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者按:智能手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屏幕越來越大,尺寸也越來越大,連iPhone目前也早已突破了6英寸的機身,對于小屏用戶來說,iPhoneSE似乎成為了唯一值得期待的產品,4年期間屢屢傳出iPhoneSE的消息,但并未有任何的實質性舉動,
編者按:智能手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屏幕越來越大,尺寸也越來越大,連iPhone目前也早已突破了6英寸的機身,對于小屏用戶來說,iPhone SE似乎成為了唯一值得期待的產品,4年期間屢屢傳出iPhone SE的消息,但并未有任何的實質性舉動,直到昨天,小屏用戶期待了4年的產品就悄無聲息的發布了,而且價格維持的和4年前基本同一水準3299元。但這款產品真的還能夠滿足當下的全面屏潮流,又是否能夠和國產旗艦手機硬碰硬的比拼呢?
iPhone SE,一個看似失誤的案例
猶記得2016年,蘋果公司為了替代絕大多數的iPhone5以及iPhone5s系列產品,推出了iPhone SE這款產品,在核心處理器方面采用了A9處理器和M9協處理器,性能相比于iPhone5s提升了三倍之多,而價格方面國行的起售價為3288元,彼時對于iPhone SE吐槽的聲音不絕于耳,相當多的用戶都認為智能手機需要更大的屏幕,而那個時候國產的智能手機早已經突破了5.5英寸的機身,這讓4英寸的iPhone SE產品看起來就像上個時代的產物。即便如此,4英寸和3.5英寸仍然是喬布斯所倡導單手操作的黃金尺寸,有相當一部分偏愛小屏的用戶對這款產品是鐘愛有加,甚至在后續的幾年里持續的期待iPhone SE的第二款推出。
其實對于蘋果的產品而言,iPhone SE似乎也來的太過于突兀,那個時候iPhone7系列的尺寸早已經大幅度的突破4英寸,標準版為4.7英寸,而Pro版本為5.5英寸。這讓iPhone SE的整體定位其實還是有非常大的尷尬之處,不過由于其性能的提升,價格的低廉,讓很多習慣小屏用戶的產品還是趨之若鶩,但iPhone SE的銷量,在全球來看都是非常慘烈的,尤其是以中國市場為主。原因就在于這款產品的性能足夠強勢,但在外觀設計已經嚴重遲滯,相比于上一代的iPhone6系列,顯然不在一個等級上,所以即便iPhone7發布之后,大多數用戶更加傾向購買iPhone6s系列4.7英寸的iPhone產品,在整體的質感和操作體驗上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所以從一開始定位就已經錯誤了,蘋果公司想當然的把整個群體分為高端終端以及低端用戶iPhone SE系列則對應的是那些對價格異常敏感的用戶,但蘋果忽略了,其實在三四千元這個價格檔位上,國產智能手機已經可以完全購買到頂級旗艦產品,而那些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用戶則會去選擇性價比的產品,iPhone SE不僅僅從外觀上面不是他們的菜,從價格方面也是勸退這一批用戶最直接的原因。
時隔4年,iPhoneSE再來試水
此次iPhone使用了相同的打法,在全面屏盛行的時候,推出新款iPhone SE,iPhone SE的整體設計維持在了iPhone8的水準,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款完完全全復制iPhone8系列的產品,只是將iPhone8系列內部的A11處理器換成了A13,相比于當年的iPhone SE來說,這款產品的尺寸由4英寸升級為了4.7英寸,不過如今整個iPhone系列產品都已經升級為5.8英寸的劉海全面屏,所以iPhone SE的設計再一次落后一個時代,而我們從外觀的對比來看這款產品,唯一最大的改變就是后背的logo略微調整了位置,其他方面并沒有任何改變。
從核心元器件來說,這一款產品搭載了A13的處理器,硬件性能配合IOS系統,讓這款產品能夠和安卓旗艦硬碰硬的比拼,同時這一顆芯片也能夠進一步的提升拍照方面的能力,這和蘋果多年主打的優化為主是同一理念。彼時蘋果的一枚800萬像素攝像頭仍然是能夠屹立不倒的站在拍照標桿上的位置,恰恰就是因為其強大的優化能力,此次的拍照配置也是一枚1200萬像素等效焦距28MM的F1.8光圈的鏡頭,幾乎和iPhone8是一模一樣,比起iPhone8那那枚攝像頭升級的地方在于支持人像模式,視頻方面也支持4K 60幀的錄制。除此之外還包括了IP67級的防水防塵,讓人意外的是,蘋果居然為這款產品升級到了18W的快充標準以及WiFi6的無線標準。
可以說它是一次全面增強版的iPhone8系列產品,補齊的硬件短板在于快充以及硬件性能,但其續航能力仍然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畢竟iPhone8的續航從過往的歷史來看,仍然是處于行業的末尾。讓人意外的是,此次3299元的起售價和4年以前iPhone SE的產品價格相差無幾,可以看出蘋果如今似乎也在通過第1代SE發出之后,找到了布局上的訣竅,而以蘋果目前現存的版本系列來看,幾乎已經維持了4個維度的定位,包括最高級別的Pro版本以及標準版本,性價比的XR版本和入門級的SE版本,曾經引以為傲的單旗艦策略如今也不好使,蘋果正在用多個版本多個鏈條來和國產手機進行競爭。
iPhone SE大概率會再失敗
