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公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19-9-5 14:09:00 閱讀1031次
各煤炭地質會員單位、各獲獎單位和個人:
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工作已于2019年5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通過,共評選出優質地質報告32件,優質專業報告64件,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19項。評選結果已經在《中煤地質報》()公示,在規定的公示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現予以正式公布。
一、綜合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特 胡紹龍、朱文偉、周士榮、孫貴、徐其林、隨峰堂、邵軍戰
2 陜西省陜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特 岳正喜、郭維森、馮國富、何青、馬瑞平、侯宏奇、常宇飛
3 貴州省盤縣雨谷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特 任文林、洪愿進、陳建平、王健、熊孟輝、王樹華、陳康
4 遼寧省鐵法煤田大興井田煤層氣普查勘探地質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 特 于在春、王生輝、崔玉環、黃貴、李希彥、劉淑霞、練貴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趙固一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三隊 特 刁良勛、徐連利、孫錦屏、牛志剛、劉全民、劉傳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礦區東露天礦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隊 特 嚴建新、袁同星、李春蘭、張新發、張聚法、田秀榮、武建全
7 山東省巨野煤田鄆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 一 王付山 寧凡順、范士彥 姜明麗、郭劍萍 王克敏
8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9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崗礦區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查院 一 李曉軍、馬國林、趙西蓉、張成功、張亞玲、劉繼東
10 江西省豐城市石上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鄭在邦、徐小明、王濤、江中樂、李文成、劉效賢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礦區大箐河煤礦區向鈄東翼深部地質普查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一地質隊 一 陳述明、李正武、劉明富、梁紅勉、馮東、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贠三強、孫少平、徐連利、劉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東省金鄉煤田霄云寺井田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孟運平、周峰巖、馮建強、羊玉武、何黃生、郭滿嬌
14 陜西省黃隴侏紀煤田彬長礦區小莊井田勘測探地質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一 申小龍、成永康、呂廣羅、任秀娟、韋文奎、南武校
15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積家井勘查區(中南部)煤炭詳查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雷少毅、姚建明、關汝青、侯飛龍、鄧魏、劉智昌
16 貴州省大方縣綠塘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陳建平、舒萬柏、熊孟輝、吳慶柄、易同生、劉崇義
17 貴州省普安縣糯東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任文林、洪愿進、曹志德、曹細如、王樹華、熊煒
18 山東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黃尊靈 張正修 路慶海 盧忠良 鐘 明 栗 潔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礦區高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一 黃廣林、朱增良、蔡晉、石玲、郭天福、趙萬福
20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110勘探隊 一 張桐華、姚淑榮、孟慶發、徐旭英、王力、程予廣
21 安徽省濉溪縣楊柳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一 張文永、張家禮、蔡學斌、云曉鳴、卜軍、左傳明
22 山西省寧武煤田朔南礦區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隊 一 薛少波、張玉峰、楊崗、宋博輦、馬繼勇、張春沛
23 新疆托克遜縣克爾堿潘吉塔格煤礦詳查地質報告 新疆維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6隊 一 黃健民、王正華、尹寶強、典陸波、毛明、雍曉艱
