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人都是在體檢的時候,做腹部超聲波檢查,才發現自己居然有膽結石。不過,這時候自己可能不好判斷,如果有結石但不會經常痛,要拿掉嗎?該如何處理呢?小周是個身材有點胖的女生,最近發現吃飯的時候會有些不適,主要是上腹常常在吃完東西后出現悶脹感,有
很多人都是在體檢的時候,做腹部超聲波檢查,才發現自己居然有膽結石。不過,這時候自己可能不好判斷,如果有結石但不會經常痛,要拿掉嗎?該如何處理呢?
小周是個身材有點胖的女生,最近發現吃飯的時候會有些不適,主要是上腹常常在吃完東西后出現悶脹感,有時候偶爾會有些隱痛,去醫院胃腸科看過,醫生開始認為是慢性胃炎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結果小周吃了一個多月胃藥后,發現癥狀還是沒有明顯改善。之后,單位組織體檢,她順道做了一個腹部彩超,這才發現原來引起上腹疼痛的原因竟然是,自己有了膽結石造成的!
這下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有結石想要去除就得做手術,但她又覺得影響不大,擔心手術也會對身體有影響。
膽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比起尿路或是腎臟結石,一般人對于膽結石是比較陌生的,因為膽結石不會像尿路結石,一旦發作就會出現明顯的痛感;加上膽結石多以腸胃消化不良的癥狀來表現,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做腹部超聲波檢查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有膽結石。
根據統計,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機會大約是男性的兩倍(16%比8%),而大于40歲的中年女性發生膽結石的幾率高達25%到30%,原因可能是年齡增長、膽固醇增加、膽酸合成減少等,而形成膽結石。生育較多的女性則可能會因為懷孕期間,膽固醇分泌增加,但膽囊收縮減少,而使結石形成的風險增高。
膽結石會出現疼痛等癥狀的比例只有30%左右,所以多數人患膽結石其實是沒有癥狀的;如果是在檢查時意外發現有膽結石,但并沒有臨床癥狀或是引起慢性發炎的疑慮,其實可以暫時不用處理,不用過度擔心。不過,如果膽結石已經出現癥狀,說明可能較大,有炎癥或者已經影響到周圍組織,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我們在后面具體談。
膽結石是膽汁長時間沉淀累積而成的,這必須要從膽囊的作用談起。膽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貯存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可幫助消化,當人體開始進食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把貯存的膽汁通過膽管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而引起膽結石最大的原因就是膽汁在膽囊中待的時間太久,導致膽汁內的物質沉淀慢慢累積成結石。
結石種類可分膽固醇性和色素性
其實現代人的膽結石通常是混合型的,純粹的膽固醇結石很少見。如果是膽固醇結石,結石通常呈白色珍珠狀。而色素結石則多由膽紅素鈣聚合而成,患者多半合并有肝硬化、膽道感染或溶血問題,這類色素性的結石呈黑色。而由膽酸鹽組成的結石則呈棕色泥土狀,患者多有膽道狹窄導致的膽道感染,除了會在膽囊形成結石,也常在膽管形成結石。
膽固醇型的膽結石好發族群與飲食比較有關系,比如是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等飲食者,體型屬于肥胖者,甚至是如果體重掉得太快,也會因為影響膽固醇的代謝,成為膽固醇型膽結石的好發人群。很多病人會問,把膽固醇控制好,會減少膽結石的發生嗎?可惜統計的結果顯示,并不會因為這樣而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由于膽結石的好發也與膽囊的擠壓能力有關,當某些狀況會影響膽囊收縮功能時,也會成為膽結石的風險人群。比如懷孕、用靜脈注射補充營養(長期住院的患者)、口服雌激素、飲食不規律的人(饑一頓飽一頓)等等,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到膽囊收縮,也容易造成膽結石的發生。
至于色素性膽結石的好發者,常見于患慢性溶血疾病、酒精性肝硬化、慢性膽道感染者、寄生蟲感染(蟲卵寄生在肝臟影響分泌)等;這些患者主要是因為出現慢性感染問題,導致膽色素易沉淀而形成結石。
膽結石發作時有哪些癥狀?
