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李佳琦一句“OMG”,就讓眾多愛美女士的錢包抖三抖。熱愛美妝的你,包里有幾支口紅?如果出門只能帶一支口紅,你會帶哪支?你買口紅時踩過哪些慘不忍睹的雷區?口紅是當代女性化妝包里必不可少的一個化妝品,一些女士的家中的口紅甚至“堆成小山”。阿瑪尼
李佳琦一句“OMG”,
就讓眾多愛美女士的錢包抖三抖。
熱愛美妝的你,包里有幾支口紅?
如果出門只能帶一支口紅,你會帶哪支?
你買口紅時踩過哪些慘不忍睹的雷區?
口紅是當代女性化妝包里必不可少的一個化妝品,一些女士的家中的口紅甚至“堆成小山”。阿瑪尼、紀梵希、嬌蘭、露華濃……哪款口紅的口碑最好?不同色號、不同質地,選擇困難癥的你是不是犯了難?
近日,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針對市面上12款暢銷口紅品牌,結合天貓、京東、唯品會、網易考拉、蘇寧等電商平臺共480600條評論數據,用大數據推選出消費者口口相傳的“心水”口紅。
品牌:香奈兒、阿瑪尼、YSL、嬌蘭、Tom Ford、MAC、紀梵希、3CE、露華濃、卡姿蘭、美寶蓮、歐萊雅
維度:從滋潤度(拔干、服帖、質地)、持久度(沾杯、持久度、卸妝難易度)、顏色(顯白、顯氣色、遮蓋力、光澤感、色差)、包裝等4大方面、12個細分維度進行考量。
數據來源:天貓、京東、唯品會、網易考拉、蘇寧平臺等電商平臺品牌官方旗艦店的評論內容。
分析方法:大數據抓取評價數據,進行詞頻、語義分析等
(說明:不同消費者自身膚色和唇色情況不一,結果反映網友對相關品牌產品各個指標的評價,僅供參考,消費者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由頭】
人均每年購買3~4支口紅
口紅成為美妝最暢銷單品
今年3月4日,天貓發布顏值經濟報告稱,2018年天貓上的美妝消費者已突破3億,其中口紅是美妝領域最暢銷的第一單品,消費者平均每年每人在天貓購買3.3支口紅。
5月唯品會聯合艾瑞咨詢、GQ實驗室共同發布《中國中產女性消費報告》稱,2018年唯品會中產女性用戶平均每人每年購買4支口紅,且口紅首次進入到三至六線城市美妝品類銷量Top10。
有人小學開始涂口紅
手里有幾十支還嫌少
絲絨、啞光、霧面……層出不窮的口紅款式是否讓你茫然不知所措?記者走訪發現,多數愛美女士在挑口紅時除了看品牌,還會特別關注色號。“在專柜試色時最容易種草口紅,有時試著試著都喜歡、難以抉擇,很多選擇困難癥的人就會干脆買個一年份的口紅,輪流用”。
涂滿手臂的口紅試色圖 / 受訪者魏小姐提供。
廣州90后白領何小姐平日里十分關注抗衰老、防曬、美妝等方面的話題,從小學開始就模仿姐姐們化妝、涂口紅。“那時感覺很新奇,而且看到自己變美心情也會亮起來”。流水的口紅,鐵打的化妝包。“我現在手頭有幾十支口紅,已經算少的了,都是些比較常用、通用的顏色,如豆沙色、正紅色、姨媽色、珊瑚紅等,不同場合涂不同色,不同妝容、服飾也要搭配不同顏色的口紅。”
人均幾十只口紅已很普遍 / 受訪者葉小姐提供
除了口紅色號,滋潤度也是眾多“干皮星人”最關注的點。徐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因為自己的嘴唇較干,涂個別啞光唇釉容易拔干,如果刺激到嘴唇破皮處還有痛感。家住廣州的陳小姐嘴唇容易缺水、脫皮,每次涂口紅前都要上潤唇膏,因此她索性買了五、六支潤唇膏放在家里各個角落和每一個包包里,以便能隨時隨地隨手涂潤唇膏。“所有啞光口紅都與我無緣,一支口紅好不好,滋潤度是關鍵。”
【滋潤度】
露華濃的滋潤度最受好評
3CE、MAC拔干問題突出
換季帶來的唇部干燥問題,時常困擾著很多女性消費者,這時口紅是否滋潤持久,就顯得格外重要。滋潤不拔干、順滑不卡紋,哪些品牌的口紅的滋潤度為消費者所廣泛認可?