24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 寧夏煤田地質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輝、張明、韓克喜
25 四川省古藺縣川南煤田古敘礦區岔角灘井田(南段)勘探地質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五地質隊 二 蔣忠芳、高原、馬金龍、何國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贠三強、孫少平、孫寶山、劉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云合、田貴發、張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臨渙礦區袁店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徐勝平、劉玉昌、呂凡家、黃芳友、趙智勇
29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 二 范慶武 鮑懷偉、魯孟勝 黃春慧、姜明麗
30 陜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黃陵礦區二號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 二 何進軍、郭維森、趙巖、王艷麗、康永煥、梁秋利、楊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縣昌福山煤礦區中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二 鮑繼坤、陳泉霖、何仲秋、劉東輝、陳國美
32 貴州省普安縣泥堡勘探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二 舒萬柏、陳康、吳慶炳、楊有龍、劉崇義
二、物探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潘三礦西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張興平、王宏進、汪洋、陳加林、李正越
2 寧夏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張奮軒、馮西會、王中鋒、朱芳香、楊永群、許德才、郭志斌
3 山東省岱莊生建煤礦湖西礦井一、五、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李麗萍、徐衍合、王松杰、范慶榮、周霄鵬、王真
4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吳守華、徐永清、周國興、徐小連、欒國廷、張艷娟
5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孫疃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徐奭、趙顯宗、武磊彬、趙智勇、郭龍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區三維地震勘探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一 高俊良、段建華、宋長愿、石君華、黃明恢、藺國華
7 淄博礦業集團公司濟(寧)北礦區唐口井田C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一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軍、李廣善、徐芳
8 晉城金駒實業有限公司趙莊2號井西一盤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劉衛、李樹東、陳雙華、張寧茹、蔡軍、鄧國成
9 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礦S6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張胤彬、楊雙安、李連英、張淑婷、賈建平、楊曉東
10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水庫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鵬程、馬國東、斐文春、汪洋、王瑞杰、郭浩
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紅柳井田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一 劉俊友、郭良紅、江德花、王利強、周新潮、張少恒
12 山西沁水盆地馬必區塊煤層氣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 一 常鎖亮、索重輝、陳強、郝治國、王潤福、賈智鵬
13 陜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林井田磁法勘探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劉江、王星明、郭棟、寇中平、馬福生、杜建輝、鐘建宇
14 南山集團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孫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進、冷廣升
15 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煤礦東二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陳昌武、劉海忠、王樹敏、王云紅、王瑞芳
