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的農歷俗稱“陰歷”而把公歷稱為“陽歷”,其實前一個稱呼是錯誤的,農歷其實是“陰陽合歷”.
陰歷:是以月亮的繞地運行周期為一個月的歷法,月亮的公轉周期是29.5天.
陽歷:是以地球繞日運行周期為一年的歷法,公歷是典型的代表,一年是365.2425天.
看看純陰歷,無論如何,365.2425天也不是29.5的整數倍,最接近的是以十二個月為一年,有29.5×12=354天,和真正的一年還差約11天.
農歷:這是古人的偉大貢獻,我覺得一點也不比四大發明差勁.農歷以月亮的公轉周期為一個月,以月亮在地球和太陽的連線中間時(稱為朔)為月初,當地球在月亮和太陽的連線中間時(一般在十六左右)稱為望.
農歷又以地球的公轉周期為一年,二十四節氣就是農歷也有陽歷的完美證明,樓主可以看看,農歷的節氣在公歷的月份里,可是百千年也不會變的啊!那么農歷的一個月是29.5天,一年是365.2425天,農歷是怎樣解決這個月和年不同步的矛盾呢?
閏月:為解決農歷的十二個月只有354天的問題,農歷采用了閏月的方法,因為農歷每十二個月比一年約少11天,三年也就少了33天,所以大致可以認為三年置一個閏月,也就是多加一個月,這樣年和月的天數就差不多了,精細的說,農歷是“十九年七閏”.再說句題外話,農歷的閏月設置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隨便設的,由于月亮的運行也不是很完美的總一樣快,有時一個月會稍短一些,有時會稍長一些,這樣就導致有的農歷月份恰好沒有二十四節氣中的偶數節氣(節氣中逢單為節,逢雙為氣,又稱中氣),這樣的一個月份就可以做閏月了.
至于計算,則是天文學家們通過長時間的觀測,確定了地、月的運行規律,從而運算、編寫出了歷法.具體的說,我也不知道是怎樣算的,水平不夠啊.
相差最少11天,最多30 天。陰歷和陽歷相差,沒有固定的天數。陰歷有12個月,但是有閏月的年份陰歷是13個月。陽歷永遠是12個月但是每 個月的時間有可能是29天、30天、或者31天。因此陰歷和公歷相差就不是一個月了,一般來說最少11天,最多30 天。
農歷生日和陽歷生日應該陽歷的更準
毫無疑問,過陽歷生日,間隔時間準確、規律。陰歷可能出現閏月,間隔時間會相差很大。
現在的許多人對歷法知識一知半解,似識非識,對公歷,農歷,舊歷,新歷,陽歷,陰歷概念弄不清,分不明異同。比如題主問問題,“為什么農歷快追上公歷…”就可知其對農歷公歷基本常識概還弄不明白。我國使用歷法有點復雜。既用公歷,也用農歷,還配干支歷合用。現行的公歷是用的,是從太陽歷改造而來的,我國有人“新歷”,這新歷就是公歷。舊歷就是指我們原來就有一直使用的農歷。我國的農歷,其實是一種陰陽合歷。既有陰歷,又有陽歷。所以說,農歷快追上公歷,在語法邏輯思維概念上是有毛病的。農歷的閏月,是指農歷的陰歷,但農歷還有陽歷,即我國用的節氣歷,說農歷追上公歷是有不妥的。我國歷來重陰陽。把太陽定為陽,月亮定為陰。以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歷法叫陽歷,現行的公歷就是陽歷之一種,我國習慣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叫節氣歷,也是陽歷之一種;以月亮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歷法叫陰歷。我國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歷,是陰陽合歷,合著一起使用。因為是兩種計算不同的歷法同用,就有矛盾,為解決矛盾而置閏。陽歷重在日,陰歷重在月。太陽運轉一個周期用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歷法日要計整,所以采用四舍五入法,平年只計365天,積四年余時差不多夠一天后再補回來,叫閏日閏年,四年一閏,以四整除為閏,今年2020能被4整除,所以公歷今也逢閏年閏日,有366天,閏日加在2月,平年28天,閏年就29天。陰歷重在月相變化,月圓缺一次,周期用時為29天12時44分3秒。歷法日計整,所以陰歷大月三十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月計是354天或355天。陰陽歷合用,年天數差十一天上下,十年就是差百一上下,這個年日差解決不了,陰陽歷就無法合用。于是,聰明的我們的祖先就想到了置閏法去解決,總是讓陰歷追著陽歷跑,快追到后時就置閏,讓陰歷又陽歷拉開一定距離,總之是陽歷在前,陰歷在后,不讓超過。陰歷追陽歷,天數差,最短也有19天以上,最長有50天之多。如今年四月三十是5月22日,閏前差22天,閏月后五月初一是6月21日,差51天了。到2023癸卯年閏二月,閏前二月三十是3月21號,差21天,閏后三月初一是4月20號,差50天。陰歷追陽歷,永遠控制在差19到53天之間,短于19天就一定要置閏了。閏月無中氣,閏月也是有規律可尋,不可亂閏的。陰歷閏月基本形成了19年7閏法的規律,即陰歷19年置7個閏月后的天數基來等于陽歷19年的天數,有差也僅是一天,這樣陽陰歷合用就不會出現大矛盾大問題了。陰歷重在月相變化,形象易記。但論實用是陽歷,陽歷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冷熱不同,我們的先人用節氣表示之,以此指導農作與生活,故稱“農歷”,其實農歷更多是指節氣,陰歷僅反映月相變化,而許多人不明袖里,以為陰歷就是農歷,這是有誤解而生的錯覺。萬物生長靠太陽,陽歷作用是遠大于陰歷的。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