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液體鈣、水果味鈣、復合鈣……市面上的鈣劑多如繁星,讓家長們看得眼花繚亂,到底該選哪種鈣產品給孩子補鈣呢?一、市面上現有的各種鈣劑對比雖然市面上的鈣劑種類繁多,但按化學成分來說只有兩大類:有機鈣和無機鈣。打著純天
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液體鈣、水果味鈣、復合鈣……市面上的鈣劑多如繁星,讓家長們看得眼花繚亂,到底該選哪種鈣產品給孩子補鈣呢?
一、市面上現有的各種鈣劑對比
雖然市面上的鈣劑種類繁多,但按化學成分來說只有兩大類:有機鈣和無機鈣。
打著純天然旗號的天然鈣劑(如礦石、化石類的礦物源性鈣,貝殼、骨骼類的生物源性鈣),本質上也屬于無機鈣。
表1-市面上的鈣劑類型
無機鈣和有機鈣哪種更好?
表2-無機鈣VS有機鈣
表3-各種類型鈣劑的優缺點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1、無機鈣優點:含鈣量高,價格低,性價比高。缺點:水溶性低,需消耗大量胃酸才能溶解;對腸胃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腹脹、便秘等胃腸道反應。適合人群:適合大多數人群。2歲以下(胃酸分泌不正常),胃腸功能偏弱者慎用。2、有機鈣優點: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吸收不消耗胃酸,胃腸刺激小。缺點:鈣含量相對較低,價格較高。適合人群:更適合嬰幼兒、孕婦、中老年、胃腸功能差的人群。含鈣量:無機鈣>有機鈣生物利用度:有機鈣>無機鈣吸收容易度:有機鈣>無機鈣安全性:有機鈣>無機鈣>生物或礦物源性鈣
二、天然鈣、液體鈣、果味鈣、乳鈣、復合鈣……和普通鈣劑有什么區別?
除了傳統的膠囊、顆粒、針劑、咀嚼片、粉末等鈣劑,現在市面上還出現了天然鈣、活性鈣、液體鈣、滴劑鈣、果味鈣、乳鈣、復合鈣等多種類型的鈣產品,這些鈣和普通鈣有什么區別呢?
1、天然鈣
天然鈣,即以牡蠣貝殼等為原料的鈣,是生物或礦物源性鈣,沒什么特別的,其主要成分還是碳酸鈣。
不過,天然鈣劑存在污染或混雜鉛、汞、鎘等有害元素,長期服用可能發生潛在的重金屬中毒。
2、活性鈣
活性鈣是由貝殼高溫煅燒得到的鈣,仍然屬于無機鈣。同天然鈣一樣大多數含有重金屬,尤其是鉛,長期服用對身體不利。
3、液體鈣
一種是將碳酸鈣處理成懸液裝到軟膠囊里,減少對胃的刺激。優勢是比普通碳酸鈣對胃腸刺激小。
一種是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有機鈣的液體鈣,這種鈣自帶有機鈣的優勢,對胃腸功能差和胃酸缺乏的人群有益。
不過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固體鈣和液體鈣的吸收率差別并不大。大量實驗證明,鈣的吸收與鈣的形式無直接關系。
4、滴劑鈣
滴劑鈣相比液體鈣喂養更方便,因為它配有刻度滴管,劑量上把握精準,攜帶也方便??筛鶕殞毜脑慢g、生長發育情況、飲食結構來精準取量,是一個對用戶很貼心的設計。
5、果味鈣
至于草莓味、蘋果味的鈣片或軟糖,跟普通鈣最大的差別是口感(并不能順便補充維生素)。這種果味鈣要注意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被孩子當糖吃,造成補鈣過量。
6、乳鈣
乳鈣,又稱乳清鈣,是乳礦物鹽的濃縮物,主要是從牛乳或羊乳中提取的。化學本質是磷酸鈣、檸檬酸鈣等有機鈣。
