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卵巢早衰中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年齡在40歲以前,月經停閉,或月經稀發,經量減少,或出現不規則子宮出血。伴有烘熱汗出;情志改變、失眠等絕
卵巢早衰中醫診療方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年)。
年齡在 40 歲以前,月經停閉,或月經稀發,經量減少,或出現不規則子宮出血。伴有烘熱汗出;情志改變、失眠等絕經過渡期癥狀。
2.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第 7 版)》(樂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年)及《臨床診療指南—輔助生殖技術》(中華醫學會編著,2009 年)。
(1)臨床特點
①繼發閉經:發生在 40 歲以前。可在月經周期紊亂后漸至閉經,或月經周期規則而突然閉經。
②雌激素缺乏的癥狀:可出現潮熱、出汗、情緒改變等。
(2)輔助檢查
FSH>40U/L,間隔一個月內至少升高兩次,則可確診;E2 可低于卵泡早期的基礎水平。
(二)證候診斷
1.肝腎陰虛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紅,質稠,或閉經,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烘熱汗出,煩躁易怒,陰戶干澀、灼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多夢,兩目干澀,視物昏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或脈細數。
2.腎虛肝郁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暗,夾有血塊或閉經,腰膝酸軟,精神抑郁,烘熱汗出,頭暈耳鳴,胸悶嘆息,胸脅脹痛,煩躁易怒。舌質黯淡,苔薄,脈弦細,尺脈無力。
3.氣血虛弱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質稀或閉經,頭暈眼花,心悸氣短,面色萎黃,神疲肢倦。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沉緩。
4.脾腎陽虛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質稀,或閉經,腰膝酸軟,帶下清冷,腹中冷痛,畏寒肢冷,面色晄白,面浮肢腫,性欲淡漠,久瀉,或五更泄瀉。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遲弱或沉遲無力。
5.腎陰陽兩虛證:月經延后或停閉不行,烘熱汗出,腰背冷痛,頭暈耳鳴,帶下清稀、量少,小便頻數,陰道干澀,性欲淡漠,性交痛;舌質淡,苔白,脈沉遲緩弱。
二、治療方法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膏方)、中成藥
1.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調經。
推薦方藥:左歸丸加減。熟地黃、山藥、山萸肉、菟絲子、鹿角膠、龜甲膠、枸杞子、川牛膝、知母、菊花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坤寶丸等。
2.腎虛肝郁證
治法:補腎疏肝,理氣調經。
推薦方藥:一貫煎加減。北沙參、麥冬、當歸、地黃、川楝子、枸杞子、陳皮、白芍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合逍遙丸、婦科調經片等。
3.氣血虛弱證
治法:補氣養血,和營調經。
推薦方藥:人參養榮湯加減。人參、黃芪、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五味子、遠志、肉桂、合歡花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八珍膠囊等。
4.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腎健脾,暖宮調經。
推薦方藥:溫土毓麟湯加減。巴戟天、覆盆子、白術、人參、山藥、神曲、當歸、川芎、山萸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調經促孕丸、滋腎育胎丸等
5.腎陰陽兩虛證
治法:腎陰陽雙補。
推薦方藥:二仙湯加減。仙茅、仙靈脾、淫羊藿、巴戟天、當歸、知母、黃柏、女貞子、旱蓮草等。
注意:該方是中醫藥管理局推薦方藥,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二)針灸治療
1.耳針治療
取子宮、卵巢、內分泌,配腎、心、肝、三焦、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貼敷耳穴區,輕輕揉壓,刺激穴位,左右耳交替使用,每周 2~3 次。
2.針刺治療
主穴:足三里、關元、中極、三陰交、血海、子宮。
配穴:
肝腎陰虛證:配腎俞、肝俞、太溪;
腎虛肝郁證:配腎俞、肝俞、太沖;
氣血虛弱證:配肝俞、脾俞、氣海;
脾腎陽虛證:配脾俞、腎俞、中脘;
腎陰陽兩虛證:配腎俞、命門、腰陽關。
3.皮膚針
在下腹部任脈、脾經、肝經和腹股溝以及下肢足三陰經循行線上輕輕叩刺,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4.灸法
取雙側足三里、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子宮等穴位,使用艾條灸法。
上述閉經各證型均可使用灸法。可應用多功能艾灸儀治療。
(三)健康指導
1.生活起居:調整生活方式,適當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2.飲食調理:忌食辛辣、油炸、寒涼之品。避免過食寒涼,少食油炸食品,避免過多飲用咖啡、濃茶及酒類制品。宜食豆制品、奶類食物,如豆漿、豆腐;堅持喝牛奶,多吃魚蝦及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3.情志調攝:調節情志,避免精神焦慮緊張及過度精神刺激。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1.調整月經周期療效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月經不調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
痊愈:月經經期恢復正常,月經周期、經量均正常;
顯效:月經經期恢復正常,月經周期、經量基本正常;
有效:月經能定期來潮;
無效:月經經期、周期、經量均無改變。
2.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
中醫證候療效通過證候療效率進行判定。
痊愈:治療后各癥狀消失,證候積分值減少≥95%;
顯效:治療后各癥狀明顯減輕,證候積分值減少≥70%,<95%;
有效:治療后各癥狀有所減輕,證候積分值減少≥30%,<70%;
無效:治療后各癥狀無減輕或有加重,證候積分值減少<30%。
3.理化指標評價標準
痊愈:治療后血 FSH≤10U/L;
顯效:治療后 10U/L<血 FSH<40U/L;
有效:治療后血 FSH≥40U/L ,有下降趨勢,但較療前降低;
無效:治療后激素水平無改變或者升高。
(二)評價方法
入路徑當天、治療 3 個月后、出路徑時,依據月經情況、證候積分、性激素水平指標進行評價。
證候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積分和-治療后證候積分和)/治療前證候積分和×100%
附件:
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1)肝腎陰虛證
(2)腎虛肝郁證
(3)氣血虛弱證
(4)脾腎陽虛證
(5)腎陰陽兩虛證
聲明:內容來源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編輯:竹葉
審核:蟲哥
李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