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晚上好呀~昨天發了最近的空瓶功課,提到IPSA流金水我說是適合全膚質使用,有小伙伴不解地問:流金水據說適合油皮呀?怎么是全膚質使用呢?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是這樣:選擇產品時對照其他人推薦去買所謂適合干皮/油皮/敏感肌的化妝水。但大家是否有想過,
晚上好呀~
昨天發了最近的空瓶功課,提到IPSA流金水我說是適合全膚質使用,有小伙伴不解地問:
流金水據說適合油皮呀?怎么是全膚質使用呢?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是這樣:選擇產品時對照其他人推薦去買所謂適合干皮/油皮/敏感肌的化妝水。
但大家是否有想過,如何判斷一款水適合哪一類膚質?具體標準是什么?或者說這些標準是否經得住推敲?
OK,今天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化妝水該如何選擇~
一、常見的化妝水判斷標準?
先來看看常見的化妝水適用人群判斷標準:
這里以蘭蔻粉水來舉例:大多數人都認為蘭蔻粉水是一款干皮專屬化妝水。判斷標準是什么?大概是因為蘭蔻粉水質地比較濃稠,有一定存在感。
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化妝水保濕能力更好,更適合干皮。而油皮使用會覺得不清爽,所以會排斥這一類化妝水。
但蘭蔻粉水濃稠的真相并不是營養更多,保濕更好。而是成分中增加了更多的增稠劑來調節膚感。這是大多數濃稠型化妝水甚至精華都存在的問題。
所以,你以為的保濕好其實不過是增稠劑作祟。因此,單看膚感濃稠度并不準確。
二、如何正確判斷不同膚質對化妝水的使用性?
1??看膚感;
剛才我們說了只看膚感不準確,現在又先說看膚感,是不是很打臉?
剛才說了,看膚感不準確,但膚感卻又是我們不可忽略的。這就像我們吃飯,營養和美味要盡量兼顧做到平衡。只顧味覺,可能很多食物熱量高,影響健康。而只顧營養,可能很多食物又讓人變得沒有欲望。護膚品選擇也是一樣,通常是在產品膚感和功效之間做平衡。
為什么說只看膚感不準確呢?因為膚感是一件非常私人而主觀的評判標準。我們常說的膚感包括:
但其實你看,不論是哪一種指標都是主觀感受。即使同是干皮、油皮或者敏感肌,在不同的地理環境,產品搭配不同都會有不同感受。
所以,別人認為的清爽和你以為的清爽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別人用起來會搓泥也不代表你也搓泥。而網友們關于產品膚感的反饋其實只能作為參考。到底如何還要親自去試用。
2??看產品成分;
這兩年成分黨越來越多,其實也是一種好事。至少讓化妝品品牌知道消費者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只靠順滑的膚感和怡人的香味就能把產品賣出去,更需要的實實在在有效的產品。
關于產品成分之前我們說過,護膚品中的成分主要分為3類:
在看成分時我們主要看什么呢?先從溫和度來說:
在溫和度方面,我們把不同膚質分為敏感肌和普通膚質兩大類。敏感肌包括痘肌、有紅血色問題、有皮炎問題等所有存在屏障受損問題的人群。這一類小伙伴在選擇產品時的重點是要減少刺激。
常見的刺激如:酒精、香精香料、防腐劑以及很多活性成分。這些成分滲透好也更容易產生刺激。所以我們一直建議敏感肌護膚時既要精簡護膚流程也要注意產品成分精簡。而對于皮膚沒有明顯敏感、不耐受問題的小伙伴,其實很多產品都可以大膽去試用。
其次就是看修飾成分:例如,增加了透明質酸、卡波姆、黃原膠的產品質地上會有粘稠感,同時后續搭配產品可能會有搓泥風險。
3??很多產品并沒有明確的膚質劃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誤區,總以為適合干皮的油皮就不能用,適合油皮的干皮就不能用。其實很多產品是沒有明顯的干皮、油皮劃分的。
最明顯案例出現在乳液產品中,很多乳液會分為干皮適合和油皮適合,但其實仔細觀察成分表會發現:所謂適合干皮的產品只是比適合油皮的清爽類產品中增加了更多的增稠劑,讓產品質地變得更濃稠。但其實除了膚感,產品保濕能力和活性成分并沒什么區別。
另一方面,皮膚的干和油并非對立面,很多時候干和油是同時存在的,甚至很多時候油只是表象,最根本還是皮膚保濕不足造成的干。
之前看到一個案例:一位油皮實驗者長期皮膚出油嚴重。參與實驗后實驗者先讓其改變清潔方式,晨間起床只用清水洗臉。對大多數油皮來說,晨間不用潔面根本不可能。
就這樣,剛開始實驗者抱著懷疑的態度但也慢慢適應。第二周依然堅持晨間不洗臉,但逐漸發現晨間皮膚出油不那么嚴重了。相反,晨間用溫水洗臉后皮膚反而出現輕微拔干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油只是皮膚保濕不足的表象。當皮膚自身保濕不足時,皮膚通過出油來加強自身保濕,但大多數人一出油就洗臉,想要洗干凈,誰知最后造成越洗越油。
上面說了這么多,總結來說:
選擇化妝水的幾個要點: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Miya,想了解更多靠譜美妝知識記得點贊關注哦~
何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