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注我們讓我們陪孩子一起長大!上周,小編的兒子莫名其妙地拉了3天肚子,因為沒有發(fā)燒也沒有精神狀態(tài)不好,飯和奶吃的都還正常,所以也就沒太在意,可姥姥卻坐不住了,覺得這么拉下去孩子太遭罪,必須去醫(yī)院。在大夫反復確認過無大礙,囑咐回家多給孩喝糖鹽
關注我們
讓我們陪孩子一起長大!
上周,小編的兒子莫名其妙地拉了3天肚子,因為沒有發(fā)燒也沒有精神狀態(tài)不好,飯和奶吃的都還正常,所以也就沒太在意,可姥姥卻坐不住了,覺得這么拉下去孩子太遭罪,必須去醫(yī)院。
在大夫反復確認過無大礙,囑咐回家多給孩喝糖鹽水之后,2-3天后會自然痊愈。姥姥卻站出來堅決要求醫(yī)生給輸液!那架勢,大有今天不輸液,我們絕不帶孩子回家的意思。
我特別能理解姥姥希望孩子立刻就能好起來的心情,但是大夫都已經確認過了,應該就是沒有大礙了,何況輸液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看來盡管平時有意識地給姥姥灌輸育兒知識,但在輸液方面,姥姥還是有一些認知偏差的。
01
—
很多家長都會像姥姥一樣,意識里會認為輸液一定比吃藥好得快,感覺上是“好像”是這樣的,但是前提是輸液=靜脈用“藥”。
難道不是嗎?不一定是。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高熱或者是多次腹瀉去醫(yī)院的時候,醫(yī)生除了建議住院治療觀察以外,還會給開一些“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之類的液體,讓靜脈注射。
這些“專業(yè)名詞”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并不是“藥物”,只是補充身體所需的“糖鹽水”。
發(fā)燒和大量嘔吐腹瀉會導致人體大量丟失體液,此時比治療更重要的就是補液!所以,靜脈輸液不等于靜脈用“藥”,更不等于靜脈用抗生素!
那么,當靜脈輸液=靜脈用“藥”時呢?
在中國,像姥姥這樣要求主動輸液的家長并不在少數(shù),也因此我國其實是存在“過度”輸液的現(xiàn)象!
孩子的器官臟器發(fā)育功能尚不完善,很有可能出現(xiàn)風險。2017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何況,輸液并不是痊愈最快的方式!實驗表明,同樣的藥物成分,口服用藥比靜脈用藥達到藥效的高峰相差不到半個小時!但是口服用藥的持續(xù)時間會比較長,而且副作用會明顯降低。
所以,輸液也許在家長的意識里是痊愈最快最好的方式,是最不讓孩子遭罪的辦法。但是最快的并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最好的!
最快的治療是用最快的速度緩解癥狀,而對孩子最好的治療則是適宜治療。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是輪狀病毒感染,看似最快的治療是緩解他的腹瀉嘔吐等癥狀,但病毒也因此不能排出體外。被留在了體內的病毒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發(fā)燒和后續(xù)的其他癥狀。
對于輪狀病毒感染,最適宜的治療是補液,補液的同時也會把大量嘔吐腹瀉中丟失的體液補回來,然后讓孩子把病毒都排出體外,從而痊愈。
02
—
后臺總是能收到一些媽媽的疑問,在孩子生病時糾結口服藥物好還是靜脈輸液好?我們建議是聽醫(yī)生的。
一般情況下,口服藥物會相對比較安全,因為腸道是一個過濾膜,口服的情況下有些物質會被腸道阻擋,并且通過糞便排出體外,而靜脈輸液則是直接將藥物注入血液當中,醫(yī)生判斷病情需要時才會建議靜脈輸液治療!
但是對于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程度,我們普通家長對專業(yè)的用藥知識肯定沒有醫(yī)生了解的透徹,所以對于糾結用藥方式的家長,不妨相信醫(yī)生,多聽從醫(yī)生的建議,不要隨意帶孩子去輸液。
另外呢,廣東省衛(wèi)計委和央視新聞也都發(fā)布了對輸液指征的監(jiān)控。在兒科這4種疾病是不需要輸液治療的。
1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 3 天以內,體溫 38 度以下,精神狀態(tài)好。
感冒主要分為病毒性或者細菌性感冒,而且多半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如果孩子癥狀僅是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和低熱,需要是加強護理,等待自愈就好,如果著急輸液只會讓寶寶失去鍛煉免疫力的機會。
與此同時,要隨時關注孩子的體溫,超過38.5℃吃退燒藥,盡量確保正常的進食,如果鼻塞嚴重,可以用溫熱毛巾敷鼻,用生理鹽水/海鹽水噴鼻協(xié)助鼻腔排出分泌物,多加休息。
2 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孩子出現(xiàn)腹瀉有可能是感染原因或是肺感染原因對腸道黏膜刺激引起的,腹瀉是腸道排泄廢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
包括輪狀病毒感染在內的寶寶腹瀉,要注意預防和治療脫水。可以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才需靜脈輸液。
3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如果孩子只是有輕微的喘息,但不影響睡眠和吃奶,也沒有發(fā)熱現(xiàn)象,就不需要輸液治療。
4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頰炎:無發(fā)熱,精神狀態(tài)好,血象不高者。
手足口病是否需要輸液視病情而定,如果寶寶無發(fā)熱,精神狀態(tài)好,血象不高在家觀察體溫即可。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一些病重的跡象,如高熱不退、煩躁、嗜睡、精神差、頻繁嘔吐、手腳抖動、驚跳等情況,需要緊急住院。
03
—
孩子每一場生病,對他的免疫力都是有幫助的。所以對孩子的生病,家長不要“過多”干預。
如果孩子一生病,家長就帶孩子去醫(yī)院輸液甚至靜脈用抗生素,認為這樣孩子才會好的更快更徹底,事實上,這樣做既不能提高孩子的免疫抵抗力,濫用抗生素后還會導致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xiàn)(也就是以后再用這個藥,對這種細菌沒有治療效果)。
結尾劃重點:
1 靜脈輸液不等于靜脈用“藥”,更不等于抗生素治療!有時候輸液只是為了補充人體因發(fā)熱腹瀉和嘔吐丟失的液體,更多的是支持作用。
2 實驗表明,口服用藥和輸液的藥效是差不多的,所以不要盲目認為輸液是痊愈最快的方式!
3 我們普通家長對疾病的判斷肯定沒有醫(yī)生強,所以吃藥還是輸液,聽醫(yī)生的!
丁書一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