乳鈣的優點是含鈣量高、易吸收。但鈣在體內的吸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乳鈣的吸收率并沒有明顯優勢。不過它的口感比較好,有孩子喜歡的奶味。
乳鈣的缺點很明顯,不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食用。國家明文規定嬰幼兒食品中禁止添加乳礦物鹽,因此它的安全性有待考證。
乳鈣與乳酸鈣容易混淆,名字雖相似,區別卻很大。乳鈣含鈣高,易吸收;而乳酸鈣則含鈣低,常作為食品添加劑。
7、復合鈣
指添加鋅、鐵、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復合制劑。復合鈣制劑不建議給孩子使用。
例如鋅鈣復合鈣,鈣、鋅都需要結合載體輸送全身,當鈣、鋅同時進入體內時會爭奪載體,從而影響吸收效果。如果孩子既缺鈣又缺鋅,建議分開補,比如白天補鋅,晚上補鈣,這樣更有利于鈣、鋅的吸收和利用。
而且,孩子缺鈣不見得就缺鋅,復合制劑可能會造成某種物質補充過頭,因此不建議給孩子吃。
結論:天然鈣、活性鈣不建議給孩子使用和長期服用;乳鈣不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復合鈣制劑不建議給孩子使用。除此之外,正常情況下,選擇哪種鈣產品都行,重點看孩子更適合哪種。
三、品牌重要嗎?買鈣看什么?
市面上的鈣劑多到家長們除了需要在化學組成、劑型上進行區分,在品牌選擇上也頗多煩惱。給孩子選鈣劑要遵循“四高一低一好”原則:鈣含量高、水溶性高、腸道吸收度高、安全性高、副作用低、口感好。
需從下面6個方面進行考察:
1、安全性
鈣劑生產要符合國家生產標準。鈣劑常見的有兩種:
一種是作為藥品的鈣劑,在分類上屬于非處方藥(OTC),要有OTC標志;
一種是作為保健食品或膳食補充劑的鈣劑,有保健品認證標識,如我國的保健食品認證(藍帽子標識),或其他國家的相關權威認證。
2、鈣源
鈣源是首選因素,也是被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地方。
是無機鈣還是有機鈣?含鈣量和吸收率高嗎?對腸道有沒有刺激性?有沒有潛在重金屬危險?等等,這些都是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3、輔料
有些產品為增加口感,添加了很多香精和甜味劑。看輔料表的時候,家長要考慮這些問題:有沒有添加劑?含不含人工色素、香精、糖、甜味劑?
嬰幼兒和兒童最好選擇無糖的鈣劑,以免對味蕾和牙齒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4、劑型
劑型上主要考慮:孩子吃著方不方便?有沒有安全風險?
尤其是嬰幼兒,比較大的固體劑型要慎重選擇,以免造成卡噎。粉末、顆粒、液體、滴劑等劑型更適合小寶寶。
此外,嬰幼兒胃容量小,最好選擇不影響奶量的劑型。比如,如果需要用水沖服就會占用胃容量,影響寶寶的奶量。
5、口感
嬰幼兒要選淡口味的劑型,以免影響味蕾發育。
好的鈣劑還要符合孩子的口感,讓孩子愿意吃,讓媽媽喂得進。整體上來說,有機鈣的口感比無機鈣要好。如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的口感酸酸甜甜的,比較符合寶寶的口味。
6、價格
價格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這里的價格不是指買一瓶或一盒的鈣劑的錢,而是計算每100mg鈣大概需要多少錢。
四、買了合適的鈣劑,吃了就能補鈣嗎?
