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投資視點三大因素影響股市,期待下半年反彈行情今年市場下跌主要是三重因素疊加,一是俄烏沖突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游制造業利潤造成一定的擠壓;二是美國加息,對估值的負面影響比較明顯;三是國內疫情反復,對生產和需求都有影響。這三重因素在
一、投資視點
三大因素影響股市,期待下半年反彈行情
今年市場下跌主要是三重因素疊加,一是俄烏沖突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游制造業利潤造成一定的擠壓;二是美國加息,對估值的負面影響比較明顯;三是國內疫情反復,對生產和需求都有影響。這三重因素在二三月份開始疊加,以至于發生了超預期的市場下跌。現在來看,這三點中的大宗商品漲價和國內疫情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反應,但美國加息仍未見頂,或許要使美國的通脹率降到3%左右才會逐漸停下來,這可能會是影響全年的因素。
從國內經濟基本面來看,拉動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端大概率會在5月份開始好轉,需求端也會慢慢跟上,出口或仍然相對偏弱。地產方面,如果經濟轉好、需求穩定,下半年房地產的庫存可能不夠用,部分城市可能會出現房價上漲的情況,現在主要問題是在供給側如何對地產公司進行紓困拯救。我們認為,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經濟逐步企穩向上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如果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再加上政策支持,半年維度市場大概率會有一定的反彈,但一年維度的走勢還需要觀察二三季度的政策是否過于激進,進而影響明年的增速。
二、一周股市
上周市場沖高回落,日均成交金額小幅放量
上周市場沖高回落,風格方面,前期跌幅較大的軍工板塊在上周實現了反彈,而地產、非銀與食品飲料等穩增長和大消費板塊回撤較大。具體行業方面,國防軍工、電力設備、家用電器表現較強,房地產、銀行、美容護理表現較弱。上周市場日均成交金額小幅放量,上周市場日均成交額8304.06億元,較4月25日-4月29日交易日期間均值增加326.60億元。截至上周五(5月6日)收盤,上證指數收報3,001.56點,近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49%;深證成指收報10,809.88點,近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92%;創業板指收報2,244.97點,近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3.20%。
注:數據起始日期2022/5/5,截止日期 2022/5/6
板塊方面 近五個交易日國防軍工、電力設備、家用電器表現較強。
概念方面 近五個交易日大飛機指數、鋰礦指數、鋰電負極指數表現較強。
兩融方面 截至5月6日融資余額14,387.79億元,較4月29日增加50.13億元。
滬深港通方面 上周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出23.62億人民幣,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21.76億人民幣。截至上周末,北向資金累計買入金額16,141.87億元人民幣,南向資金累計買入金額19,713.91億元人民幣。
截至上周末,上證A股市盈率12.17倍,深圳A股市盈率33.09倍,滬深300市盈率11.70倍(以上均為TTM市盈率)。
(數據來源:大智慧、Wind資訊)
三、海外市場
歐美股市上周全線下跌
美國方面
截至上周五(5月6日)收盤,
道指跌0.30%報32899.37點,周跌0.24%;
標普500指數跌0.57%報4123.34點,周跌0.21%;
納指跌1.40%報12144.66點,周跌1.54%。
歐洲方面
截至上周五(5月6日)收盤,
德國DAX指數跌1.64%報13674.29點,周跌3%;
法國CAC40指數跌1.73%報6258.36點,周跌4.22%;
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54%報7387.94點,周跌2.08%。
亞太方面
截至上周五(5月6日)收盤,
韓國綜合指數跌1.23%報2644.51點,周跌1.88%;
日經225指數漲0.69%報27003.56點,周漲0.58%;
澳洲標普200指數跌2.16%報7205.64點,周跌3.09%;
新西蘭NZX50指數跌1.18%報11609.38點,周跌2.31%。
(引自:Wind)
四、理財錦囊
境外市場主流指數有哪些?
恒生指數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場指數之一,量度并反映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香港上市公司表現。恒生國企指數由香港市場上市的規模較大的中國企業組成,目前是100
家。標普500由在美國上市的最有代表性的500家股票組成,是美國優秀的上市公司的代表;納斯達克100由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100家股票組成,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倫敦金
融時報100指數(或稱富時100指數),由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一百家最大市值公司股票組成,該指數是英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歐洲最重要的股票指數之一。德國DAX指數是德國市場30家藍籌股組成的指數,是德國最優秀企業的代表。DAX指數是全歐洲與英國倫敦金融時報指數齊名的重要證券指數。
(引自:深圳證券交易所)
風險提示:本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它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和本金虧損,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投資者投資于本公司基金前應認真閱讀相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了解所投資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馬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