16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汶小剛、馮西會、楊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煤礦西九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慶、王瑞杰、王宏進、汪洋、王秀榮
18 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朝川礦戊一、四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孫衛東 王 真、孫立新 張 莉、朱金華
19 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莊礦井四盤區北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韓少明、張胤彬、張淑婷、王建青、鄭民剛、亢紅霞
20 內蒙古自治區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場勘探區西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張群、辛思華、孔慶和、張文德、盧君實
21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鐵北礦新一采區右三片、新二采區右一片地震、電法、水文地質綜合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楊永波、王玉文、劉吉才、李又臣、于衛東、
22 大慶市東風地區地熱資源地震勘查成果報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二 于云舟、張作偉、李朝林、任日春、屈學賢、王文瑞
23 寧夏寧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任家莊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二 劉克軍、尹俊青、王永奎、陳昌禮、邵同梅
24 陽煤(集團)一礦南條帶楊坡堰分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二 倪新輝、段建華、吳成遠、陳洪恩、趙廣玲
25 新疆維自治區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隊 二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吳淑媛
26 江蘇省無錫市石塘灣果岸地裂縫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二 吳加和、潘樹仁、沈驥千、陳紅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紹偉、馬學明、賈運巧、劉衛、蔡軍
28 安徽恒源煤電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區)瞬變電磁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周韜、周建雄、張運霞、張開元、滿立新
29 山東省寧汶煤田義能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李麗萍 范慶榮、田思清 、栗 潔
3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屯蘭礦南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劉海平、張胤彬、楊雙安、張淑婷、楊曉東
31 老虎頭煤礦南留莊井四采區水文電法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方含珍、鄧朱根、趙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明煤礦—410水平東翼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豐、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婁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莊煤礦中深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蔣賢東 徐海榮、栗 潔 許崇寶、王寶貴
34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二水平東翼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二 徐愛軍、武學明、周新潮、陳貴紅、楊崇斌
35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十一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耿麗娟、郭彥民、劉丕哲、丁華、劉曉紅
36 濟寧二號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二 程怡、李德華、岳洪波、張玉良、邱蘇
37 陜西彬長礦區大佛寺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馮西會、李米田、王中鋒、朱芳香、王偉、張奮軒、楊永群
38 河南省正龍煤業有限公司城郊礦南三、南五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衛、朱英麗、侯懿、賈運巧、張新紅
39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先期開采塊段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王云、郭磊、徐亞兵、桂杉、張安徽
40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范慶榮 王書軍、田思清 張 宏、王 真
41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蘆南二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物測隊 二 戚廣龍、于衛東、曲延林、屈紹忠
