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道傍冬青樹,人好樹亦好。豈不纏風雷,青青自持保。”冬青的果實在冬天時成熟,在冬季的冰雪中,亮紅色的果實和綠色光滑的樹葉相搭配,為落寞寂廖的冬天帶來了視覺上強烈的色彩對比,這也是中國人把這一類植物叫做“冬青”的原因。冬青(Ilexchine
“道傍冬青樹,人好樹亦好。豈不纏風雷,青青自持保。”冬青的果實在冬天時成熟,在冬季的冰雪中,亮紅色的果實和綠色光滑的樹葉相搭配,為落寞寂廖的冬天帶來了視覺上強烈的色彩對比,這也是中國人把這一類植物叫做“冬青”的原因。
冬青(Ilex chinensis)。圖片:grechan / inaturalist
冬青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騷客喜愛的對象,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訪隱者不遇成二絕》詩中寫道:“秋水悠悠浸墅扉,夢中來數覺來稀。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 秋天了不再鳴叫,樹葉開始飄落,然而冬青樹依然蒼翠。詩人描繪了秋色山野之中意境優美的畫面,借助冬青樹,表達了自己對山中超塵出俗的高人隱士的贊賞和期許。
雪中冬青。圖片:imageBROKER / 圖蟲創意
明末學者李漁稱贊冬青樹說:“冬青一樹,有松柏之實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風而不矜其節。”然后,李漁話風一轉,又開始為冬青樹抱不平了。春秋時介之推是助晉文公登上王位的大功臣,而晉文公而頒賜祿位也沒有考慮到他,后來介之推再也不談論祿位也不受晉文公的封賞。李漁用介之推的故事來比喻冬青樹,認為冬青有傲霜礪雪的梅竹之風,同樣是君子之樹,卻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為他感到不平,于是就稱冬青為“不求人知樹”。
冬青也會落葉
“未秋紅實淺,經夏綠陰寒。”在人們的印象中,果實鮮紅,枝葉四季常青、經冬不落,似乎已成為人們對冬青的刻板印象,這大概就是對“不求人知樹”的最大誤解。
冬青屬植物的果實并不都是紅紅的,比如大果冬青(I. macrocarpa)和秤星樹(I. asprella),它們都是原產自中國的冬青屬的落葉植物。大果冬青個頭高大,結出的果實也是又黑又大。秤星樹個頭低矮,白色小花看上去卻份外清秀,不過結出的果實也是黑黑的。
秤星樹的果實。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果冬青的果實。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冬青屬植物中也有很多物種都是會落葉的,比如落霜紅(I. serrata),這是一個名字里就帶著落葉氣質的冬青屬落葉灌木。在花卉市場倍受歡迎的北美冬青(I. verticillata)同樣是一種多年生落葉灌木。北美冬青原產于北美東部,又名輪生冬青或美洲冬青,紅彤彤的果子如同珊瑚珠串一般紅潤光滑,整個冬季,鮮紅的果實都不會掉下來。
落霜紅。圖片:KENPEI / wikimedia
北美冬青的果枝。圖片:Derek Ramsey / wikimedia
國內過去每年從荷蘭等國大量進口北美冬青成品切枝,投放花卉市場,極受歡迎,市場商品名常莫名稱其為“紅豆”,且銷售價格昂貴,仿佛花材中的愛馬仕。如今國內多地已有商業化種植,價格有所回落。北美冬青無須搭配其他植物,在花瓶中簡單插上幾枝就能奪人眼球,因此被眾多熱心商家親切地賦予了花語:生命。
被稱為“紅豆”的北美冬青。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另一種花店常見的“紅豆”,無味金絲桃(Hypericum × inodorum)。圖片:日歷娘
中國冬青和冬青胡
全世界冬青屬植物有400多種,原產于我國的冬青屬植物大約有200多種,在這數百個物種里,最具有中國情結的植物應當就是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
冬青。圖片:http://forests.world.coocan.jp/
提起冬青,就必須提到一位植物學大家胡秀英博士。在全世界的四百多種冬青中,有三百多種是由胡博士命名,而被稱為“冬青胡”(Holly Hu)。
冬青的種加詞“chinensis”意思的中國的,所以冬青也可以稱做中國冬青樹。命名這種植物的是英國植物學家約翰?西姆斯(John Sims),但他其實并沒有見過冬青的標本,而是根據一幅植物圖畫為冬青命名,畫中的植物來自英國花園中一株從中國南方引種的冬青屬植物。
冬青的標本畫。圖片:John Sims / Botanical Magazine 46(1819)
所以,這種來自中國的冬青屬植物真身到底是誰?植物學界一直有著爭議。胡秀英博士成功解決了這個多年來困擾植物學界的疑惑,她經過嚴格的論證,冬青Ilex chinensis最終脫穎而出,擁有了畫中這株以中國命名的冬青屬植物的合法身份。
最終,分類學家們認為Ilex chinensis是最早發表的合法名稱。圖片:harum.koh / flickr