事實上,我們說iPhone系列的Touch ID技術相比于Face ID技術仍然是操作體驗上要好很多,不過科技總是向前推進,并沒有回顧歷史這一說,iPhone SE其實相比于iPhone8系列產品來說,已經屬于上一個時代的產品,讓如今已經處于全面屏潮流的用戶,再去回過頭選擇一款設計已經嚴重過時的產品,這恐怕只是極少數人的選擇。更何況3299元的價格的確不高,尤其是在A13芯片的加持之下,這款產品的硬件性能可以和任何國產旗艦手機相比較,但對于用戶來說僅僅是硬件性能就足夠了嗎?如今智能手機早已經處在性能過剩的階段,用戶所需要的其實是更好的外觀設計,更強的硬件水水準以及更專業的拍照技術包括更激進的充電續航能力。
可惜我們在回顧iPhone SE的時候會發現,除了硬件性能之外,其他幾點都很難滿足用戶如今的需求,單顆攝像頭的確是表現不錯,但對比目前軍備競賽級別的拍照領域,蘋果真真已經沒有什么大的優勢。更為殘酷的是,iPhone引以為傲的系統加強勢硬件的流暢度,如今也正在逐漸被追趕。以安卓頂級旗艦為例,高通驍龍865處理器配合ufs3.1閃存規格以及LPDDR5的運行內存,屏幕升級到90Hz甚至是120Hz刷新率。所帶來的流暢度已經和iPhone很難區別,iPhone引以為傲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漸的失去優勢,誠然目前iPhone系列產品仍然算得上是頂尖旗艦產品的代表作,但國內相比于iPhone系列價格低了幾千元的產品仍然是能夠非常接近iPhone的性能。
如果對比iPhone SE的硬件性能,或者說其整個生態,我們仍然是推薦目前的國產旗艦產品,iPhone的優勢正在逐步下降,而國產手機尤其是整個安卓生態的優化,其實已經進一步降低了和iPhone之間的差距。在3299元到4000元左右,這個價格檔位是國產絕大部分旗艦產品,甚至是性價比旗艦產品的根據地,蘋果想要攻入這個領域,大概率會和三星一樣潰敗,蘋果和三星都覺得他們在性價比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在價格層面也相比于其他產品有了明顯的優勢,可對比國產智能手機而言,這樣的性價比幾乎稱不上性價比。
當iPhone都在布局性價比,智能手機的冬天真的來了
事實上,如果我們深深的去調查,就會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用戶的智能手機產品還停留在非全面屏時代,而這個數量龐大到可能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隨處可見,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群體,他們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完全不在于多么強勢的硬件水準,多么潮流科技的外觀設計,而是夠用就好。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廠商所寄希望的5G技術遲遲得不到大爆發,這也延緩了絕大多數用戶換機的潮流,而且這樣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從運營商的推進角度來看,至少需要1~2年才能夠做到全國大城市的覆蓋,而要做到完全覆蓋,保守估計也需要三年以上,這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今年能否見到5G信號都是問題,甚至5G手機現在對于用戶并沒有太多用處。
只有當通信標準的快速迭代,才能夠倒逼用戶去大規模的換機。但現在看來顯然不是2020年,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廠商,其實在2020年最大的目標是活下來,熬到5G大規模換機的那一天,以目前國內的市場而言,換機的潮流至少可能維持在10億級別,而這個換機潮流將會伴隨著很多年,能夠讓國產智能手機長長的緩一口氣。iPhone如今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所以今年的iPhone系列產品很大概率上依舊有可能不支持5G技術,原因就在于5G真的還沒有到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iPhone系列產品不支持5G技術,那么相當一部分用戶的換機期望也就不大,畢竟5G已經是箭在弦上,未來1~2年必然會有成果。
除此之外,蘋果目前還希望能夠通過多維度的產品策略和國產手機進行競爭,畢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縮水,國內的市場雖然也在縮水,但畢竟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能夠保持大中華地區的增長,就能夠保持蘋果的絕對核心利益。但問題是國產智能手機也要市場也要用戶,所以就會和蘋果的中低端產品展開激烈的廝殺,但國內的智能產品明顯是要更具優勢,在對比蘋果的廉價版產品后,其實用戶就會發現iPhone系列如今的優勢,似乎真的只剩iOS操作系統,在核心的元器件部分已經沒有了,俯瞰安卓廠商的優勢也沒有了!
所以今年才是那個黎明到來之前的黑暗,春天到來之前的凜冬,可惜一切的一切與iPhone SE的關系都不大,這款產品其實已經和時代脫節了。
何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