三、水文、工程、環境、測量及其它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兗濟滕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礦業大學 一 魯孟勝 姜明麗、張心彬 范士彥、郝啟勇、隋建紅
2 甘肅省大通河鐵城水電站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一 張子祥、馬國哲、劉繼東、馬國林、張成功、沈樹龍
3 二連浩特—廣州國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藍山(湘粵界)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西安煤航遙感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一 王飛躍、趙小峰、劉春華、王濤、王喜英、劉江
4 天津市寧河北水源地應急開發工程巖溶地下水開發利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水文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一 孫玉臣、沈智慧、白喜慶、張立才、李連娟、李曦濱
5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規劃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及用地評定分析 水文地質局第一水文地質隊 一 翟立娟、盧世威、許霞、新、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高層住宅樓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趙學兵、郭振全、劉志成、任斗金、楊伍喜、趙振江
7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橋灣鄉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地質隊 一 陳照雄、張顯偉、王澤均、劉尚武、李小君、馮秩群
8 山西省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鄭莊礦區航空地質填圖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任斗金、文紅偉、劉建軍、鄭啟孝、陳慧林、吳揚云
9 山東省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口煤礦建井地質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王淑霞 聶文志、許崇寶 林 寧、劉正風 劉冬梅
10 邯鄲市煤層氣資源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陳春琳、劉占勇、龔漢紅、劉向陽、郭巖
11 華亭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甘肅隴原地質勘察工程公司平涼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強、王志鴻
12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搶險緊急實施II類項目開縣豐樂鎮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查報告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二 李大華、楊明顯、廖云平、向曉軍、李德萬
13 河南省伊川縣奮進煤礦黃村分礦注漿堵水工程竣工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 二 劉鐵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鄲市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龔漢宏、劉向陽、劉占勇、郭巖
15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II類應急搶險項目開縣豐樂鎮李家坪滑坡下滑體可研階段工程地質勘查 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軍、楊光輝、王學峰、萬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區工程地質勘察綜合報告 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鄭州基礎分公司 二 康文獻、張先哲、汪源典、劉紹偉、康鴻文
17 京滬高速鐵路韓臺煤田段采空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彥 林樹杰、于付國 謝 波、姜明麗
18 襄垣縣古韓鎮大黃莊村房屋裂縫與周邊煤礦采煤沉陷關系勘查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衛東、劉君、李樹林、王志康
19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趙官礦井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湯振清 孫文潔、劉松良 吳紹清、賈繼旺
20 羅家寨氣田內部集輸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劉忠敏、黎冬林、白紹羅
21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拉納山隧道、拉納山出口左側不穩定鈄坡及地希弄中橋工程地質詳勘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冉茂云、徐德明、謝尚斌、賈建超、李茂竹
