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唐代至純九眼天珠近幾年在各大拍賣會上,來自雪域高原的神秘天珠格外引人注目,早在2009年,在北京中嘉國際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三棱護法天珠”以5000萬元的天價創下國內拍賣紀錄——有史以來的最高價,令人咂舌。那么,天珠究竟是什么寶貝?它的價
唐代至純九眼天珠
近幾年在各大拍賣會上,來自雪域高原的神秘天珠格外引人注目,早在2009年,在北京中嘉國際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三棱護法天珠”以5000萬元的天價創下國內拍賣紀錄——有史以來的最高價,令人咂舌。那么,天珠究竟是什么寶貝?它的價值如何?面對這些疑問,大家人云亦云,莫衷一是。隨著全國各地藏友人數不斷增加,神秘的天珠文化也成為不少專業收藏人士好奇的話題。
追根溯源
天珠是何物
天珠的名稱何人所取已無可求證,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天珠有多種叫法,港澳臺叫天珠,藏族叫“絲”,漢族則稱“九眼珠”。《新唐書》記載:“吐蕃婦人辮發,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馬?!倍刨e·路易斯先生1986年出版的《珠的歷史》中稱來自喜馬拉雅的珠子為“蝕刻瑪瑙”。羅布·劉先生于1995年出版的《收藏珠子》書中提到這類珠子為“蝕刻或漂白的紅玉髓”。著名的現代藏學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論文稱這種珠子為九眼勒子。臺灣著名的學者劉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學者通常稱天珠為“白瑪瑙勒子”,是藏族服飾勒子項圈材料的一種。臺灣天珠商人林東廣在1997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從頭至尾稱天珠。
原來天珠又稱“天眼珠”,是一種極富民族和宗教色彩、蘊含神秘傳說并含有特殊磁場的稀有珠寶。天珠的材質其實是沉積巖的一種,叫九眼石頁巖,因其含有玉質及瑪瑙成分,被認為是一種稀有寶石。我國西藏自治區地屬喜馬拉雅山脈,石質中含有九眼石頁巖,藏民將濃厚的宗教信仰賦予石上,磨制加工成大小不等的各色天珠。西藏是天珠的產地之一,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拉答克等國家和地區因有相似的宗教信仰,也制作和供奉天珠。藏民把天珠供奉為藏密七寶(天珠、唐卡、硨磲、琥珀、綠松石、珊瑚、嘎烏)之首,認為天珠是“天降石”。在藏民的心目中,天珠是一種珍貴的吉祥物。在藏區,修建寺廟時藏民喜歡用天珠來裝飾建筑、供奉菩薩,著名的大昭寺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的衣飾上,就鑲嵌著上百顆天珠。其中,佛祖所佩戴的佛冠正中心就鑲嵌著一顆天珠中品質最高的九眼天珠。在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的地面上,也有天珠鑲嵌。
業內分析
新仿天珠分布在六大地區
記者在小東門古玩城采訪時,遇到業內人士謝紀元,他告訴記者選購天珠時,商販會告訴你佩戴天珠不僅寓意吉祥,而且能夠強身健體。但想要在西藏買到真正的天珠卻是難上加難,就連藏民自己能夠擁有天珠者亦是鳳毛麟角。天珠在藏民看來是身份的象征,唯有神圣之人才可佩戴。謝紀元介紹說,普通品質的正宗二眼天珠,最低也要十幾萬元一顆;而經年受香火供奉的老天珠則根本是天價難求!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天珠,絕大部分都是人工制作,其原料有用玉髓和瑪瑙的,也有用玻璃珠、塑料珠的;其圖案都是用含鉛的涂料繪畫上去,之后用高溫燒制,不同的圖案有不同的寓意。
謝紀元告訴記者,新天珠的仿制首推臺灣,目前拉薩市場流通的新天珠百分之九十皆為臺灣新仿天珠,還有尼泊爾、不丹仿,內地江浙和中原仿,另有一些寺廟也在尋找原料自己制作。具體有以下幾種情形:
1.臺灣仿:在瑪瑙石上用強堿、強酸蝕刻燒制而成。色澤紋路幾可亂真,仔細觀察無風化紋,兩端線孔及質地等仍可分辨出新舊及產地。
2.不丹仿:主要是黑白分明的新天珠,質地透明,無風化紋。
3.四川二百年前仿:主要是一種料器。
4.浙江仿:樹脂混合物。
5.中原仿:ABS工程塑料混合物。
6.西藏本地仿:在劣質玉石上蝕刻。
這些新仿天珠的價格(進貨):臺灣仿200~800元;不丹仿100~300元;浙江和中原仿5~10元左右不等。
指點迷津
天珠鑒別可用“八看”
