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章編號:SJTK80808D005專欄期數:第五期系列分類:俄羅斯近現代主戰坦克系列文章:《T-64系列主戰坦克》《T-72系列主戰坦克》《T-80系列主戰坦克》《T-90系列主戰坦克》文章名稱:《T-64系列主戰坦克》正文俄羅斯(蘇聯)
文章編號:SJTK80808D005
專欄期數:第五期
系列分類:俄羅斯近現代主戰坦克
系列文章:《T-64系列主戰坦克》《T-72系列主戰坦克》《T-80系列主戰坦克》《T-90系列主戰坦克》
文章名稱:《T-64系列主戰坦克》
正文
俄羅斯(蘇聯)研制的T系列坦克名揚四海,曾經是北約各國望而生畏的巨大武裝力量。 俄陸車裝備的坦克數量可謂世界第一,其質量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戰后60多年間,俄羅斯(蘇聯)一直雄踞“世界第一坦克大國”的寶座,1998年以國際知名的高級防務分析專家的名義,發表的國際武器評測組織公布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就有3種俄羅斯研制的坦克進人前10名。T系列坦克外形低矮,結構緊湊,戰斗全重較輕,采購價格相對較低,便于大量裝備部隊。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至今,俄羅斯(蘇聯)陸軍先后研制和裝備了T-64系列主戰坦克,T-72系列主戰坦克,T-80系列主戰坦克和T-90系列主戰坦克,總數量約有77000輛之多。這些坦克在俄羅斯稱為第四代坦克,具有防護性較強,機動性較好,火炮口徑大(火炮可發射導彈)火控系統較先進等特點。
圖片為緩解閱讀疲勞所設,不一定切合文章內容
T-64主戰坦克是世界上最早在軍隊服役的第三代坦克,俄羅斯稱其為第四代坦克的鼻祖。它比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早10年,比美國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早12年,比英國的“挑戰者”1主戰坦克早14年。T-64主戰坦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決定了蘇制坦克的發展方向。最初的T-64坦克稱為T-64中型坦克,裝1門I-68型115毫米坦克炮,1967年裝備部隊。T-64A主戰坦克于1969年裝備部隊。蘇軍裝備的T-64系列主戰坦克的數量達6000輛。T-64 主戰坦克是由位于哈爾科夫的蘇聯莫洛佐夫設計局(原稱為哈爾科夫設計局,20世紀80年代初為表彰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莫洛佐夫,將其命名為莫洛佐夫設計局。現屬烏克蘭,改名為馬雷舍夫設計局)設計的,這個設計局的創始人和組織者是M.口.科什金。1939年正是在該設計局誕生了富有傳奇色彩的“T-34坦克".
莫洛佐夫·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1904年10月16日生,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少將工程師(1945),技術科學博士(1972),兩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42,1974)1943年加人蘇聯共產黨。1930年畢業于機器制造技術學校.1931年-1938年為哈爾科夫廠(1957年改名為“馬雷舍夫”工廠)設計室(局)傳動組的組長。自1938年起先后任工廠設計室(局)副主任,主任和副總設計師,1940年起代替因病去世的科什金擔任廠總設計師。直接參加了首批蘇聯國產T-24中型坦克,以及BT-2BT-5,BT-7和BT-7M 等輕型輪胎履帶式坦克的研制工作。BT坦克與T-26坦克一起構成20世紀30年代蘇軍坦克武器的基礎。莫洛佐夫作為設計的技術指導與科什金和庫切連科一起主持了T-34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這種坦克于1940年裝備部隊。衛國戰爭時期,莫洛佐夫作為主任設計師領導了T-34坦克的改進工作,這種坦克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好的坦克。戰后在莫洛佐夫的領導下,制造出一系列新式坦克和裝甲坦克車輛,如T-54坦克,T-55坦克,T-62坦克和T-64坦克等。他是蘇聯第五屆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國家獎金(19421946,1948)和列寧獎金(1967)獲得者;獲列寧勛章3枚,十月革命勛章,一級庫圖佐夫勛章,二級蘇沃洛夫勛章各1枚,勞動紅旗勛章3枚,紅星勛章1枚,獎章多枚。
