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80年代,我國發行了不少珍貴的硬幣。其中建行幣、寧夏幣等紀念幣更是因為發行數量稀少的原因,市價上千,成為市場的熱點。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發行的流通硬幣,甚至比這些紀念幣的發行量還要少,如今它們的收藏價值正在逐漸顯現,近幾年市價也在
在80年代,我國發行了不少珍貴的硬幣。其中建行幣、寧夏幣等紀念幣更是因為發行數量稀少的原因,市價上千,成為市場的熱點。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發行的流通硬幣,甚至比這些紀念幣的發行量還要少,如今它們的收藏價值正在逐漸顯現,近幾年市價也在穩步上漲,它們就是80年代發行的長城硬幣。
擁有兩項重要使命的長城硬幣
在1979年,沈陽造幣廠開始試鑄長城硬幣,到同年年底長城幣被正式批準發行。這套硬幣一共包含4種面值,除了我們常見的面值外,還有一枚獨特的2角硬幣。
這套硬幣是目前我國鑄造成本最高的硬幣,一元采用鎳銅合金,角幣首次采用黃銅材質,都是硬幣上新的突破。同時它們的工藝也極為精致,甚至至今仍有不少藏友誤認為它們是紀念幣。
這是因為長城硬幣除了擁有流通的職責外,還肩負著打響中國硬幣品牌,賺取外匯的重任,所以幣面必須要好看,材質也要挑好的。我國負責對外發行紀念幣的公司,名字就是叫中國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長城硬幣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高規格的制作下,長城幣在國際上受到外國藏友的廣泛歡迎,成功完成任務,于是后期各種流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乘勝出擊,跟隨長城幣一起,在國外收獲了超多忠實擁躉。
發行量甚至比紀念幣還少
由于長城幣是我國第一套角幣和1元硬幣,所以當時很多人還用不慣,大家更喜歡使用一直陪伴的紙幣,這導致長城硬幣的使用需求不是很高,所以它雖然發行了7年,進入流通的卻只有4年,并且發行量還挺少的,尤其是需求最少的2角硬幣,更是只流通了3年。
小天將它們的發行量整理成表格,供大家參考。
可以看到,發行量最大的是1981年和1985年,不過它們最大發行量,仍然沒超過1億,比最近發行的所有紀念幣,都要稀少。其中發行最少的1983年硬幣,1角和2角更是只有50多萬枚,比最稀少的紀念幣都要更少。
目前,1983年的1角和2角硬幣,流通品的市價在500附近,考慮到它們曾全面進入流通,損耗較多,明顯還是有更多潛力。
事實上,由于發行量稀少的原因,長城硬幣的收藏價值正在被更多人關注,它們很可能步老銀元的后塵,緩慢上漲后一飛沖天。
長城硬幣的多個首創
除了發行量之外,長城硬幣還有更多的紀念意義。
在它之前,我國只發行過硬分幣,它是首套以角和元為面值的硬幣。同時,1元硬幣也是唯一一套使用鎳銅合金的硬幣。而角幣更是金色硬幣的開門幣!
同時,由于肩負打響中國銀行硬幣品牌的重任,它們在制作和選材上更為用心,也體現了當時我國最為先進的鑄幣工藝,具有非凡的紀念意義。
這樣的硬幣,如果你家還有的話,可得好好保存了!它們后市可期。
陳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