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古以來,入土為安在我國的喪葬文化中占據了主要部分。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諸多的喪葬模式,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保留遺體的最古老,且又能展現出文化底蘊的,自然還是棺材。以往的時候,棺材都是木制的,帝王將相們的墓穴之中,制作棺材所用的木材,都是
自古以來,入土為安在我國的喪葬文化中占據了主要部分。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諸多的喪葬模式,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保留遺體的最古老,且又能展現出文化底蘊的,自然還是棺材。以往的時候,棺材都是木制的,帝王將相們的墓穴之中,制作棺材所用的木材,都是頂級的木材。
但是現如今,由于棺材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則逐漸被人們所放棄。但是在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用棺材盛放遺體的習俗。
但在毛主席紀念館之中,安詳睡去的偉人毛主席,被置于干凈無瑕的透明棺材之中,少有人知的是,這一棺材的制作原料,是水晶。
燒制這樣一件大型的水晶物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為了保護毛主席的遺體,以供后世瞻仰,工人們還是克服萬難,完成了這件水晶棺。
燈光照明
走進毛主席紀念館,你會訝異于整個環境的明亮程度。但是卻很難找到明確的照明燈光所在位置。
在整個紀念館中,燈光的部署,成為了當時建造紀念館時的難題。也同樣成為了這一水晶棺所需要克服的難點。
眾所周知,要想保證遺體的保存完整度,在無化學藥劑輔助的情況下,自然呈現遺體的面容,所要求的條件,是十分苛刻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存在遺體位置的溫度。高溫會加快遺體的腐爛。
站在聚光燈下,你會很快地感覺到溫度的升高,所以過于明亮的照明設備,一定會導致整個封閉環境的溫度升高。
但是毛主席的遺體,是需要長久保存的,透明的棺材,自然也會使得棺內的溫度再度增加。
所以這一水晶棺的制作,所需要考慮的方面實在是又多又繁雜。
制作困難
在當時中央提出這一想法之后,北京的工廠自然開始四處尋找相應的可供參考的參照物。、
但在當時,國內幾乎找不到水晶棺這種東西,天然水晶本就難得暫且不提,在當時我國國內基本上不怎么生產水晶制品。
如此大型的水晶制品,自然需要更高規格的制作工藝,這讓那個時代的所有工人們犯了難。
后來,有一個消息,當年蘇聯曾經贈送過給孫中山先生一件水晶棺,這可能是玻璃廠相關人員所能得到的唯一一件可供參考的參照物。
當下便立即前往香山公園找尋,當時的那座蘇聯贈送的水晶棺,存放在角落之中,被設計師發現后,本該欣喜,卻又犯了難。
原來盡管這座水晶棺十分完整,但由于大小等方面并不合適,測量結果與實際需求并不匹配。而這種高精度的工藝品,差之毫厘,所需要的工藝步驟也會產生不少的差別。
也就是說,這座水晶棺,其實對于當時的設計者來說,并沒有什么參考意義。
這又讓所有人犯了難,但是制作過程不能再推遲,中央又特意調了一批工匠來,為了能夠使水晶棺盡快完工,所有人費盡了心力。
制作流程
水晶棺的制作,需要極高的精密程度,整個面的光潔程度以及通透程度,都是需要考慮的點。
而水晶棺所需要的部件,也都十分的巨大,整整一塊石英玻璃板,需要經過高溫進行熔煉,20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制流程之中稍有不慎,則會在成原材料的巨大損失。
而后制成的長達兩米的水晶件,也需要經過十分精密的焊接,保證成品的完整性,以及不會殘留下焊接的痕跡。
盡管當時的北京玻璃廠,有著全國最高水平的水晶制造工藝,但如此大件的工藝品制作,絕非簡單的事。
況且時間緊,任務重,誰都不想要制作過程之中,出現些許的紕漏。他們需要在水晶燒制融化的那一瞬間,完成焊接任務。
所有在整個過程之中,都需要保持著精神的高度集中。
艱難繁重,但是當時承接這一任務的工人與相關專業人員,還是成功地將整座水晶棺制作完成。
并且在水晶棺內,開始設置相關的燈,避免出現內部環境溫度過高,又需要反射的光彩,反射到樓體上時,是自然的感覺。
能夠長久地保存下毛主席的遺體,長久地供后世瞻仰偉人,這方方面面的要求,都需要做到盡善盡美。
冷光源的照明系統,如何安置在性寒的水晶棺之中,并且不被明顯發現,設計者們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了整個水晶棺的設計方案。
整個水晶棺的制作流程,耗費了一年的時間,這已經是當時所能做到的最高水平。
盛放著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就放置在紀念堂之中,無數人為偉人的逝世落淚傷心,后世之人也可時常前去探望。
而這座看上去通透的水晶棺,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制作水準,也同樣的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對于所有參與到這一任務其中的人們而言,是無上的光榮與自豪。
結語
這座水晶棺是由天然水晶,經過不斷地熔煉,制成大型的石英玻璃板,并且借助高超的焊接工藝,在其邊緣熔解的瞬間,完成了焊接。
除了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這座水晶棺還能承受至少八級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力,直到如今,也依然代表著水晶制品制作的最高水準。
如此高水準,高精度的水晶棺的制作,對于尚且處在發展起步階段的我國而言,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即便如此,所有的工人們仍然憑借著自己的心中對主席的敬仰,以及對業務的熟練與尊敬,在面對如此困境之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也正是他們當時的辛苦付出,才有了如今,即便是在主席逝世數十年之后,后人們仍有機會前往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并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那個帶領中國人民從苦難中闖出一片新天地的主席,安詳地躺在那里,靜靜地在后世對其的尊敬之中,伴隨著中國的發展。
高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