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有位網友反應,他們哪兒的銀行搞活動,據說銀行存款1萬塊錢一年,可以獲得420元的利息,面對如此誘人的利息,這位網友都沒有底氣到底要不要存。如果現在某個銀行說存1萬塊錢一年能夠給420元的利息,相當于存款利率高達4.2%,大家得提起12分
近日有位網友反應,他們哪兒的銀行搞活動,據說銀行存款1萬塊錢一年,可以獲得420元的利息,面對如此誘人的利息,這位網友都沒有底氣到底要不要存。
如果現在某個銀行說存1萬塊錢一年能夠給420元的利息,相當于存款利率高達4.2%,大家得提起12分精神,以免掉坑里。
我們先來看一下目前銀行存款的真實利率水平。
如果放在2020年之前,有銀行在年底存一年定期給到4.2%的利率,我覺得倒是有可能,特別是對那些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來說更是如此。
每到年底的時候都是各大銀行攬儲的關鍵時間點,因為年底銀行不僅面臨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同時也面臨監管部門的重點考核,所以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銀行一般都會給到更高的存款利率,甚至存款送各種禮品。
但是從2021年6月份之后,大多數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有了明顯的下降,因為在6月初的時候,銀行利率自律機制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對銀行存款利率做出了調整,在調整之后,各大銀行的利率上浮空間有了很大的下降。
所以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大銀行的存款其實并沒有那么緊張。
另外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央行推出了兩次降準,其中最近一次降準是在12月15日進行,銀行資金緊張的局面明顯得到了緩解。
這點可以從最近一段時間,房貸利率的下降以及放款時間縮短可以看出來。
從目前存款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銀行存款利率都不超過4%,特別是對國有6大行以及12家股份制銀行來說更是如此,這些銀行如果只存1萬塊錢,即便是三年定期或者5年定期,最高利率也只不過是3.5%左右。
如果存一年定期那利率更低,目前大多數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都只有1.95%~2.35%之間。
結合目前銀行存款的真實利率水平,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銀行一年定期存款不可能存1萬給420元的利息。
這里面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1種可能,銀行的存款是三年定期或者5年定期,而不是一年定期。
如果你確定銀行所說的這個活動是存款,那我可以肯定絕對不是一年定期,應該是三年定期或者5年定期,而且按照目前的銀行定價來看,應該是5年定期,而且真實能夠給到這個利率,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銀行,比如農村信用社,農商行,還有村鎮銀行等等。
這些小銀行你要是存個5年定期,在年底他們給到4.2%的利率是有可能的,這沒有什么大驚小怪。
但是5年定期跟一年定期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年定期你到期了可以直接把錢取出來,流動性相對比較好,如果你選擇的是5年定期,在存款期限之內不能提前支取,如果非要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算,相當于前面所存的期限都白存了,這是非常不劃算的。
第2種可能、你購買的是理財產品而不是存款。
如果銀行確定期限確實是一年,而且能夠給到一年420塊錢的利息,可以肯定這絕對不是存款,應該是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
現在有一些銀行個別工作人員壞得很,他們故意把理財產品或者保險包裝成存款向客戶推銷,還向客戶信誓旦旦地說保本保息,而且利率很高,結果一些不明就里的客戶就真的買了,最后到期繼續辦理支取才知道所購買的是保險或者理財。
從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年期理財產品能夠給到4.2%的利率很正常,這種屬于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果你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購買這種理財產品也未嘗不可,這至少比當前的存款利率高一些。
但你要弄清一個概念,理財產品跟存款是有本質區別的,存款產品保本保息,不管出現任何情況都可以拿回來。
而理財產品目前已經不能保本保息,你只能獲取一個預期的收益率,這4.2%的收益率就是預期收益率,至于最終能否獲得這個收益,關鍵要看銀行所投資的表現,如果投資表現好,最終確實能夠獲得420塊錢的利息,如果投資出現意外情況,也有可能出現本金上的損失。
那對于客戶來說,如何區分存款跟理財產品的區別呢?其實有幾個方法可以參考。
1、看合同
存款基本上沒有合同,只有一張存單或者銀行卡卡存,以及銀行給的相應回執,而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肯定有合同,而且合同上的簽章要么是銀行理財子公司,要么是保險公司。
2、看雙錄
這里所謂的雙錄就是錄音錄像,一般情況下存款是不需要錄音錄像的,但是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購買理財產品或者保險必須錄音錄像。
3、看風險提示書
目前銀行存款都是保本保息,只要你通過正規的柜臺去辦理就不會有任何風險,所以沒有風險提示書。
但是不論購買理財產品還是保險產品,肯定會有風險提示書,而且你必須在風險提示書上簽字才會有效。
大家可以結合以上3點去判斷一下,購買的到底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