膽結石發作通常比較常發生在吃大餐后或是吃完飯后,它與一般尿路結石的痛感也有所區別。膽結石通常痛起來時會是持續性,一般會持續30分鐘以上,但很少會超過6小時。它的疼痛感最高點會落在出現疼痛后的1個小時,然后慢慢會消失。而這種痛感不會因為姿勢的改變而有所緩解。
還有好多的膽結石是沒有癥狀的,除非是結石大于3厘米,否則就只要每年固定做一次腹部超聲波復查病情就可以。
不過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一般會建議進行膽囊摘除手術:結石已經造成反復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者是已經造成并發癥像是急性膽囊炎、胰臟炎、已經產生瘺管等。結石大于3厘米的,可能會與患膽囊癌相關,也被建議切除膽囊。
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周,她的結石已經超過了3厘米,所以醫生建議她手術切除膽囊,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而小周進行了膽囊切除后,才解決了腹痛問題。
膽結石的排出或手術治療
膽結石難以自行排出
雖然臨床有這樣的患者,但條件非常嚴格,且只限于膽固醇結石才有效,色素性結石無效。臨床上較多見的是,只有1顆、且小于0.5厘米的結石容易排出;而且必須要持續吃6個月到24個月的藥物(熊去氧膽酸),才能讓膽結石溶解。
而且如果讓膽結石自己排出的話,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疼痛與慢性感染。因為膽的出口就是膽管,而膽管非常細,一旦結石卡在膽管中,就會引起嚴重的疼痛,如果結石掉到與胰臟共同的管腔中,也會容易引起胰臟炎。
那么,有人問,治療腎結石的沖擊波治療可不可以應用在膽結石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膽結石是會跑來跑去的,沖擊波通常無法偵測到不固定的位置,再加上要排出結石必須通過很細的膽管,如果一旦沒有成功反而會阻塞膽管,還可能造成急性膽囊炎或急性膽管炎。
也有人會問,為什么手術必須切除膽囊呢?可以不可以只取出結石呢?
目前,膽結石手術以摘除膽囊微創手術為主要方式。為什么不取出結石呢?因為膽是一個軟的組織,一旦切開很難縫合,且容易出現滲漏;再加上傷口如果沒有愈合好,一旦膽汁外漏到腹腔,也可能會引起慢性炎癥。而且摘除膽囊后,膽汁一樣會分泌,也不用長期服用藥物,所以整個膽囊摘除是目前解決膽結石的最好方法。
目前膽結石摘除手術都是以腹腔鏡來進行,只要在肚子上打3到4個小洞進行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通常是前一天住院,一天安排手術、術后觀察一天,住院3天即可出院;所以一旦有明顯的癥狀就建議不要多拖延,因為若反復感染造成發炎黏連,反而不利于微創手術的進行。
不過還是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會因為發炎黏連嚴重,如果還發生了阻塞性黃疸、急性胰腺發炎或感染化膿等問題,還是必須改以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膽囊切除以后還會有膽結石嗎?
這個是有的,臨床上有患者會很郁悶,明明已經切除膽囊了,為什么還會長膽結石?其實是膽管結石作怪。
膽囊摘除后,吃了高油脂的食物后可能會引起腹瀉、腸胃不適,但多數病患會在半年后恢復正常,所以這只是暫時性的影響。膽結石的發生超過八成是后天造成的,要避免發生,還是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些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負擔;如果發現有結石,就是每年復查,這樣就能減少膽結石風險。
要檢查是否有膽結石,一定要空腹嗎?
對,要查出有沒有膽結石,只要用一般腹部超聲波就可以,但記得要空腹8小時,才能讓膽囊膨脹,才看得清楚;如果空腹時間不夠,在膽囊收縮的狀況下,就無法看清楚有沒有膽結石。
#健康明星計劃# #膽結石# @頭條健康
金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