22 青(島)紅(其拉甫)國家重點干線公路魯冀到邯鄲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二 孫占起、白喜慶、石少州、張立才、李本軍
23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分布圖 黑龍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尹德順、顧嬌楊、曲延林、熊云飛、倪萍
四、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儲量(萬噸) 提 交 單 位 主要完員
1 陜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區詳查地質報告 135000 陜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王雙明、王國柱、李智學、崔忠省、王興、田善學、王中鋒、申小龍、劉瑞安
2 貴州省清鎮市新店西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2660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趙福平、楊淑萍、張杰、吳亞榮、梁建莊
3 貴州省大方縣小屯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62929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趙福平、楊通保、舒萬柏、吳亞榮、雷正均、唐顯貴、梁建莊
4 貴州省畢節市岔河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92677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陳名學、趙福平、吳亞榮、楊淑萍、梁建莊
5 貴州省縣龍鳳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劉繼東 單松煒 謝 波、顏丙宏、韓緒山、滕子君、魯 楠
6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 28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李獻水 李海元、鄭良村 吳欽寶、范慶武、鮑懷偉、劉振亭
7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煤田東大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王國龍、琚海鷗、孫際青、蔡晉、郭天福、張江平、李延輝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鄭莊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李廣宏、劉國生、蔡晉、孫際青、黃廣林、李延輝、琚海鷗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礦外圍勘探報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質局105隊 劉天績、文懷軍、趙國德、蔡玉良、毛曉勇、李永紅、翁彥良
10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廟地區煤炭資源預查地質報告 726646 寧夏煤田地質局 顧建寧、李萬壽、盧建國、于新芳、鄭國敏、孫志鵬、李志興
11 內蒙古自治區大雁煤田西區預查地質報告 81116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大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孟憲民、戚廣龍、許文軍、陳殿海、屈紹忠、劉迪新、朱彥武
12 安徽省蒙城縣趙集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張文永、程勇國、徐勝平、馮春平、卜軍、唐成光、呂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縣邵于莊井田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王頂立、葛靈生、劉春、張錚、蔡學斌、程勇國、黃芳友
14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黃維清、王遂正、王興華、劉向陽、李洪、吳守華、張新生
15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煤田朱家街礦區詳查報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李亞文、俞青山、陳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寶安
16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1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郭晉寧、王青平、白生海、王云和、田貴發、張勇祥、陳玉香
18 青海省魚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詳查報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白生海、王云和、潘語錄、鞠崎、張占賢、余存蓮、方萬武
19 山東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勘探 28035.2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武旭仁 趙廣金、牛連雨 王懷洪黃春慧 范慶榮、江明根
