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大豆上的綠蟲子,兒時專撿回去喂雞,如今卻人工養殖,畝產8000元馬上就要八月份了,而春天播種的大豆、花生也開始收獲了。大豆在我國南北方都有種植,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既能用來做豆腐,也可以磨豆漿吃,當然了更多的人種植大豆,主要是為了榨油的。
前言
大豆上的綠蟲子,兒時專撿回去喂雞,如今卻人工養殖,畝產8000元
馬上就要八月份了,而春天播種的大豆、花生也開始收獲了。
大豆在我國南北方都有種植,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既能用來做豆腐,也可以磨豆漿吃,當然了更多的人種植大豆,主要是為了榨油的。
作為一種傳統的糧食作物,大豆對于農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以前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大豆,一年光是收獲干的大豆都有數百斤。
而在種植大豆的時候,在上面就會常見到一種綠色的蟲子,小時候常常把它撿回去喂雞鴨。可是現在它卻成為了特色菜,能賣到百元一斤。目前還有人專門種植大豆養殖它,畝產值高達8000元以上。
曾是讓農民痛恨的害蟲
這種害蟲,就是豆蟲,在有些地方也叫它豆蟬,綠毛蟲,它長得和小時候孩子們養的蠶非常的相似,只是蠶是白色的,而這種豆蟲渾身是綠色的。
豆蟲是鱗翅目天蛾科、云紋天蛾亞科豆天蛾屬的,它主要是生長在大豆、洋槐、綠豆和刺槐,還有忍冬科的植物。在大部分地區它是1年發生1代,但是在小部分地區,比如湖北、江西等省份,豆蟲則會一年發生兩代。
豆蟲的一生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它的卵是球形的,初產的時候是卵黃色的,等到要孵化的時候就變成了褐色的了,這一點倒是和蠶非常的相似。
而孵化出來的幼蟲,就是大家常在大豆、洋槐樹上見到的綠色的毛毛蟲。它長得胖嘟嘟的,體長約有40-90MM,身體都是黃綠色的,在它的頭部還有一個黃色的土氣,腹部有4對足,而胸部有3對足,尾部也有一對足。另外在它的尾部還有一黃綠色的像尾巴的尾角。
兒時常抓來喂雞鴨
豆蟲主要是寄生在大豆、綠豆、槐樹、洋槐等樹木上,而食用的就是它的嫩莖葉。尤其是在大豆、綠豆上面比較多見。如果發生比較嚴重,會把大豆的嫩莖葉吃得精光,留下就是光禿禿的枝干,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大豆的光合作用,自然會導致產量的減少。
在過去農民種植大豆這些作物,基本不會噴灑農藥,可是有時候大豆田里就會常遭到豆蟲的禍害。農民朋友就會選擇人工捕捉,有些人用筷子去夾它,抓到了就直接踩死了,或者是帶回去用來喂雞鴨。
這些蟲子雞鴨可愛吃了,一口一條,吃起來就如同現在的人吃辣條一樣。并且村里的老人還說,母雞多吃豆蟲還容易下雙黃蛋。在當時雞蛋就是孩子們的營養補品,所以孩子們為了吃雙黃蛋,就也很樂意去大豆地里頂著烈日捕捉豆蟲。
如今成為了特色菜
可是現在豆蟲卻從害蟲走上了餐桌,并且還成為了一道特色菜,一斤就要近百元。它還有了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豆參,并且還被稱之為“地珍”,受到了不少吃貨朋友的青睞。
也是因為現在它成為了美食,可是野生的豆蟲有比較少見,所以有些人就專門養殖豆蟲,經濟效益還非常可觀。
聽養殖豆蟲的農民朋友介紹,豆蟲的養殖比較簡單。把大豆種植以后,一般是在清明節以后種植大豆,然后等到長出復葉了,就把豆蟲的卵下在地里,差不多等到25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了。
平均一畝地能采收豆蟲200斤左右,而在地頭的收購價有五六十元一斤。并且豆蟲一年還能產兩次,下半年的價格更貴一些,行情好的時候有八九十元一斤的收購價,而如果是拿到終端市場去賣,更是要百元一斤的高價。
這樣算下來,一畝地一季就能有近萬元的產值,去掉2000多元的養殖成本,差不多一畝地一季有8000元的利潤,一年就有一萬多的收益,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豆蟲的食用價值
豆蟲之所以能吃,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它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其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比肉類、魚類和雞肉等肉類高很多。并且相比于它們,豆蟲的蛋白質更適合人體的需要。
同時豆蟲的營養方面也是非常豐富的,它不光是含有蛋白質,還有我們人體所需要的鈣、鎂、磷、鐵等礦物質,多達18種氨基酸,以及其他的的微量元素等等。
正是憑借著營養豐富,它也獲得了“豆參”、“地珍”的美稱,在有些地方更是成為了特色菜,被當地人用來招待親朋好友。
而豆蟲的食用方法也很多樣,它既能油炸著吃,也可以用來做湯、紅燒、或者是清炒等,甚至還有人發明了把豆蟲制作成為水餃的餡料。當然了最常見的還是燒烤攤上,把它烤著來吃了,味道鮮美可口。
在我國的山東、江蘇、安徽北部等地區,都很流行食用豆蟲,在近些年更是有人專門規模化種植大豆用來養殖豆蟲。
結束語
最近幾年,因為豆蟲火了,在市面上還出現了以豆蟲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罐頭、速凍豆蟲等。
不過豆蟲雖然好吃,營養也很豐富。但是在沒吃過,或者是在吃不習慣的人眼中,它還是重口味的食物,是不敢輕易嘗試的。畢竟要把蟲子入口,還是需要勇氣的。
各位朋友們,你們可有吃過豆蟲,在你們當地有人養殖豆蟲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