此次滋潤度包含拔干、服帖、質地三個小指標。數據結果顯示,露華濃的滋潤度評價最高,其在這三個小指標上均獲得用戶較高評價,其中網友關于服帖度的好評率為100%。此外,卡姿蘭、Tom Ford、紀梵希等品牌在滋潤度方面也獲得廣泛好評,好評率分別為89.75%、89.09%、88.33%。
從是否拔干、服帖度以及質地三個小指標具體來看,3CE口紅拔干問題最嚴重,差評率達52.66%,部分網友形容“顯唇紋”、“用之前需要涂潤唇膏”。MAC口紅的拔干問題也較為突出,負面評價占36.68%。卡姿蘭口紅的質地受到網友最高評價,好評率為91.42%,美寶蓮口紅的質地口碑則稍顯遜色,在十款口紅中的好評率最低,為81.49%,部分消費者吐槽“膏體像融化了一樣”、“上嘴較黏”。
【持久度】
美寶蓮“不沾杯但難卸妝”
卡姿蘭持久度好評率最高
不少女士涂口紅后喝水經常在杯壁留下唇印。因此有消費者認為不沾杯的口紅才是好口紅。本次口碑數據顯示,12個品牌的口紅均有不同程度的沾杯情況,且滋潤度和沾杯情況呈現相關性,口紅越滋潤可能越沾杯。其中露華濃、紀梵希、歐萊雅等品牌,沾杯問題較突出,負評占比分別為67.12%、65.99%、60.16%。值得注意的是,露華濃口紅雖然滋潤度第一,但同時伴隨的困擾就是易沾杯。不過,在卸妝難易度方面,露華濃獲得100%的好評率,網友認為其在卸妝時能夠輕松被卸除。
人氣口紅品牌美寶蓮在沾杯程度上要優于其他口紅品牌,獲得64.67%的好評率。然而在卸妝時,其不沾杯的優點轉化為難卸妝的困擾。在討論卸妝難易度方面,有74%的網友認為其難以被卸除。在持久度方面,卡姿蘭口紅獲得用戶好評度最高,好評率占86.22%。而歐萊雅相比之下持久度則沒有那么高,部分網友評價“會掉色”、“吃頓飯就沒了”。
實際上,口紅通常由油脂類、蠟類、顏料及其它成分制成,一款好的口紅應該要有低的皮膚遷移性,然而在沾杯之外還要考慮滋潤、卸妝等因素,在制作時需要各個方面指標取得平衡,因此要做到絕對不沾杯不是易事。
【口紅顏色】
嬌蘭、阿瑪尼、香奈兒
被吐槽“與圖片色差大”
作為化妝品中的提氣色“神器”,口紅的色號是女士們挑選口紅時所考慮的重要指標。橘調顯元氣、紅棕調顯白、芭比粉對深膚色不友好……在12款口紅品牌中,哪些牌子是消費者公認的“提氣色明星”呢?