常年行走在全國各大古玩市場的專家何建武談到識別天珠絕招,顯得很激動,他說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看質地。從礦物學的角度來觀察,各類礦物質地的顏色,可分為原本固有的顏色稱為白色;混入色素離子引起的顏色稱為他色;產生裂紋引起的顏色,稱為假色,這是礦物學質地的三種色。天珠質地的顏色大致分為:乳白色、黑色、棕色、紅色及淡綠色五種,其中以乳白色的質地最佳,某些天珠研究者都把天珠線孔內是否為乳白色列入純天珠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看色澤。天珠一般呈黑白色、深棕色及象牙色、淡棕色及乳白色四種相間的紋路,黑白分明的紋路喜歡的人多,深棕色及象牙色相間的紋路也是許多人首選之一。
三看光澤。所謂光澤是指表面反射光的強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澤就強。一般光澤可分為:玻璃光澤、油脂光澤、蠟狀光澤及土狀光澤等。天珠表面由于年代久遠自然風化而形成較不平滑反射光有紊亂的現象,用肉眼觀察表面似涂上一層油脂,這種光澤稱為油脂光澤。有些油脂光澤特別亮,則可稱為蠟狀光澤。有些天珠經過火烘,表面呈現灰白色,對光產生某種陷阱而暗淡無光。
四看透明度。透明度是指透光的能力,其實透光與不透光是相對的。一般鑒定透明的標準,是以兩毫米的厚度用適當的光源透視,光全部透出稱為透明,部分透過稱為半透明,不透過稱為不透明。選擇天珠以透明和半透明作為取舍標準,當然,不透明的珠子也有極品,以透明取舍天珠難免有遺珠之悔。
五看完整性。從外觀察整顆天珠的完整度,是最直接且效果好的辦法。由于老天珠年代久遠,想找一顆完美無瑕的天珠頗為困難,因此天珠兩端呈現斜面自然的磨損并不影響其完整度。一般而言,除傳世品外少部分的破損可能是供佛像裝藏或磨粉配藥之用,可以接受。至于斷裂成半或嚴重破損的天珠,已失去作用不宜收藏。新仿天珠一般都完好無缺,其傾斜面都有“作殘”痕跡,要特別留心。
六看風化紋。所謂風化紋是指老化表面特征,最具代表年代長短的標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自然而不規則的風化紋路,深淺不一,似魚鱗紋又似鳳爪紋,尤其在黑棕色紋路上觀察比較清楚明顯。
七看朱砂點。所謂朱砂點是一種紅色的斑點,從里到外自然生長在天珠的珠體上,但并不是每一顆天珠上都有朱砂點,也不表示有朱砂點的天珠就是好貨。它僅是供判斷新舊天珠的標志之一,就像舊玉中沁色中的“尸斑”(“尸古”)。這種紅色斑點可能是天珠與人體的磁場融合所生長出來的。因玉石本身就有滲透性,也可能撓傷出血后,使之吸滲到天珠體里,逐漸形成“血斑”。
八看包漿。包漿不是天珠上的污垢,是酸、堿分子與本體分泌物長期融合的一種附著物,它是洗、刮不掉的,就像舊瓷器、明清家具上的包漿一樣。這種包漿滑潤自然,任何做舊都不能做成這種自然形成的包漿,“自然成舊”與“火工做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歲月的殘缺是一種美,人工的“做殘做舊”越看越丑。
專家把脈
九眼天珠最為名貴
資深鑒藏家龍建雄說,現在想要收藏天珠,門檻至少在15萬元“起步”。一顆好一點的老天珠,價格都在8萬~10萬元,至少得有兩三顆不同檔次天珠在手,才談得上入門。今年6月份,他又走了一趟藏區,他感覺想要在當地淘天珠非常困難,品相好、珍稀的天珠基本都是天價,近幾年的天珠市場價格上升了5倍~8倍。天珠基本上都是傳世品,其數量相當有限。據統計,目前存世的天珠也就是幾萬顆,這還包括了藏家、藏民手上的。
記者發現,天珠拍賣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當年1月在北京翰海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清代“兩眼天珠”就以4.4萬元的成交價轟動收藏市場。在這之后,天珠拍賣價就不斷攀升。2009年,在北京中嘉國際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三棱護法天珠”以5000萬元的天價創下國內有拍賣紀錄以來的最高價,成為名副其實的“珠中之王”。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09年短短5年時間,天珠拍賣價格上漲了1000余倍。
龍建雄告訴記者,天珠有一眼、二眼、三眼直到九眼、十二眼、十八眼等。一般來講,眼數越多,價格就越高,但在眾多天珠中,唯有九眼天珠被視為“天珠之王”。因為‘九’在陽數中最大,有最尊貴之意,且藏族同胞對于這個數字推崇備至。在藏族同胞眼中,九眼天珠匯集了九乘功德,代表了權傾天下的威勢和普度眾生的慈悲,是藏族同胞及許多佛教信眾最為喜愛和尊崇的神奇寶珠。
劉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