冷知識,作為漢語解釋,指的是那 一些偏門的表現,或瑣碎,煩雜的知識且有一定道理的事情。這些知識看似稀奇古怪,或饒有趣味,而且真實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很少人去注意其中的真諦。冷知識的確能讓人增長見識,開闊了視野,啟迪思維,引發其求知欲。和”冷笑話”屬于冷幽默一樣,冷知識雖然冷門卻有讓人忽視的用處,更能耐人尋味。因為其中的問題細小,輕微,甚至有點愚昧,讓人感到無聊,“冷知識”多被人稱“笨蛋問題”。說白了,冷知識就是在你身邊,卻總能有讓你疏忽的道理或知識,甚至可以說“冷知識”也可以預示著不久的發明。應該說歷史上的冷知識太多太多了,多得沒法回答。如果實在要回答,老漁想說的是:作為另類,冷知識也可以是“腦筋急轉彎”的延續和發生。(圖片來自網絡)
古文當然是不好學的。100年前先祖們的那些文章,漢風、唐韻、宋意、明清風流,都已經成了我們“熟悉的陌生人”。這就是令大家滿面羞愧又痛心疾首的“文化斷層”現況。因詩詞“平仄”引發爭議的名教授古文寫作,數千年來都是讀書人必備的文化技能,是否高明另說,可論性質確實屬于ABC級。可不妨沮喪地說,五四之后舊學式微,如今泱泱14.2億人,真能寫得一手文旨雅馴、不出洋相文言文的,都找不出幾號人來,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一代,近乎絕跡。去年清華開學典禮,迎新標語都能赫然寫成“熱列歡迎”,還能說什么呢?一群明星,都有輸入法聯想功能了,不還是在微博中把“國士無雙”都能敲成“國土無雙”?就在前幾日,網上媒體猛吹一位海南本科畢業生用“文言文”寫的的論文致謝詞如何出類拔萃,可稍微一看即知連字句都不通,讀來只能令人尬到一身雞皮疙瘩。如今大陸年青一代,我至今沒見證過有一位,能將文言揮灑自如的。倒是對岸,個別“才俊”寫得有板有眼,一些駢文的函電、古文的公告、文言的報章,彼地也是可以常常看到,令人生發“禮失求諸”之慨。不說普通人了,現今985大學文史系教授,又有幾位能寫得一手好文言呢?非妄自菲薄,而是慘況如此。記得前些年,江浙某百年名校校慶,其文學院院長,也是鼎鼎有名的古典文學大腕了,親自出馬寫了一篇賀文,可結果呢?短短1千多字,從用詞到意旨算掉牙不說了,連出乖露丑處都比比皆是,一腔熱情只會換來笑話。這荒蕪狀況,你說如何教出古文英才?當今學界前輩中,我所知道的,也就陳永正、龔鵬程、項楚、劉夢溪、徐晉如、段曉華、劉寧諸位先生,所寫古文還是可以讀的。至于有實力入《續續古文觀止》的精彩文章,至今應該一篇都沒。近幾十年,我們榮辱與共,我們同病相憐,全體交上鴨蛋。至于說,我們這些穿牛仔褲、著短的現代人,為啥還要回頭學習古文,疑問也必須得到理清。金庸榮任浙大文學院名譽院長,也被同行“炮轟”學識不夠過我個人不是個復古主義者,對所謂“國學”及當下“國學家”們,一點好感都沒有。但是,歷來還是很主張,凡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國人,都有必要去多了解文言文、盡可能多讀點古書,甚至可以話都能試著寫點古文。“日暮涂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這些詞句寫得多好啊,100個余光中200個余秋雨也寫不出來啊,怎么忍心說不要就不要了呢?難道真得登黃鶴樓時只能一聲“靠”才時髦才摩登么?我想,系統學習文言,歸納起來,目的無非有二:一是讀得懂古書,二是進而寫得了古文。能讀古書,理由很淺白,就是文化需要傳承,不能徹底斷根,不要最后落得跟韓國越南人一樣,看自家祖先留的東西剩下一臉懵逼不知所措,這叫“數典而忘其祖”,甚至是“自退為野人”。也許是我個人偏見,假設末世來臨,只能帶走一兩本書,我就絕對不會拿上什么《汪曾祺散文》或《洛麗塔》甚至《紅樓夢》,而是會放上《莊子》《陶庵夢憶》之類古文。這又不是有意有所軒輊,而是出發點就很簡單:無論任何門類國別的書籍,都不如經典古文一樣,如此美好又如此耐讀,出門半生還如初見。至于為何要學古文,理由也很簡單:對于任何寫作者來說,古文的那份高貴、典雅、莊嚴與精煉,單單修辭術都是無可取代的。優秀的文言文,優雅精微,曲深雋永,那遣詞造句,那聲韻律調,是余韻不窮,又莊嚴妙曼,近乎美之極致,有些人讀來不自覺都會搖頭晃腦。古典文言,處理素材的思路,表達主旨的智慧,安排結構的技巧,精粹語言的功夫,言在此意在彼之策略,依然還是今人要寫好白話文最好最深最厚的資源,聯系白話文寫作,從不同角度分析作家文心,完全可以借鑒并找到古人方法的門徑,從此照亮靈思的暗區,讓美好的文字汩汩而來。近代以來,雖然白話文取代了文言,但是一流的現代作家,比如魯迅周作人張愛玲汪曾祺沈從文乃至余光中張大春王鼎鈞等等,無一不是具備深厚的古文功底。如今很多名作家,讀書太少學養過欠,古典文學幾乎就是文外漢,寫寫詩歌寫寫小說還好,但一操弄散文就馬上露底,那些白開水般毫無韻味、拖拖拉拉似漏氣的漢語,真是不堪卒讀啊!文風,太單薄粗糲了!當代負有盛名的作家,從路遙到莫言,從麥家到劉慈欣,坦白說論“文筆”就是很差,反正我是看不下去的,尤其是散文集。是他們才華不夠嗎?顯然不是。而是作為作家,他們用中文寫作,卻對漢語的前世今生所知太少了,從遣詞造句到語感意境都太斷裂了,有時甚至像一個老外在鸚鵡學舌,如何不生澀?合格的古文、高級的古文,如辜鴻銘所說,是“語言高雅、表達自由、字詞簡練、意義完滿”,好妙到不可方物。這種有點不食煙火的好,有時容易讓人望而卻步,以為終身都學不好。我始終都覺得這是個誤區。當今學界,論文筆,論文言交融,我覺得龔鵬程是最好的在所有舊學問中,古文其實是最好學的,何至于“一怕周樹人,更怕文言文”?寫古典詩詞,至少需要點天賦,并非人人皆可為之;但是,若要寫出合格的文言文,實際要求并不高,至少不會比練習書法難,不會比長跑辛苦,不會比高中數學考到60分難。文言文有啥好怕的呢?說穿了,只要智力水準不要太低,只要多誦讀,多涵泳,自然水到渠成,沒有學不會的。我的一位好友,在湖北襄陽某校教書,見班上一位學生喜歡閱讀,遂指示他背了10幾篇古文,半年后模仿寫一篇文言作文,已經有鼻有眼了。古文難乎哉,別自己嚇自己。依我看,學古文的問題,最容易出現的一大障礙,在于不好教,容易被誤導。從實際情況看,不說一般中學老師如何方法不當,直把人弄得見到古文就煩了——因為這些老師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可謂一代又一代循環“殘害”。事實上,那些文章名家也容易帶偏方向:老作家王鼎鈞,被認為“用一流的文言素養去寫白話文章”博學多才滿腹經綸的學者,因為自己素日也不怎么寫古文,看得多寫得少,筆桿不免粗疏,太缺少創作體會,往往偏向文獻學;那些成就非凡的作家,則每每講得天馬行空,旁逸斜出,難以進入學理的境地;而學養與創作均非比尋常的大手筆,又基本不屑于這樣的工程。