籌碼?
不論外界如何評論,華天酒店自身對于行動計劃的執行還是很上心,在計劃中特別提到,為實現未來三年行動計劃,公司將成立由董事長牽頭的“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與進度要求,保證戰略有序落地、高效實施,還將建立健全戰略管理機制,強化考核約束,對戰略執行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必要時進行優化調整,確保達標達效。
而劃歸給“新東家”湖南省酒店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或許也是華天酒店有信心做出改變的原因之一。提到湖南省酒店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就不得不提這家企業的超強背景,這家企業是經湖南省政府批準,由湖南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以相關省屬酒店、旅游、非遺等資產為基礎組建的省屬酒店旅游企業。
根據揭牌發布會時披露的信息,湖南省酒店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通過產業協同聯動,實現專業化整合、市場化改革和品牌化建設,為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在這樣的整體戰略部署之下,華天酒店能得到的資源支持以及轉型變革的迫切性,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來源華天酒店集團官網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控股股東變更后,華天酒店就公布了新的人事變動公告,決定聘任羅偉為公司董事會秘書,聘任謝彩平為公司財務總監。在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到了會全面優化公司及子公司組織架構、管理層級、崗編員配置,分級完善決策事項清單、授權體系、管控流程和規章制度,并引入完全市場化的選人用人、薪酬考核、項目靈活經營等機制。這也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華天自身的人才問題。
對于華天酒店的一系列動作,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對聞旅表示,華天以前投資不動產相對較多,折舊攤銷財務費用負擔大。酒店集團是靠輸出管理收取管理費為主的,因此華天出讓資產的輕資產戰略還是對的,而且也是上市公司對收益的要求。出讓資產以后,營業收入就下降了,因為只有控股酒店的營業收入才可以并表。
“當然,疫情后營業收入下降是共性的。華天酒店控股公司變更為湖南省酒店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后更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共享。前幾年,華天為了扭轉局勢而盲目多元化,許多嘗試沒有收到效果。華天今后還是在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發展,控股公司會爭取其增加管理國有酒店,增加管理費收入。”趙煥焱如是說。
不論如何,只要不退市,華天酒店就依然在資本市場存在自己的價值,盡管在變賣地產企業,未來華天酒店仍計劃做新的擴張,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到,會適時啟動股權投資,并購酒店主業及相關業態的優質資產,做大公司規模和市值。未來華天酒店究竟能講怎樣一個新故事,聞旅也將會持續關注。
封面圖源于攝圖網。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