錯!單純補鈣,可能白補。
我們要明白,造成孩子缺鈣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攝入的鈣不足;二是因為維生素D缺乏。
因此,在補鈣的同時還需要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以幫助鈣的吸收。
維生素D是鈣的黃金搭檔,能幫助腸道內鈣的吸收,并促使鈣在骨骼中沉積。如果體內維生素D不足,單純補鈣可能是白補。
正常來講,0~12 月寶寶的鈣主要靠母乳供給,奶量充足的情況下,攝入的鈣是足夠的,如果缺鈣多是維生素D缺乏。
然而,2020年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過半數的媽媽認為0-12個月的寶寶需要補鈣,在奶量充足、沒有膳食鈣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盲目給寶寶補鈣。
新時代的家長們一定要接受新時代的補鈣理念:鈣、維生素D同補。
五、鈣含量越高越好嗎?補鈣越多越好嗎?
補鈣并非越多越好,有兩重含義:
其一,鈣劑含鈣量并非越高越好,人體一次吸收利用的鈣是有限的,超過500毫克就會下降。過多的鈣也容易引起胃腸道反應,造成血鈣水平不穩定。長期大劑量補鈣還會增加腎結石、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鈣劑并非含鈣量越多越好,超出一個界限就是傷害了。
其二,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過量補鈣對身體有害無益。人體每天最高攝入鈣的劑量不能超過2000毫克(包括從食物、鈣劑等途徑攝取的所有鈣)。
六、鈣已經買好了,什么時候吃?
任何時段都可以吃,但最好是隨餐服或餐后服,吸收相對更好,也更不容易造成胃腸不適,尤其是吃的是無機鈣的時候。
鈣劑的最佳服用時間是晚上睡前,補鈣效果相對更好,還能幫助寶寶睡個安穩覺。
七、補鈣的時候,對飲食有6點要求
有些食物不能和鈣一起吃,否則會影響鈣的吸收;而有些食物在補鈣的時候卻要多吃,因為會促進鈣的吸收。
1、遠離植酸、草酸、鞣酸
★ 富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有: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
植酸、草酸、鞣酸可與鈣結合成難溶性復合物,影響鈣的吸收。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再食用。
2、多攝入蛋白質
★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豆腐、牛奶、雞蛋、魚肉、雞肉等。
因為蛋白質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尤其是從酪蛋白水解酶分解出的磷肽,可以隔絕鈣等陽離子與腸道內陰離子(如磷酸鹽)結合產生沉淀,使鈣一直維持可溶狀態,利于鈣的積極擴散作用。
3、補充維生素D
★ 含維生素D的食物:蛋黃、深海富脂魚、動物內臟等。
維生素D是鈣的黃金伴侶,促進鈣吸收,如果缺乏維生素D,補再多鈣也難以吸收。
曬太陽也可以讓人體有效合成維生素D,曬久了增加皮膚老化和皮膚癌風險,而涂了防曬霜,就不能有效合成維生素D了。所以國人普遍缺維生素D。
4、多食膳食纖維
★ 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芹菜、胡蘿卜、蘋果等蔬菜水果。
有一些鈣產品會導致寶寶便秘,所以建議補鈣的同時給能吃輔食的寶寶補充一些膳食纖維或有益菌,可以緩解便秘的問題。當然,萊思紐卡的鈣一般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5、同時補充其他營養素
★ 鐵含量高的食物:動物肝臟、黑木耳、干蘑菇等。
★鋅含量高的食物:瘦肉、蛋黃、動物肝臟、核桃等。
★維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綠葉蔬菜等。
兒童缺鈣常常與其他營養素缺乏并存,因此補鈣的同時應注意查看是否缺乏其他營養素,如鐵、鋅、維生素K2 等。
6、乳糖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
★ 含乳糖豐富的食物:奶及奶制品等。
乳糖和鈣結合可以形成低分子可溶性結合物,增加小腸吸收鈣的速度。
最后一點
鈣在維持骨骼健康中的作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長久、持續地補鈣,對骨骼更有益。
部分參考資料:[1]宋肖霞,李可基,劉曉利,何晶晶,劉子琪.母親對嬰幼兒補鈣的認知與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01):120-123.[2]《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3]《鈣和維生素D營養與骨質疏松癥》
你學會了嗎?
劉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