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要檢查心臟血管是否有狹窄,狹窄多少?目前有兩種比較準確的方法,那就是心臟血管CT也叫冠脈CTA,和心臟血管造影,也叫冠脈造影。那么冠脈CTA和冠脈造影有什么區別,我們如何選擇呢?一、準確性不盡相同雖然冠脈CTA和冠脈造影都是檢查心臟血管的手
要檢查心臟血管是否有狹窄,狹窄多少?
目前有兩種比較準確的方法,那就是心臟血管CT也叫冠脈CTA,和心臟血管造影,也叫冠脈造影。
那么冠脈CTA和冠脈造影有什么區別,我們如何選擇呢?
一、準確性不盡相同
雖然冠脈CTA和冠脈造影都是檢查心臟血管的手段,但相對來說準確性還是不同的。
冠脈CTA是一種計算機模擬重新成像的過程,雖然理論上比較準確,可是因為成像過程中的干擾,或觀看成像結果的醫師水平不同,那么決定了冠脈CTA和真實的結果,有時候存在一定的誤差。
比如一個人的血管,完全正常,沒有狹窄,那么通過冠脈CTA來檢查,結果幾乎是準確的,誤差很小,但如果有中度狹窄的時候,冠脈CTA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給出:輕度狹窄,甚至重度狹窄的診斷,有時候誤差明顯。
冠脈造影是直接透視下,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心臟血管的情況,醫生更直觀地從不同角度來看心臟的各個血管的狹窄情況和程度,相對來說比較準確。
二、檢查過程不同
冠脈CTA不用住院,門診就可以完成。
級別相對比價低的CT,比如64排的CT,對于患者心率要求比較高,心率不能超過70次/分,否則不能完成CT檢查。而320排CT,則對心率沒有要求,即使心率較快,也能完成。冠脈CTA其實就可以理解為增強CT,在CT室就可以完成。
冠脈CTA就是在做一個CT,但做CT的時候,需要輸造影劑,造影劑進入人體才能顯影。也就是一邊輸液,一邊做的CT,就能三維重建心臟血管的影像。
冠脈造影,必須住院,門診是無法完成冠脈造影的。
因為冠脈造影是有創檢查,相當于一項手術,還得簽手術同意書,還得去導管室(相當于心臟手術室)才能完成。
冠脈造影,是需要把導管通過手腕或大腿根的血管,送入到心臟的血管開口,隨后再把造影劑通過導管推入心臟血管,造影劑進入心臟血管的同時,立即透視,在X線下就能看到即時的心臟血管影像,也就能看到心臟血管有沒有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
三、如何選擇?
那么當我們懷疑心血管狹窄的時候,是選擇冠脈CTA還是選擇冠脈造影呢?
1、這些情況下,選擇冠脈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不穩定性心絞痛;
曾經做過支架再次出現心絞痛;
心電圖提示典型的陳舊性心肌梗死;
已經做完了冠脈CTA建議進一步冠脈造影。
2、這些情況下,可選擇冠脈CTA
沒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但也不能排除冠心病;
運動試驗陽性,還沒有考慮好做造影,可以先做個CT看看;
做過心臟支架,并沒有心絞痛,但想再次復查看看血管的情況;
心電圖有可疑心肌缺血的表現,但沒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為進一步明確血管情況。
四、冠脈CTA和冠脈造影風險不同
冠脈CTA的主要風險,一方面來自造影劑,一方面來自輻射,相對風險比較低。
冠脈造影,不但有造影劑過敏,造影劑腎病和輻射的風險,也就是這些風險和冠脈CTA一樣;同時冠脈造影因為是有創檢查,那么就可能會出現出血、血腫,甚至因為造影導管導致血管損傷,導致心律失常、室速、室顫等惡性結果。
五、做完檢查的結果不同
做完冠脈CTA,如果沒有問題,那就排除了冠心病;但如果有中度以上的狹窄,還得進一步做造影查看。尤其是重度狹窄,如果要放支架,必須做造影才行。也就是說做完CT還得做一次造影。
做完冠脈造影,可以一步到位,如果有嚴重的狹窄,可以在當時就做支架治療。
總之,并不能說冠脈造影和冠脈CTA哪一個檢查更好,各有利弊而已。
至于如何選擇,那主要看患者的情況,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能給患者解決問題的檢查。
#健康明星計劃#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高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