比如王蒙余秋雨可以寫出幾本《老子》著作,但講不好古文寫作課程,而林谷芳張大春那些才子又懶得“對牛彈琴”。如此,“名師”遍地都是,“明師”卻一個難求。更何況,搞文言的、學文言的、寫文言的,也是內部掐架得很厲害,理念上始終存在分歧,也給如今的古文寫作領域帶來困擾,弄得一些人無所適從。這些人,大體說來,分兩派:傳統派與改良派。所謂傳統派,主張完全學古人,如今多數聚集在“國學黨”,是徹底的復古主義者。而改良派呢,則認為應該適應現代人習慣與時俱進,在不顯得別扭前提下,可以嘗試文言交融、言文合一,甚或進一步淺俗化、生活化、口語化,讓一般人都能看得懂且覺得好。但兩派的問題都很嚴重,傳統派是食古不化,搞出一堆“之乎者也”的假古董,迂腐得很;而改良派,其做法實為調和白話文言,最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夾生飯。我個人,當然更贊賞后一種。只希望他們可以提高能力,比如寫出劉永翔、龔鵬程諸位那種程度,典雅又不失新鮮,真是好文字。學古文,當然不是回去搖頭晃腦之乎者也其實呀,真要學好古文,我這外行都覺得不用太向外攀緣,路徑一直都是很簡單的:1,趁著年輕多背點古文,越年輕越好,年紀大了也不用焦慮自卑,學一點是一點無非見效慢點而已;2,唯二步驟就是找到好選文,且不斷仿作,這就是吳宓說的,“文章成于模仿”。事實也是如此,雖古今之大作者,都只能力效前人,節節規撫,先形似到神似,然后別出心裁,自成文章。既然如此,那選什么書精讀精背,進而精心模仿呢?理論上,所謂模仿,對象只要古代佳篇就行。說白了,只要是第一流之作,管他左馬班揚還是韓柳蘇歐還是汪中張惠言,都可以“拿來主義”做范本。但是,這種選擇也有最好的參考成例,那就是我們的古人事怎么學古文的。過去的時代,也就是解放前的舊社會,讀書人學古文,大體離不開兩本“啟蒙范本書”墊底:一為《古文觀止》,另一則是《昭明文選》這兩部書。一時一古,一重散一重駢,并峙,同途并駕,各臻其妙。這兩部書,至少清以來,就是讀書人家必備標配。而且,似乎很有默契地,對于這兩部文章選集,不同階層的讀書人,也會自覺地有所分類:普通人家子弟,目的無非想把文章寫通順,可不敢奢望做什么杜甫韓愈這等大文豪,也想著順便能對科舉考試也有點用,那就是把《古文觀止》背熟了;還有一類人,出身好,要么是上流社會,要么是世家子弟,父師們給的“訓練教材”基本都是《昭明文選》。得其益、承其統、盡其妙,于是皆順理而成章,各得其風流。為什么會有這差別,又為什么需要這種區分?只因為,《古文觀止》專收無韻的“散文”,而且所收文章都屬于常見且好讀的,朗朗上口還沒啥偏僻字,對于使用繁體字時代的人們來說,私塾上個一年兩載就沒有什么文字障礙了,硬背個二三十篇日常作文完全足以勝任。所以,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印行以來,就風靡天下,鄉下士紳子弟幾乎人手一本,以至于到了現在,舊書販還能很輕而易舉又廉價地收一堆《康熙字典》與《古文觀止》回家。簡單地說,《古文觀止》這書,本就是康熙年間紹興私塾先生吳楚材與吳調侯叔侄倆編寫的,是落魄秀才自己弄得教材,目的是便于教課之余還想掙點稿酬外快,而預設讀者就是鄉下小孩或普通百姓,完全就是“秀才編給秀才看”,眼光不可能高、篇目不可能復雜,屬于“大眾款”;而《昭明文選》呢,乃梁朝太子蕭統帶了一群彼時頂尖文化精英所編,明顯檔次極高,所以所收“古文”不僅駢文居多,也幾乎句句金玉,難字僻典等攔路虎觸目皆是,這樣的“古文啟蒙書”非精英家庭不能辦。但是,我們歷史上的文化大家們,從李白杜甫到陳寅恪錢鐘書,幾乎都是把《文選》“讀爛”讀出來的。今日古典文學教授之典型:他會講解詩詞,卻再力作詩詞若要學好古文,這兩部書絕對是繞不過的,而且可以根據目標看選哪一本。只是有模有樣文從字順,《古文觀止》多背誦,也就差不多了;但若是要立志第一流,則完全可以踢開《古文觀止》,直接上手《昭明文選》了。如今市面上,《古文觀止》選本很多,也沒什么差異,只要正版沒錯別字就不用多挑;《昭明文選》版本要求是專業多了,但幸運的是“吾生也晚”,整理本、點校本都適合一般讀者看了,也不用太犯難。只是,依我看,最合適的大概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6冊本,其余不免太專業了,留給中文系博士與教授們鉆研好了。這是取法乎上,先難后易。《昭明文選》都能讀通了,看啥都勢如破竹小兒科。推薦版本從大體實踐看,這兩部書訓練出來的子弟,效果大概是會有所區別的:比如近人中,胡適父親早死,在安徽績溪鄉下可讀到的無非幾本《古文觀止》,所以他文風清淺樸實,但也味同嚼蠟,水準不高;我鄉前輩饒宗頤先生,潮州本地首富兼文壇大佬之子,人家5歲開始就熟讀《文選》,日后文章自然古雅馥郁,一看就是高級士大夫文筆。大概懷著感念的心情,他從此自號“選堂”——此“選”,即《文選》是也。至于到了當下,因為國人的文化素養,比之前人,那是滑鐵盧式的大退步,所謂“速速則不達”,上大學之前的小孩子、或缺乏基礎的普通人,若要學古文,我意《古文觀止》依然是無可取代的最佳范本。書讀得多一點,想要更上一層樓,則最好拿起《昭明文選》“硬啃”幾遍。《昭明文選》的選文實在太好了,只要攻克其字詞語法障礙、多思索其結構與義理,再勤加練筆將文章智慧轉化為寫作功力,有了這種最高品質的營養消化吸收,魯迅周作人這種文章大師都可期,還怕區區幾篇古文寫不好?我個人,對《昭明文選》的重要性早有所聞,但一直都不重視。最直接的觸動,還是前些年還在上學那會聽了一個學界大佬的講話。那晚,在一間小教研室里,他意味深長地談及讀書心得:“我這幾年啊,什么都沒做,就是每天一個字一個字扣《文選》,后悔快60歲了才補課,悔之晚矣”......這位大佬,姓氏恰與作家劉震云一部小說的主角同名,當時已是中文專業最高研究機構的一把手了,那番話、那個神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當然,不學懶惰如我,也是“哀之而不鑒之”,只能繼續感嘆“悔之晚矣”。唯一的好處,大概是曉得了“文章大師”們是怎么煉成的,日后教小孩教家里子弟,得略窺門徑一二:那就是熟讀《昭明文選》,再不濟《古文觀止》也要出口成誦個一二十篇吧!我這無知無畏還話癆的外行,如是我聞我聞如是,就瞎說到這了。2021.5.25,晚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