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多數人,尤其是熱愛美妝的女孩子都知曉臥蠶的存在。在亞洲的審美中,臥蠶相關的美容是近幾年來崛起,而西方國家對于臥蠶會看成是一種眼袋,可能只有少部分人知曉臥蠶。東西方的審美差異造成對臥蠶見解也會不同。世界上的一部分人正在投資消除眼袋,而另一
相信多數人,尤其是熱愛美妝的女孩子都知曉臥蠶的存在。在亞洲的審美中,臥蠶相關的美容是近幾年來崛起,而西方國家對于臥蠶會看成是一種眼袋,可能只有少部分人知曉臥蠶。東西方的審美差異造成對臥蠶見解也會不同。世界上的一部分人正在投資消除眼袋,而另一部分人則在增加眼袋。
美是主觀及私人化的,在一種文化中流行的事物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并不能受到歡迎。在韓國非常流行的化妝潮流“開朗眼袋”正是如此。這種韓國美容趨勢被稱為“aegyo sal”,翻譯為“眼睛微笑”,也就是我們中國俗稱的臥蠶眼。2015 年左右,不知何故將象征疲倦和衰老的眼袋變成了快樂和年輕的標志。這種“歡快的眼袋”更靠近眼睛,給人一種浮腫的錯覺,而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時想到的暗沉、疲憊的眼袋。
臥蠶還是眼袋?
撇開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不說,僅僅將臥蠶和眼袋兩者進行比較區分,可能也會令人傻傻分不清。所以,何謂臥蠶?何謂眼袋?
臥蠶是緊鄰睫毛下緣的一條約四到七毫米帶狀的橢圓形隆起物,看起來似乎是一條蠶寶寶躺臥與此,因此得名臥蠶。通常,當人笑起來的時候,臥蠶才會明顯。
眼袋又稱瞼袋,是指下眼瞼皮膚下垂、臃腫,呈袋狀(也成倒三角)。形成眼袋的原因有多種,li用眼疲勞、熬夜等,且一般是40歲之后的中年人會產生,但也會有遺傳的可能,使得一些年輕人也會有眼袋。
通過以上的對比圖我們可以清楚的區別開兩者的區別。韓國人認為這些眼袋可愛又活潑,因為它們讓你的眼睛看起來更大更亮,代表著青春。而《衛報》認為這種趨勢不會讓任何人看起來都很好,并認為疲憊的跡象以某種方式成為美容趨勢具有諷刺意味。因為世界上的一部分人正在投資消除眼袋,而另一部分人則在增加眼袋,這證明美麗存在于旁人的眼中。而博主 Patricia Cahiga 對于這種美容趨勢有不同于《衛報》的見解,稱它不同于疲倦和睡眠不足的眼袋。在這里,人們可以突出眼瞼下方的皮膚層,使人看起來更加清醒,因為它讓人的眼睛更有活力。
“Aegyo Sal”在韓國美容潮流中很受歡迎,因為它給人一種“眼睛是會微笑”的感覺。這些迷人的脂肪袋在我們年輕時更加突出,因為負責閉眼和眨眼的眼輪匝肌更加飽滿和發達。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變得更加放松,所以我們只有在微笑時才會得到aegyo sal。
為了實現這種 RSF(靜息笑臉),人們需要進行外科手術,醫生從腹部或大腿取出脂肪組織并將其注射到眼底以增加體積。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透明質酸填充劑注射或稱為 Aegyo Sal 的程序,其中移植物通過手術插入下睫毛下方,以促進該區域的組織生長。
除了現代醫美技術,通過化妝手段使得無微笑時便有臥蠶也是一種普遍的做法。相關教程在各大平臺的美妝區都會有視頻博主教學。在眼下使用啞光棕色陰影來營造臥蠶的錯覺。然后在整個浮腫區域涂上熒光筆,讓它看起來更有立體感。
臥蠶的爭論:不同審美文化的碰撞
顯然,“aegyo sal”始發于韓國,隨著韓流(電視劇、歌曲、偶像等)文化在全世界輸出,同時也將韓國本土的一些大眾的、實時熱門的文化對外輸出。其中,韓妝(韓國妝容簡稱)正是其中一者。臥蠶妝容在亞洲一些國家、也主要是在東亞國家流行。
若在嗶哩嗶哩網站輸入關鍵詞“臥蠶妝”,相關視頻也已經超過上千個,播放量也是從幾千到幾萬不等。除了中國,日本也是受到該美容趨勢影響,或許日本的年輕女性們甚至比韓國的更早就意識到這種方式可以使得自己的眼睛變大、有神和顯年輕。
遠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國家對于這種美容趨勢感到不解,首先從上訴西方主流媒體之一《衛報》的態度便可知道。除此之外,西方國家對于這種報道會采用“eye bags”,即眼袋這種稱呼。其實對于這種不理解就好比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歐美人對于豐唇的狂熱。歐美人熱衷于狂熱歸根到底也是對于年輕的追求。
若東方希望通過臥蠶來減少年齡感,那么西方則是通過豐唇來達到這個目的。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嘴唇的皮膚會越變越薄,從視覺上就是嘴唇會越來越薄。因此歐美地區的人們便會通過各種手段來使得自己的嘴唇變厚,這是一種年輕的象征。至于為什么是豐唇火了,那么可能就是卡戴珊等網紅營銷手段和媒體的推波助瀾吧。
無論是臥蠶還是豐唇,這都表示我們對美的選擇與追求。而對于追求美的分寸我們又如何把握這個度?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文/時尚廣州新媒體實習生 覃瑩瑩
環球視野,嶺南風尚
iTrendsgz
時尚廣州新媒體
劉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