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兩年了,就等著今年能收回部分成本,不想遇到了疫情……”最近,甘泉雙山村的吳開春因為養殖的鰣魚沒有銷路而心急如焚。兩年精心養殖,開賣遭遇疫情吳開春告訴記者,兩年前,蘇州人工培育出鰣魚育苗,他和兩位朋友便引進魚苗嘗試人工養殖。“我們買了2
“養了兩年了,就等著今年能收回部分成本,不想遇到了疫情……”最近,甘泉雙山村的吳開春因為養殖的鰣魚沒有銷路而心急如焚。

兩年精心養殖,開賣遭遇疫情
吳開春告訴記者,兩年前,蘇州人工培育出鰣魚育苗,他和兩位朋友便引進魚苗嘗試人工養殖。
“我們買了2萬尾魚苗,用大棚來養殖,前后投進去200萬元。”吳開春表示,鰣魚比較“嬌氣”,人工養殖難度很大,一要控制好溫度,二是要不間斷地供氧。溫度高了低了都養不活,增氧機要24小時開著,如果有機器壞了,沒被發現的話,一個小時魚就會“全軍覆沒”。養殖鰣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他和朋友24小時輪流看管大棚。
鰣魚從育苗到成熟期要20個月左右,人工養殖的成本和風險都很大。“一般養殖的存活率也就在30%-40%,我們第一次養殖非常盡心,存活率達90%。2萬尾魚苗存活下1.8萬條左右。”
去年10月,鰣魚進入成熟期,吳開春等人陸續賣出6000條,剩下的1.2萬條魚準備年后再賣。
暫定每斤120元,如有需要請聯系他
吳開春告訴記者,鰣魚比一般魚貴重,價格也較高,正常達到150元每斤,銷售對象主要是飯店。然而,年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揚州的飯店、酒店都沒有營業,現在餐飲多數以外賣為主。一時間,養殖的鰣魚沒了買家,都積壓在養殖場里。他告訴記者,第一次開賣就碰上了難題,大家都很著急。
“現在的鰣魚大小在一斤半到兩斤,口感和鮮度都是最好的,如果再長下去的話,可能會影響魚的品質。”更令吳開春擔心的是,隨著天氣越來越暖,大棚里的鰣魚也將受到極大影響,“越往下,鰣魚就越易死亡,5月前我們要把魚都賣掉才行。”眼下,養殖場里的鰣魚還沒著落,下一批的3萬多魚苗已投放開始養殖,成本越來越大,亟需回籠一些資金。
“我們暫時定價每斤120元左右。”吳開春說,如果有飯店或批發商需要,歡迎與他聯系。市民如果有需求,可在小區群里團購,5條以上市區范圍內都可送貨上門。
如果您想購買鰣魚,可與吳開春聯系,電話:13605275172。
記者 費佳佳
編輯 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