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醫生:“我手指麻木,手臂疼痛,頭往某一個方向活動困難,疼痛加劇,夜間睡覺很痛苦,拍了頸部核磁提示是頸椎間盤突出,要怎么治療呀”?這是很多病友經常對我訴說的話語。作為一名治療慢性疼痛病的大夫,有話要說,希望能幫助到類似的病友,并不是拍了核磁共
醫生:“我手指麻木,手臂疼痛,頭往某一個方向活動困難,疼痛加劇,夜間睡覺很痛苦,拍了頸部核磁提示是頸椎間盤突出,要怎么治療呀”?這是很多病友經常對我訴說的話語。
作為一名治療慢性疼痛病的大夫,有話要說,希望能幫助到類似的病友,并不是拍了核磁共振,有頸椎的椎間盤突出,您的問題就一定是它引起,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惑,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大多數人過分依賴片子來判斷病情,是否對?
相信很多病友都會這樣的經歷,去醫院看病,經常被大夫要求拍片。可能有的人覺得拍片沒必要,浪費錢,甚至還質疑醫生會不會看病,為什么要拍片呢?而有的人,會要求醫生給自己開個單,去拍片檢查一下;若是不開檢查,僅憑醫生摸一摸、觸診一下,也會質疑大夫不專業,怎么摸一摸就可以看病呢?
我來給大家伙解惑,拍片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是排查您的問題會不會有相應的危險因素,比如有的人,可能之前有癌癥病史,當頸椎有問題時,就非常有必要拍片。在幾天前,我就遇到一位描述頸部疼痛的患者,有直腸癌手術的病史,我們可以看看它的結果:
該患者家屬認為,其頸部疼痛是由于頸椎間盤突出所致,咨詢我應該如何治療?我在問診后,結合核磁給予的建議是:不可盲目治療,有必要進一步檢查PET-CT,并非是頸椎間盤突出問題。還好家屬聽了建議,幾天后結果如下:
其二拍片是輔助檢查,它是人體靜態下的結果,并不是頸椎片顯示有什么問題,就代表您的癥狀與頸椎片顯示相關。往往需要專業人員結合癥狀、查體及片子來進行綜合分析方可診斷。
所以,片子要不要拍?得靠接診的大夫來判斷:若是通過查體結合病史判斷后,沒有高危風險,并且可以通過自己徒手檢查判斷出問題,拍片真是多余,給患者帶來經濟和精力負擔;若是大夫在沒有片子的情況下,沒法更好地診斷出問題,還是有必要拍片輔助診斷。
在患有頸椎問題時,出現癥狀,被要求拍片子后,我們拿到手的報告單通常會顯示這樣的字樣:頸椎退行性改變、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等。如下圖所示:
上圖所示的片子,是一位頸痛患者的正、側位X片,影像科拍片大夫的報告單中是這樣寫的:
一般在報告單的下方,都會有此報告為影像診斷,僅供臨床醫生參考,請結合臨床的字樣。意思就是告訴您,報告顯示的僅是影像診斷,而不是臨床診斷;可我們很多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習慣:拿到片子報告后,顯示什么就認為是什么,然后拿著報告單就問,醫生我頸椎退變、骨質增生,應該怎么治療?
我想告訴您,若您有上述習慣的話,我會告訴您,醫生也不知道要怎么治療;因為您過分依賴片子來判斷自己的病情,是不對的;您應該把片子交給接診大夫并詳細說清自己的癥狀和病史,讓接診大夫來綜合分析診斷。
頸椎有問題,不一定就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為什么?
