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定知道即時成像相機。“拍攝后片刻即可以看到成片”是寶麗來(Polaroid)在1940年代末期設計第一臺即時成像相機及其膠片的初衷。寶麗來是著名的即時成像相機品牌,即時攝影技術被研發出來是在1944年。隨著寶麗來相機在世界各
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定知道即時成像相機。
“拍攝后片刻即可以看到成片”是寶麗來(Polaroid) 在1940年代末期設計第一臺即時成像相機及其膠片的初衷。寶麗來是著名的即時成像相機品牌,即時攝影技術被研發出來是在1944年。隨著寶麗來相機在世界各地流行,其他廠商也紛紛開始生產這種隨拍隨得照片的即時成像相機。
當時的人們十分喜歡這種可以快速成像的相機,而它也因為方便快捷的特點在那個需要沖洗相機底片的時代風靡一時。即使是數碼攝影成為攝影主流的今天,即時成像相機仍然在相當一部分攝影愛好者心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來源丨360圖片
即拍即印,立等可取,你有沒有好奇即時成像相機是如何做到的呢?
1
膠片的成色原理
要做到即時成像,相機的膠片和內置的顯影系統非常重要。要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我們得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傳統照相機的成片原理。
說到膠片,現在用慣了手機和數碼相機的小伙伴們或許有些陌生。膠片看上去就如同一層薄塑料片一樣,它的上面其實附有一層對光非常敏感的鹵化銀化合物顆粒。最早的黑白照片因為膠片上只有一層銀化合物,所以呈現的照片除了黑白,沒有其他顏色。而彩色照片的膠片有三層不同的感光顆粒,每一層對應的敏感光線也不同,最上面一層對藍光敏感,中間一層對綠光敏感,最底層對紅光敏感。
當膠片曝光時,每層的感光顆粒就與對應顏色的光線產生化學反應并在該層形成金屬銀,用這樣的方式就能記錄下不同顏色啦。
正在使用一次成像相機拍攝的人
來源丨維基百科
傳統的膠片從拍照到沖洗成片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不能像即時成像相機一樣做到快速成像。
那么,即時成像是怎樣做到的呢?
2
即時成像膠片的顯影成像
見到過即時成像膠片的小伙伴都應該會發現,這種膠片其實和照片成片的尺寸相差無幾。這種膠片尺寸遠大于普通膠片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生產商將顯影定影的化學藥水以及使照片上色的彩色染料全都“濃縮”在了一張膠片里。
在傳統攝影中,需要在暗室里對底片進行水洗、顯影、定影、晾干、放大等過程,最終才能得到一張照片。而即時成像相機則是將這些過程“壓縮”進了小小的一張膠片。
其實,即時成像膠片是將用于顯影和定影照片所需的化學物質以及相紙和底片全都設計組裝在了一起,也就是說,在即時成像相機拍照曝光后,就立即在膠片內部進行顯影和定影的過程。
當膠片曝光后,顯影化學試劑使膠片上曝光過的感光顆粒變成金屬銀,然后用膠片中預置的三種染料(即含有成色劑的不同顯影試劑)對膠片進行處理。
三種染料分別是青(藍光和綠光的混合色)、洋紅(藍光和紅光的混合色)和黃(綠光和紅光的混合色)。每一種成色劑都能與即時成像膠片里膠片上的對應顏色層發生反應,這就是讓影像呈現出來的顯影過程。
3
即時成像相機的結構
看完了相紙,我們再來看看即時成像相機的結構。
以寶麗來相機為例,寶麗來相機的內部有一個相紙盒,可以容納即時成像膠片,其內部還有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將圖像通過鏡頭反射到膠片上,并將膠片曝光。
接下來就是奇跡發生的時刻了!
按下快門后,像兩個搟面杖一樣的滾軸會將膠片推出,在推出相紙的同時滾筒會把反應劑部分的化學藥水包破壞掉。
此時,化學藥水就會被擠壓到膠片上,對膠片進行沖洗顯影。
在顯影的過程中,膠片的定時層會使反應劑沿固定路徑到達酸層,使其反應速度減慢,這樣就能使膠片在曝光之前有足夠的時間來顯影。
當照片從即時成像相機中被“吐出來”時,我們會看到圖像慢慢出現在照片上。其實,我們看到的是最后一步化學反應,即膠片酸層和遮光劑反應變透明的過程,隨著反應的進程,我們就慢慢看到圖像了。
盡管這種相機仍然存在著膠片儲存量少、價格昂貴等問題,但即時成像相機和膠片仍然深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在光線充足的理想環境下,其成像效果和普通相機差別不大,色彩也沒有失真。
看到這里,你對即時成像相機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呢?
何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