和開白色或黃色小花的親戚們不同,冬青的花是淡紫色或紫紅色,這為它憑添了幾許靈秀與親切。冬青的花有四個花瓣,花又多又密,還是非常良好的蜜源植物。在花季,雌雄異株的冬青將豐富的花蜜作為回報,靜靜等待著昆蟲趕來為它們“做媒”。
冬青的雄花。圖片:kanon1001.web.fc2
花期后,冬青會結出長球形的果實,剛開始時是綠色,隨著秋天的到來,果實逐漸由淺紅變為深紅色。到了冬季,冬青紅紅的果實總會是一些嚙齒類動物和鳥類的美味。
紅配綠的冬青。圖片:徐曄春
冬青和常春藤
“冬青和常春藤”這對組合在西方圣誕節時象征著祝福,這里的常春藤并非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而是指槲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的果實,在西方傳說中,據說兩個相愛的人如果站在槲寄生下接吻便會獲得幸福。在歐洲古老的傳說中,冬青樹還能夠驅除邪惡,冬青樹的英文 “holly”便源自“holy”(圣潔)。
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圖片:Agnieszka Kwiecień / wikimedia
而與槲寄生搭檔的圣誕冬青(Christmas holly)則是一種身材不高、四季常綠的小喬木,歐洲冬青(I. aquifolium)。它們的果實在11月左右開始逐漸成熟,圣誕節時恰好呈現出明亮的紅色。歐洲冬青和槲寄生的果實與亮綠的枝葉搭配而成的花環,正是傳統的圣誕裝飾物。
“冬青與常春藤”。圖片:marilyn barbone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歐洲冬青革質光滑和四季常綠的樹葉、可愛的紅果,還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使得它們備受園藝家喜愛,并培育出了許多的園藝品種,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歐洲冬青還有一個中文名叫枸骨葉冬青,從外觀形態上,很容易讓人將它和來自中國的冬青屬植物枸骨(I. cornuta)聯系起來。
紅艷艷的枸骨。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每年冬季,枸骨明亮鮮紅的果實也會在城市公園和校園綠地中出現。來自東方的枸骨和裝飾圣誕的歐洲冬青不僅外形相似,親緣關系也很近。二者身材都不太高,葉片都是四季常青,紅紅的果實在冬日蒼翠的枝葉之間,極為優美。不過,歐洲冬青的葉片每邊各有3~5個尖刺,指向交替向上和向下。而枸骨的葉片四角狀長圓形,葉片的每一側有1~2個刺齒,這種茂密長青又多刺的葉片,還讓枸骨有了“鳥不宿”的別名。
歐洲冬青。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枸骨。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枸骨曾在《本草綱目》里被稱為貓兒刺,現在也有許多地方仍然將枸骨叫做貓兒刺。只是在《中國植物志》中,這個名字被授予了冬青屬的另一種植物。貓兒刺(I. pernyi)來自中國南方山野,看上去和枸骨也有幾分相近,卻更具野性難馴的氣質。
貓兒刺。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苦丁茶不是“茶”
苦丁茶,中國古書多稱之為“皋盧茶”,被奉為藥、飲兼用的佳品。據成書于東漢的《桐君錄》記載:“南方有瓜盧木(皋蘆),亦似茗,至苦澀,取火屑,茶飲。而交廣(兩廣和越南一帶)最重。”
后世也有人考證皋蘆是一種冬青屬植物,它也可以制成“茶”供人們飲用。不過,雖然都被稱為茶,但苦丁茶和茶是由不同的兩類植物制成。
苦丁茶。圖片:Nosenko Olga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有多種冬青屬植物都能制做“苦丁茶”,比如鐵冬青、毛冬青、代茶冬青和扣樹的葉片都能制“茶”,其中大葉冬青的新鮮嫩葉制成的苦丁茶較為常見。
鐵冬青(I. rotunda)。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毛冬青(I. pubescens)。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葉冬青(I. latifolia)。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葉冬青制苦丁茶的葉生于1~3年生的枝上,通常取花期前的嫩芽和剛展開的新生葉。大葉冬青植株株型優美,是優秀的庭園綠化樹種,等到秋冬季節,大葉冬青果實逐漸成熟,鮮紅的小果實掛在枝頭經久不落,成為寂寥秋冬的街頭,為數不多的明艷色彩。
大葉冬青的果。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GuokrPac@guokr.com
丁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