T-64主戰坦克于1958年開始研制,1960年研制出樣車,樣車代號為430工程實驗中型坦克.1967年T-64坦克(項目代號432工程)定型并少量裝備駐扎在哈爾科夫地區的第41近衛坦克師進行使用試驗。最初生產的T-64坦克沿用了T-62坦克的115毫米滑膛炮。第一次重大改進時安裝了1門125毫米滑膛炮,并采用新彈藥和改進型火控系統等。經過第一次改進的車型稱為T-64A坦克(項目代號434工程),1969年裝備部隊。它是世界上最先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的常規炮塔式坦克。它的火炮,裝彈機和裝甲防護等方面都是新設計的,無疑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T-64A主戰坦克戰斗全重38.5,車全長9.225米,車體長6.54米,車寬3.27米,車高2.17米。配用5缸水平對置活塞式水冷柴油機,功率為515千瓦,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50千米。
T-64主戰坦克的第二次重大改進是,主要武器采用125毫米兩用炮,炮膛內有1根L型導軌,使火炮既可發射常規炮彈,又可發射導彈。經過第二次改進的車型稱為T-645主戰坦克(項目代號447工程),1976年裝備部隊。它成為蘇聯最先采用兩用炮的坦克。配用的導彈為9K112“眼鏡蛇”(西方稱AT-8“鳴禽”)導彈,破甲厚度650毫米,用無線電指令指導。 導彈和常規炮彈一樣,為分裝式,用自動裝彈機裝填。
T-64主戰坦克的第三次重大改進是用6T江發動機代替原有的5TI型發動機,功率由515千瓦提高到735千瓦。經過第三次改進的車型稱為T-64BM主戰坦克,1983年裝備部隊。該坦克是蘇聯首次采用雙側變速箱的主戰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采用雙側變速箱的主戰坦克。傳動裝置由中間齒輪傳動箱,雙側變速箱和側減速器等組成,有7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雙側變速箱分別位于發動機后方的左右兩側,具有變速和轉向雙重功能,欲直線行駛時,雙側變速箱應同時換人相同的排擋;欲掛(2~7)擋轉向時,高速側變速箱排擋不變,另一側變速箱的排擋應降低一擋;欲掛1擋或倒擋轉向時,應制動低速側履帶。行動裝置采用扭桿式懸掛裝置和筒式減振器。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4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后。該坦克是蘇聯首次在坦克上使用復合裝甲的主戰坦克。車體首上裝甲厚約200毫米,由幾層不同硬度的鋼裝甲和幾層陶瓷夾層構成。炮塔是鑄造的,防彈外形好。車內有集體式三防裝置,熱煙幕施放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
T-64主戰坦克的第四次重大改進是在車體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安裝反應式裝甲。這種稱為“接觸”爆炸反應式裝甲快的外殼重量為5.7千克,內裝2塊爆炸板,每塊板用2毫米厚的鋼板和塑性炸藥制成。這兩塊板呈非平行狀態布置,能有效地破壞破甲彈爆炸形成的射流,提高抗破甲彈的效果。 經過第四次改進的車型稱為T-645B主戰坦克,1985年裝備部隊。除上述改進型外,還研制了其他改進型和試驗型,如1973年裝備部隊的T-64AK指揮坦克,1975年研制的安裝制導武器的T-64A 試驗坦克,1976年裝備部隊的T-64B1主戰坦克和T-645K指揮坦克1983年裝備部隊的T-64AM主戰坦克和T-6461M主戰坦克1984年裝備部隊的T-64AKM指揮坦克。T-64系列主戰坦克共生產了14495輛,其中絕大部分是T-646主戰坦克,全部裝備蘇軍。至1994年初俄軍裝備有11495輛,烏克蘭軍隊裝備2013輛,全部為T-645主戰坦克。
T-64坦克是第一個投人戰爭中使用的第三代坦克,它于1979年12月在阿富汗正式亮相。1979年底蘇軍集中7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坦克師,以200多輛T-64坦克為主,在約1000輛步兵戰車和3000余輛裝甲輸送車的協同下,分成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在空降兵,炮兵,航空兵的配合下,僅僅7天,蘇軍以傷亡200人的輕微代價,閃電攻占了這個山地之國。
后續《T-72系列主戰坦克》
陳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