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臨床工作中,將多種保肝藥物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肝損傷,但關于如何使用保肝類藥物仍存爭議,對于藥物種類和療程選擇等具體問題缺乏統一認識。各種媒介中也出現過五花八門的保肝藥分類,但證據選擇和評估標準欠規范,存在誤導臨床應用的情況。為此
臨床工作中,將多種保肝藥物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肝損傷,但關于如何使用保肝類藥物仍存爭議,對于藥物種類和療程選擇等具體問題缺乏統一認識。各種媒介中也出現過五花八門的保肝藥分類,但證據選擇和評估標準欠規范,存在誤導臨床應用的情況。為此,筆者匯總了中華醫學會等組織發布的肝病相關診療/防治指南和專家共識,便于更準確的指導臨床保肝藥物的應用。
01抗炎保肝藥物分類
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于2014年發布的?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中對臨床中常用的抗炎保肝藥物進行了明確分類:
02抗炎保肝藥物的選擇
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于2015年發布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中對保肝藥物的使用做了如下描述:
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于2010年發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指出建議根據疾病活動度和病期以及藥物效能和價格,合理選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素(賓)甘草酸制劑、雙環醇、維生素E、熊去氧膽酸、S-腺苷蛋氨酸和還原型谷胱甘肽等1~2種中西藥物,療程通常需要6~12個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路徑(2016年版)明確指出:保肝藥物選擇包括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酸膽堿、甘草酸制劑、雙環醇、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等,用藥時間視病情定。
藥物性肝損傷臨床路徑(2016年版)明確指出:根據肝損傷類型,合理選擇抗炎保肝類藥物的治療。肝細胞損傷型可選擇甘草酸制劑、雙環醇;膽汁淤積型可選擇熊去氧膽酸、S-腺苷-L-蛋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路徑(2016年版)明確指出:應用保肝抗炎藥物防治肝炎和纖維化。保肝抗炎藥物:合理選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水飛薊素(賓) 、甘草酸制劑、雙環醇、維生素E、熊去氧膽酸、S2腺苷蛋氨酸和還原型谷胱甘肽等1~2種藥。
03抗炎保肝藥物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主要用藥原則
(1)對于抗炎保肝藥應按照循證醫學的原則選用,以提高療效。
(2)不宜同時應用過多特別是同類抗炎保肝藥物,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及藥物間相互作用。
(3)用藥期間應定期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和肝功能變化,必要時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4)部分藥物有一定不良反應,如硫普羅寧可致發熱、皮疹等,用于肝衰竭時尤應謹慎并注意鑒別,以免誤判誤診。
聯合用藥
不同藥物其作用機制和作用位點不同,合理搭配可望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保肝藥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應根據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針對性地選擇2~3種聯用。
用藥療程
一般認為,已取得療效者,應根據病情逐漸減量、維持治療,然后緩慢停藥,以免病情反復。推薦應用抗炎保肝藥物4~12周后根據肝功能監測結果酌情調整用法、劑量及療程。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 ?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 ?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
3.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 ?
4.國家衛生計生委. ?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路徑(2016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臨床路徑(2016年版)?、?藥物性肝損傷臨床路徑(2016年版)?
劉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疑難重癥與人工肝中心主任醫師、醫學博士。2005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內科消化專業博士學位。
來源:肝膽相照
金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