本次測評將口紅顏色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圍繞顯白、提氣色、遮蓋力、光澤感及色差五個細分指標,來對12個口紅品牌的購買評價進行數據分析。綜合來看,消費者對于卡姿蘭、3CE兩個品牌的口紅,“顯白、提氣色”的認可度最高,好評率分別為93.52%、92.59%。其中卡姿蘭口紅還被消費者普遍認為遮蓋力強、容易上色。
然而,一些平日被稱為“大牌”的口紅產品相較之下卻表現得沒那么突出。如香奈兒、阿瑪尼的部分口紅被消費者認為不夠顯白提氣色,同時遮蓋力較弱,上嘴不易顯色。當然,消費者自身膚色和唇色情況不一,產品色號也各不相同,產品評價具有主觀性,消費者應結合自身情況與實際需要對產品進行甄選和購買。
不少女士有這樣的經歷,看到廣告上的口紅頗具格調質感,買回家涂上嘴卻發現像中了毒一樣,跟圖片顯示的顏色相差甚遠。本次測評發現,12個品牌的口紅均被消費者吐槽與圖片色差較大。
其中,嬌蘭、阿瑪尼和香奈兒、YSL口紅的色差情況最為明顯,差評率分別為85.07%、80.31%、80.21%。其中香奈兒一些口紅產品被網友評論“實際和圖片色差太大”“60色號偏橘色,但收到貨像死亡芭比粉一樣”“色差踩雷”。
【包裝】
四成以上用戶吐槽
阿瑪尼、YSL等包裝顯廉價
口紅輕巧便攜,是女士外出時包包里常備的化妝品之一。除膏體外,其包裝材質也是“顏控”們買口紅時所看重的一大因素。不同價位的口紅在包裝上有所不同,哪個品牌的口紅包裝最讓網友心動呢?
數據顯示,卡姿蘭一款口紅套裝外觀受網友好評最多,部分網友評論“盒子很好看,舍不得扔”“粉色盒子顏值很高”,嬌蘭口紅包裝獲得86.63%的好評率,部分網友評論“外殼漂亮有質感”。
不過,阿瑪尼口紅的包裝差評率為44.65%,在這些口紅品牌里最受“吐槽”,被部分網友認為“包裝簡陋顯廉價”“實物看起來像幾十塊錢的口紅”,YSL口紅也因包裝簡陋遭到網友差評,其差評率為44.07%。
【總結】
滋潤度、持久度及顏色上
大牌口紅的好評度均較高
總體來看,歐萊雅和美寶蓮是評論量最大、最受熱議的品牌。大牌口紅在滋潤度、持久度及顏色方面均獲得好評。但同時,平價品牌在某些性能上的口碑表現搶眼。
具體來看,根據消費者的線上評價,TF、YSL、紀梵希口紅在滋潤度、持久度及顏色方面都獲得較高評價,不過YSL在包裝上稍遜色,阿瑪尼和香奈兒對于黃皮女士來說色號易踩雷,不顯白,且不顯色,同時被認為色差較大。
3CE和MAC品牌口紅在持久度方面均深受好評,同時產品顯白、提氣色,但拔干問題都比較明顯,持久度高,卸妝較難。
嬌蘭總體口碑良好,但不服貼、與圖片色差較大;歐萊雅在顯氣色方面也表現突出,不過多數網友評論其不持久;美寶蓮口紅質地稍遜色,但是不沾杯、難卸妝;露華濃滋潤不拔干、服帖,易卸妝,但容易沾杯。卡姿蘭在膏體質地、持久度、提氣色及顯色度方面均受網友好評,當屬口紅“口碑明星”。
【好奇】
不沾杯的口紅才是好口紅?
很多人把留色、持久、沾杯,作為評判一支口紅好與壞的標準。不管它色號多美、質地多順滑、顯色度多飽和,但只要它不夠持久,那它就是一支不合格的口紅。網上也有一種說法,認為要做到不沾杯,必須添加“鉛汞和石蠟等有害物質”才能保證。這是真的嗎?
業內專家指出,不沾杯的口紅一般添加類似樹脂的原料保證色粉的固定不脫色,類似指甲油封釉保證指甲顏色不掉那樣。雖然樹脂類物質凝固后不會造成直接的傷害,但是一些敏感的人群,會導致嘴唇發干,容易開裂掉皮。從健康角度而言,會沾杯的口紅其實會相對安全健康。“而鉛汞有毒,添加在口紅里不會起到任何效果,正經廠家不會也不敢加。”
這些口紅色號最熱議
除了對品牌評論進行總體分析,不同品牌的哪些色號最受關注?我們還貼心地用大數據篩選出最受網友熱議的各品牌色號。這些口紅色號基本都是今年的熱門好貨,月銷量最低1000左右,最高月銷8千多。
(需要自取,長按保存)
出品: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
主持:陳養凱
統籌:南都記者楊麗云
采寫:見習記者陳菁鈺南都記者楊麗云
制圖:李蓓林泳希
丁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