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每個人來說,世上只有2件事是最公平的:即出生和死亡。但人們對兩者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當生命降臨時,人們是喜悅的;當生命結束時,人們是悲傷的。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卻做不到平等對待生死,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感。然而在日本有這么個
對每個人來說,世上只有2件事是最公平的:即出生和死亡。但人們對兩者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當生命降臨時,人們是喜悅的;當生命結束時,人們是悲傷的。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卻做不到平等對待生死,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感。然而在日本有這么個女子,卻主動選擇“安樂死”,選擇笑著離開這人世間。
這名女子是誰?有怎樣的經歷??
這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子,名字叫小島。盡管父母,在她小時候離異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夫妻兩對小島的關愛。在父母的呵護下,小島衣食無憂、活潑開朗,成績也十分優異。
高中畢業后,她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韓國的首爾大學,就此遠赴韓國深造。大學畢業后,小島就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為了工作,她甚至都沒空談戀愛,所以直到45歲,還是單身。
“春江水暖鴨先知”,患上某種疾病的話,身體都會有預告,但也容易被忽視。在45歲這年,小島隱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在變老,但她并沒有太在意,只是簡單地認為是長期工作的勞累、壓力和自己年齡大的緣故。
所以為了讓身體得到休息,她果斷辭職了,反正這些年的積蓄,也足夠讓自己衣食無憂了。就這樣,小島過了3年輕松愉快的日子,身體也沒出現任何的異樣。
直到48歲這年,傳來了一個噩耗:在身體檢查時,小島被查出患上了多系統萎縮病,這對小島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就像自己被判了死刑緩期一樣。
得了多系統萎縮病,為什么要選擇“安樂死”??
經過醫生的講解,小島得知:這種病會導致身體各個器官逐漸萎縮:輕則身體僵硬,無法動彈;重則要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簡單來說,就是漸漸變得生活無法自理,還得靠醫療器械,才能活命。
小島心灰意冷地想著:如果連保證活著的“呼吸”都無法繼續,那么靠“呼吸機”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但病情不容她多想,時日無多且需要人照顧的她,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到家人身邊,共度最后的時光。
在2個姐姐的安撫和照顧下,小島堅強樂觀地活著,可病情不容樂觀。她的身體開始變得僵硬,逐漸地失去了自理能力,已經無法獨自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吃喝拉撒還得靠姐姐幫忙。
她一邊厭棄自己,一邊又無能為力,好在姐姐總是給她加油打氣,才讓她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可有一天清晨醒來,她發現自己全身都無法動彈了,甚至連一根手指頭都動不了。
隨后她便被兩個姐姐送到了醫院,然后就像醫生告知的那樣:她被插上了導管、帶上了呼吸機,因為全身無法動彈,只能終日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才能“呼吸”,才能“活著”。
她恨透了這樣的生活,這樣沒有質量地活著,除了拖累自己的姐姐,還有什么意義?與其活著如此痛苦,還不如死了比較干脆。于是,“安樂死”的念頭,便一直盤旋在她的腦海里。
她也向自己的姐姐,提出了“安樂死”的想法,一開始2個姐姐都非常排斥且極力反對,就像所有的病人家屬那樣:只要有活著的希望,花多少錢、出多少力也要活下去。
但畢竟被病痛折磨的,不是家屬,而是病人,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最終,在小島的一再哀求下,2個姐姐終于答應了她的訴求,便帶著她一同前往“瑞士”,接受“安樂死”。
在注射藥劑的前一晚,她們并沒有哭哭啼啼:只是聊著一些開心的過往,聊一些彼此的糗事,姐妹三都沉浸在此時此刻的痛苦與珍貴中,心里都明白:這是彼此最后相聚的時光。
第二天,當藥劑注射進體內時,小島的眼里才泛起了淚光,但臉上卻是如釋重負的表情,從清醒到離去僅4分鐘左右,她在微笑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死亡就這么簡單、快捷,過程卻催人淚下。
小結?
死亡,總是讓人忌諱,所以我們的文化,對死亡總是避而不談,但小島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畢竟“安樂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敬重。
倘若得了絕癥、重癥,且被醫生宣布了“死刑”的病人,只能靠著“呼吸機”毫無質量地活著,最終被“活活痛死”在醫院的病床上,那該多可悲?安樂死”對她們而言,又何嘗不是種“幸福”?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