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84年底,隨著澳大利亞和中國一項“不平等交易”的達成,不少西方國家都露出了幸災樂禍的眼神,美國軍方更是直呼:中國簡直是瘋了,竟花3000萬美金買一堆廢鐵。美軍口中的“一堆廢鐵”指的就是澳大利亞海軍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墨爾本號”,不過,此
1984年底,隨著澳大利亞和中國一項“不平等交易”的達成,不少西方國家都露出了幸災樂禍的眼神,美國軍方更是直呼:中國簡直是瘋了,竟花3000萬美金買一堆廢鐵。
美軍口中的“一堆廢鐵”指的就是澳大利亞海軍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墨爾本號”,不過,此時的“墨爾本號”早已沒有了任何攻擊力,它上面的所有設備全都遭到了拆除,剩下的只是一個空殼,被稱為是“一堆廢鐵”也不為過。
墨爾本號航母
可就是這樣一艘“廢船”,卻被中國當成了寶。當得知澳大利亞打算出售時,我國立即表達了購買意愿,而且還專門派了考察組登艦進行了調研。
面對著中國的考察組,澳大利亞海軍內心忐忑不已,他們生怕我國在調研之后打消購買“墨爾本號”的想法,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我國在調研之后,當即決定出價3000萬美金,這讓澳大利亞海軍內心竊喜。
1985年5月,“墨爾本號”正式離開澳大利亞駛向中國,看到這一幕,澳大利亞海軍慶幸不已,而眾多西方國家更是以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等著看中國的難堪。
5月21日,“墨爾本號”被順利牽引至廣州黃埔船廠,為了迎接這艘“廢船”,我國還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歡迎儀式。
剛開始,就連很多國人都不太理解我國為何會花3000萬美金購入一艘“廢船”,可隨著“墨爾本號”拆卸工作的開始,我國很快就發現這艘“廢船”上竟藏著兩件“寶貝”,西方國家得知后更是懊悔不已。
澳大利亞為何會將“墨爾本號”航母當成廢船出售?我國又為何會斥巨資購入一艘被掏空的航空母艦?“墨爾本號”上究竟藏著怎樣的“寶貝”?今天博哥就帶大家走進“墨爾本號”為我國海軍帶來的“意外之喜”。
多災多難的“墨爾本號”,澳大利亞的燙手山芋
1956年5月,澳大利亞的悉尼港迎來了讓他們全國人都興奮不已的“墨爾本號”航母,為了讓它更具攻擊力,澳大利亞不僅給它換上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還配備了整整3個中隊的戰機。望著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澳大利亞人似乎已經感受到了稱霸世界的快感。可萬萬沒想到,這艘讓澳大利亞引以為傲的“墨爾本號”,卻給他們帶來了接連不斷的“厄運”。
1957年10月底,在阿德萊德港停泊了17個月之久的“墨爾本號”終于迎來了它的第一個任務,可是,還沒完全駛出港口,“墨爾本號”就與澳大利亞的“藍卡號”戰艦發生了碰撞,當時,澳大利亞海軍都以為這只是一場意外,可殊不知,“墨爾本號”的“闖禍生涯”才剛剛開始。
1964年2月上旬,“墨爾本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再次發生意外,而這次意外,讓澳大利亞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在海上航行過程中,“墨爾本號”突然與自己編隊的“航海者”號驅逐艦發生了碰撞。一艘是萬噸級的航空母艦,一艘則是只有千噸級的驅逐艦,撞擊結果可想而知。
“航海者”號被撞擊后直接分成了兩半,這次撞擊,澳大利亞不僅損失了一艘關鍵性的驅逐艦,更悲哀的是,“航海者”號上的82名官兵也全部死亡。不久之后,澳大利亞公布事故原因,是“航海者”號的艦長指揮失誤,導致驅逐艦的航向發生偏移。可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
不到10年之內,航空母艦連續發生兩次撞擊,這在全世界都是稀罕事。為了避免意外再次發生,澳大利亞還專門對“墨爾本號”上的所有官兵都進行了全面的培訓,而且還調整了航母編隊的構成。果然,“墨爾本號”從那之后迎來了短暫的平靜。
從1965年開始,“墨爾本號”逐漸成了澳大利亞的外交名片,它先后到幾內亞、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多個國家進行訪問,這期間還到過我國的香港。除了執行外交任務之外,“墨爾本號”還經常參加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演練。就在澳大利亞海軍準備靠“墨爾本號”大展身手時,新的意外再次發生。
1969年6月初,澳大利亞受美國邀請一起參加海軍演練,為了展示實力,澳大利亞專門派出了他們最強大的“墨爾本號”,可演習剛剛開始,“墨爾本號”突然迎面撞上了美軍的“伊文思號”驅逐艦,多年前的悲劇再次上演,美軍的“伊文思號”驅逐艦當即沉沒,而且還導致73名演習士兵死亡。
事后經過調查發現,這次撞擊是因為美軍驅逐艦上的兩名年輕士兵擅離職守,導致“伊文思號”駛入了“墨爾本號”的航道內。這一次撞擊,讓美軍徹底見識到了“墨爾本號”的“可怕”,籌劃已久的聯合演習也被迫緊急停止。
發生撞擊后的“墨爾本號”出現了明顯的破損,無奈之下,澳大利亞只得把這個龐然大物拖進悉尼港進行檢修,可即便是在檢修過程中,“墨爾本號”也不太安分,6月10日,它再次與一艘小船發生相撞。接連不斷的事故,讓全世界都對“墨爾本號”避之唯恐不及,可沒想到,這艘航母的悲劇還在繼續。