很多頸椎不好的人,會描述自己的手麻、感覺減退,手臂疼痛或是頸椎活動受限等;因為支配我們整個上肢的運動和感覺的神經都是從頸椎發出來的,一旦頸椎出現問題就會卡壓神經而產生癥狀。
我們人體的頸椎骨頭有7節,而頸椎神經卻有8對;而這8對頸神經從相應的頸椎的椎間孔穿出。具體來看它們之間的關系:
頭顱和第1頸椎之間穿出頸1神經;第1頸椎和第2頸椎之間穿出頸2神經;第2頸椎和第3頸椎之間穿出頸3神經;第3頸椎和第4頸椎之間穿出頸4神經;第4頸椎和第5頸椎之間穿出頸5神經;第5頸椎和第6頸椎之間穿出頸6神經;第6頸椎和第7頸椎之間穿出頸7神經;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穿出頸8神經。
神經從椎間孔穿出后,會經過不同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上圖所示的上節段椎體的下關節突和下節段椎體的上關節突形成小關節,當我們頭頸運動時,主要依靠小關節打開、關閉、側移。
可以想一想,您手中的報告單,頸椎退變、骨質增生、生理曲度變化,真正反應的問題是不是就在小關節的變化。
所以,當出現手麻、手臂疼痛或是頭頸部活動受限時,務必得考慮小關節的變化,而不是一位想著椎間盤的突出。并且更有必要熟知,您目前存在的癥狀與片子描述的節段是否吻合?
我們需要知道不同的癥狀,代表著不同節段的頸神經受到卡壓。在此主要例舉最常見出現問題的頸椎節段:
若是第4-5頸椎出現問題,常卡壓頸5神經;主要表現是肩部上方向側邊延伸到上臂中部、肘外側的疼痛及感覺不正常,上肢往外側抬時無力、屈肘無力。
若是第5-6頸椎出現問題,常卡壓頸6神經;主要表現是頸部下方向側方放射到肘部、前臂的外側及大拇指麻木疼痛,伸手腕、屈肘及前臂旋轉無力。
若是第6-7頸椎出現問題,常卡壓頸7神經;主要表現是頸部向前臂的放射痛、主要集中在上臂的后面及前臂背側到中指疼痛麻木,伸肘、彎曲手腕及伸指頭無力。
若是第7頸椎-第1胸椎出現問題,常卡壓頸8神經;主要表現是上臂及前臂的內側到小指、無名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分并指沒有力氣。
當然,以上內容熟知僅是在查體時為了更好地鑒別問題的來源,最好結合片子,因為大多數人的手麻,并不是一個,可能是幾個;也就是說您的神經受累更常見于幾個節段的問題,易出現合并癥狀。
面對頸椎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呢?
在講治療之前,更需要讓您知道頸椎治療的復雜性,并不是大家伙認為的按摩、扎銀針、貼膏藥、自我鍛煉就可以輕松解決的。
上文中的頸椎正側位X片,在影像科大夫和非專業的人眼睛里,它反應的是頸椎問題,但對于治療的人員,真沒有治療性的指導作用。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專業治療人員這,會重新分析解讀頸椎的正側位X片:
片子讀完之后,可以詳細得知該片子的患者主要頸椎問題是發生在第5頸椎,有骨質增生,椎體發生向后、向右、向下的錯位,而第6、7頸椎發生向后、向左、向下的錯位。這樣就可以判斷出頸6、頸7神經有卡壓情形,結合相應神經支配區查體,兩者是否吻合,再給予徒手治療。
治療的原則:主要針對有問題的椎體節段給予反方向調整;關節排列紊亂錯位,就如同擰螺帽一樣,太松了就順時針擰一擰,太緊了就逆時針松一松,只要診斷明確,給予病灶椎的椎板反方向調整,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若您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生活,經過保守治療,效果實在沒法體現時,也可以選擇微創手術處理,最近也遇到兩例術后行康復穩定訓練的患者,完全是判若兩人。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治療手段后,都需要加強頸部的穩定鍛煉。
結束語
頸椎問題,發生間盤突出引起神經卡壓產生癥狀的情況并不多見,不要被影像學—片子所困惑!神經的卡壓多見于頸椎關節排列紊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低頭、靠高枕等不良習慣應該注意。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的孔醫生,每天花了很多心思及精力來撰寫科普,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您或是您的家人或朋友也有頸椎問題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分享給需要的他們,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謝謝!
@頭條辟謠@頭條號@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