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年到了高考這個時候都要感慨下,別人感慨當年自己怎么努力,考了多少,去了哪里,我感慨的是當年沒好好讀書,連高考都沒參加,只能去海外混個學校。在海外混完回國后,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改變了自己,從最開始嫌棄快餐不干凈到后面摳搜外賣怎么買能用優惠券,
每年到了高考這個時候都要感慨下,別人感慨當年自己怎么努力,考了多少,去了哪里,我感慨的是當年沒好好讀書,連高考都沒參加,只能去海外混個學校。在海外混完回國后,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改變了自己,從最開始嫌棄快餐不干凈到后面摳搜外賣怎么買能用優惠券,從逛一流頂奢品店到一柜子耐克阿迪。是什么改變了我?是房價。
畢業歸來
當年,畢業回國后,首先讓我選擇的是城市。我先是去了上海,在那里第一次坐上海地鐵,才讓我知道地鐵原來可以那么擠,黑壓壓的人群直接推著要下車的我往車里走,要不是吼了句:“先下后上!”我怕是還要被人群裹挾著車上隨波逐流。
下車后,我跟朋友在黃浦江邊上一家德國餐館吃香腸喝啤酒,旁邊的小姐姐們美得不行,看得我心癢癢,不禁有了留下的沖動。
飯后,我跟著朋友散步,他指著一排高層問我:“你知道那邊的房價是多少嗎?”我很老實地回答不知道,他告訴我,那邊一平30萬,然后,我就不知道他在我耳邊逼逼叨叨些什么了。那一棟棟建筑是如此高大,上半身籠罩在夜色里,如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得我有些喘不過氣,而建筑上的一個個陽臺在我眼中化為一個個整齊的格子,我突然間有種明悟,在這樣的大城市里,人?是?會?孤獨?的?。你要見一個朋友可能要從城市的一頭花兩三個小時到另一頭去,這跟異地幾乎沒有區別,而每個人在這個龐大的城市里其實就像是一個個零部件,一個小小的齒輪,無法撬動任何東西,也因為他的運作是那么有序,所以如果在這個城市里工作生活,或許不會擁有在小城市里生活才有的人情味。于是我回了家,后續的北京、深圳、香港、廣州都不再考察,就決定在離家就近的廈門找工作。但我沒想到的是,廈門的房價會漲得那么離譜。
我回國的那年,有個叔叔帶我看了一個樓盤項目。那個項目當時所在的地方還很荒涼,周邊黑漆漆的連路燈都沒有。他帶我看了項目里的會所,一棟有效使用面積約有500平的別墅,然后告訴我,這是我要努力奮斗的目標。那年,這個項目的房價是3萬一平,而今年,這個別墅網上掛20萬一平,還不到十年的時間,我離他所說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我一度以為自己能等到房市泡沫破裂的時候,然后再找機會進場抄底,那些買在高位的都是傻子,但事實證明我才是傻子,直到我自己進入了地產這個行業,我才明白,地產是經濟支柱行業,不但現在是,以后的十年內依然也還是,從地產經濟到產業經濟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這期間,地產不能倒下,而不能倒下的意思就是房價不能跌,必須漲。
如果我有提早在廈門買房的話,我就能享受到這波房價上漲的紅利,但因為我在國外讀書,并不確定會在哪里就業?定居,那時甚至有留在海外的想法,所以更不用說會想著會在廈門買房的事情,便錯過了少奮斗30年的紅利。而如果我讀書的地方就在廈門,早早確定要在廈門發展,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我?可能?會更早計劃在廈門購房的事宜,可惜?現在?只能?聊?如果?。
除此之外,高中就出海留學還帶來一個弊端,那就是校友資源極其薄弱。最近有跟清華畢業的一個朋友交往較多,他帶我見了許多清華畢業的校友,資源之豐富、校友之團結不禁令人羨慕,反觀我海外的學校,畢業?后?幾乎?沒?見過?一個?校友?,雖然海外留學生也有自己的聯誼會組織,但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校?,其凝聚力跟國內學校的校友會沒得比,更像是一個交友平臺。如果所在的城市與母校是同一個城市,那么能借重的校友資源就會非常強力,成長和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好。
因此,我會極力推薦,在填志愿的時候就提前規劃未來就業和定居的事情,而不是因為對學校的向往、體驗南北文化差異、單純想離父母遠一些的理由決定自己的未來。而且,在自己就讀的大學所在城市就業這件事情在全國層面來說其實是常態、大比例的事情。
大學畢業生居留意愿比較
網上有數據統計了2021年36個重點城市居留情況。
從數據上看有34個城市的居留率是在50%之上,而這其中重點大學的居留率又以深圳、寧波、濟南、大連、鄭州最高,而最差的則是廈門、南昌、福州、武漢、海口。重點大學的居留率可能跟本城市是否有匹配的崗位以及發展機會有關,如果不能匹配,人才就會被隔壁的虹吸大省吸走。非重點大學畢業生依然是畢業生群體的主力軍,所以非重點居留率基本跟居留率相近,而居留率前五的依次是重慶、深圳、沈陽、程度、西安,而上海、鄭州、北京、南京、廣州、福州、杭州緊隨其后,最差的五個是石家莊、南昌、貴陽、廈門、蘭州。
個人認為,影響畢業生留下的意愿是當前收入、未來前景以及當前支出和未來支出,列成公式就是:
居留意愿 = (當前收入+預期收入)/(當前支出+預期支出)
當前收入看當地的產業情況,產業越多越好的城市能開的收入也較高,也??與?未來發展的前景相關,前景?越好?預期?收入?就高?,反之則低。當前支出則主要是房租和日常消費,預期支出則關系到購房成本和養育費用。
我們把重慶和廈門代入公式比較看看。我通過職友集搜得廈門和重慶應屆管培生工資分別是0.64w每月和0.74w每月,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總經理月均工資,廈門是3.13w,重慶是3.28w。看當前支出,假定單身一輩子(為了不計算生育教育成本)且父母有足夠退休金生活,應屆畢業生生活消費成本為每天伙食50,交通20,每月有25天需要出行,其他開銷摳搜到1000計算,則生活消費成本為:
房租方面,租房租35平,廈門平均租金為50元/月/平,也就是廈門每月租金為1750元,重慶平均租金為30元/月/平,也就是重慶每月租金為1050元。因此預計當前支出為:
重慶如今的一手房均價是14600元/平,廈門是37500元/平,假設目標是購置100平米的房子,考慮等額本息、利息為4.5%的情況下:
假設未來預期其他費用上漲至5000,則重慶的未來支出是1.2w,而廈門是2w,最終我們帶入總公式計算:
我們會發現重慶和廈門的居留意愿差了1,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在未來的月供上。當然,我們這種靜態測算含有太多的假設,而人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沒有考慮的因素還有太多太多,例如組建家庭、生育養育、贍養老人、生病醫療、首付哪來、生活環境、人文、朋友等等,但就現有的數據上,我認為影響一個人在一個城市定居的最大物質因素是房價,這或許就是廈門這個美麗宜居的城市在36個重點城市居留率排倒二的原因吧。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幫我?測算?下?其他?城市?,看看?這套?公式?靠不靠譜?[奸笑]
不管看這篇的是父母,還是想要準備填志愿的童鞋,在研究志愿的時候,不要再光研究學校、行業這些東西了,也看看這個學校所在城市的房價吧,省得蹉跎了幾年沒賺多少錢還浪費了年輕人構建自己人脈資源圈的黃金時間。
劉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