為了改變各國對“墨爾本號”的不良印象,澳大利亞特意將這艘極具戰斗力的航母在悉尼港內擱置了一段時間。可在此期間,“墨爾本號”除了又發生了一次撞擊事件外,還燃起過一場大火。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墨爾本號”的悲慘命運,1978年,澳大利亞對它進行全新的改裝,不僅擴大了飛行甲板,而且還更換了全套的電子作戰系統。可是再次投入使用后不久,新的悲劇也隨之而來。
1979年3月,“墨爾本號”航母上的一臺鍋爐發生爆炸,不少士兵受傷。幾個月后,“墨爾本號”上剛剛安裝的最新型雷達罩無緣無故地掉入海中。從1955年服役以來,“墨爾本號”非但沒有給澳大利亞帶來任何價值,反而讓澳大利亞海軍成了世界各國眼中的笑柄。一時間,“墨爾本號”航母徹底成為了澳大利亞眼中的雞肋,不敢用又不舍得扔,而就在澳大利亞正在考慮“墨爾本號”該何去何從時,中國的出現給澳大利亞帶來了新的希望。
中國果斷出手,西方國家幸災樂禍
在經歷了接連不斷的意外事故后,澳大利亞徹底對“墨爾本號”航母失去了期望。1982年,澳大利亞海軍宣布:“墨爾本號”退出服役隊伍,非緊急情況不再啟用。而就在這時,英國的一個意外舉動,讓澳大利亞再次看到了“墨爾本號”的價值。
1982年,英國在馬島海空大戰中損失慘重,為了快速恢復經濟,英國開始公開出售航母,而英國的這一做法給澳大利亞海軍提供了靈感。雖然明知“墨爾本號”早已是惡名在外,可澳大利亞海軍依然想要試試看能不能把“墨爾本號”這個燙手山芋賣出去。
在決定出售“墨爾本號”航母之后,澳大利亞海軍立即對航母上的儀器設備進行拆卸,當拆成一具空殼之后,澳大利亞很快就向全世界發布了出售“墨爾本號”的消息,令澳大利亞政府沒想到的是,他們的消息剛放出去,中國就表現出了強烈的購買意愿。
為了對“墨爾本號”航母的狀況進行詳細評估,我國還派出了一支由各領域帶頭人組成的考察小組登上“墨爾本號”上進行調研。在考察過程中,澳大利亞海軍官員全程陪同,而且態度非常溫順,他們生怕我國在考察后打消購買意愿。可沒想到,我國最后竟給出了高達3000萬美金的報價。
此時的“墨爾本號”航母上沒有任何武器裝備,而且還屢次發生“離奇事件”,我國究竟為何還愿意出這么高的價格購買?
自從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一直試圖對我國進行各種封鎖,其中美國的海軍更是屢次在我國近海耀武揚威,這也讓我國意識到,只有快速發展海軍力量,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作為海軍的王牌力量,航空母艦一直都是我國夢寐以求的東西。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制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可是卻始終不太舍得建造航空母艦,因為航母的造價實在是太高了。根據預估,建造一艘航空母艦至少需要投入200多億,這還不包括后續的改裝以及保養費用,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
當得知澳大利亞想要出售“墨爾本號”航母后,我國立即決定花錢購買,這樣不僅能夠幫我國節省不少研發費用,而且還能大大加快我國步入“航母時代”的速度。3000萬美金和200多億相比,我國自然愿意選擇前者,但我國沒想到的是,我們花3000萬美金買來的“廢船”上,竟然還隱藏著“意外之喜”。
意外之喜,中國海軍從此快速崛起
1985年5月21日,“墨爾本號”正式在我國廣州黃埔船廠歸位,望著眼前的這艘龐然大物,時任海軍司令的劉華清早已是熱淚盈眶,此時在他的腦海里,似乎已經出現了中國自己的航空母艦在大海上披云斬浪的磅礴畫面。而在對“墨爾本號”進行拆卸的過程中,兩件“寶貝”的出現,讓我國工程師欣喜若狂,甚至有人直呼:有了這兩件東西,我國的航母研發成功時間至少提前5年。這兩件“寶貝”究竟是什么?
為了徹底了解航母的結構以及設計,我國將“墨爾本號”買回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拆卸,隨著拆卸工作的展開,我國技術人員很快就發現這艘航母上的蒸汽彈射器和阻攔索設備竟沒有被拆除,這對我國研發航母來說,無疑是天大的驚喜。
蒸汽彈射器可以說是重型飛機從航母上成功起飛的核心部件,有了這件裝置,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可以具備全天候起飛作戰的優勢,不會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艦載機起飛時也不需要刻意通過減少載彈量以及載油量的方式減輕飛機重量。換句話說,有了彈射器的航母,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在第一時間起飛十幾架戰斗力和續航力完備的戰斗機,這就大大增加了航空母艦的攻擊力。
而航母阻攔索則被稱為艦載機的“生命線”,它可以保證將艦載機高速攔停,從而保證戰機能在有限長度的航母甲板上平穩降落。
蒸汽彈射器和阻攔索的發現,讓之前幸災樂禍的西方國家大跌眼鏡,美國更是對澳大利亞出售航空母艦的行為進行了公開指責。
被澳大利亞嫌棄的“墨爾本號”,來到我國之后搖身一變卻成了“寶物”,也正是通過對這艘“破船”的研究,我國在航母方面的發展正式進入高速階段,我國的海軍也開始快速崛起。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開始服役,我國也正式踏入了“航母時代”。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正式下水。
我國和西方國家的本質區別就是,我國從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讓國家變得強大的機會,所以我們才能擁有“變廢為寶”的能力。但是,我國努力變強的目的,從不是為了霸權和侵略,而是希望竭盡我國的所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王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