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陣電話鈴聲急匆匆地響了起來,這位男子停下了自己慌忙地腳步,電話那頭傳來了一陣冰冷的聲音說:“你的父親因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快點來醫院吧。”原來這是一通來自醫院的死亡通知電話。這位男子曾說,他聽到電話的第一反應就是他總覺得這通電話是在開玩
一陣電話鈴聲急匆匆地響了起來,這位男子停下了自己慌忙地腳步,電話那頭傳來了一陣冰冷的聲音說:
“你的父親因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快點來醫院吧。”原來這是一通來自醫院的死亡通知電話。
這位男子曾說,他聽到電話的第一反應就是他總覺得這通電話是在開玩笑,他的父親并沒有離開人世,后來,在不知不覺中,他的眼中白茫茫的一片,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父親的離開。
圖1 肖斌
這個場景是在一檔名為《急診科故事》的紀錄片中出現的,這部紀錄片自從2014年12月26日上映以來,引起社會的關注以及很多人的爭議。
在這部紀錄片中將疾病的無情,家人之間濃厚的親情,甚至于一個陌生人的關心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來自上海的65歲大叔,因為心梗住院,家中舉目無親,只有一個兒子相依為命,但是兒子全身僅有100元,在出門籌錢后,父親離開了人世,就這樣相依為命的父子二人變得陰陽兩相隔,令人心痛。
也許大家非常好奇,為何家中只有他們父子兩人相依為命,他的母親去了哪里,為何出門去籌集治病的錢,兩人之間就成為了永別,男子的父親到底的的是什么病呢?
親人的離世,內心深受打擊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是一位來自上海,名為肖斌的男子。
此時此刻的他,彷徨地走在繁華的街道上,心中早已經亂成了一團,不知去哪里籌到一筆為父親治病的錢。
正當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打算去街邊的超市買一個面包,以此來解決自己咕咕叫的肚子時,一陣急匆匆地鈴聲忽然響了起來,看到手機上的號碼后。
原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這時的肖斌心想是不是父親的病情,出現了好的轉機,于是他二話不說就接起了電話,可誰知,電話里的消息,讓他瞬間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
他的父親因為病情惡化,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希望他可以盡快到醫院。
他小心翼翼地詢問醫生,會不會出現假死或者是誤判的可能性,因為她始終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父親離開了人世,但醫生的回答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這時的肖斌大腦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是好,也不知以后的生活,他該如何去獨自一人面對,他不知道以后在空蕩蕩無人陪伴的房間里,他該如何度過。
于是,他用最快的速度來到了醫院,看著病床上已經停止呼吸的父親,肖斌早已經淚流不止,他緩慢的走到父親的病床前,抱住早已經沒有呼吸的父親,痛聲大哭,心中滿是后悔,后悔自己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后一面,也后悔自己平日里沒能對他好一點。
他說平日里父親的話很多,總是會叮囑自己很多注意的事情,可不成想,父親竟然最后連一句叮囑自己的話都沒有留下。
肖斌看著一張張醫院開出的票據單,心想這些東西在父親生前,對他而言就是一種非常沉重的壓力,可是現在他多希望這些票據單再多一點,因為這就證明自己的父親還在人世間活著,沒有離開他。可是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
兒時遭遇悲慘,令人心疼
肖斌回想與父親過去的生活片段,歷歷在目,好像一切都剛剛發生。他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母親還健在,父親也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一家人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時候的肖斌就如大多數小孩子,以為父母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不會離開。可是有一次自己的母親,由于在做生意時,生意失敗,賠了很多錢,導致破產。
他的母親無法承受這些打擊,選擇了自殺,就這樣幸福的三口之家,失去了以往的歡聲笑語。這時肖斌的父親為了方便照顧他,就將他送到了爺爺奶奶的家中。
在爺爺奶奶和父親的呵護下,肖斌終于從失去母親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可是沒過幾年他的爺爺奶奶也離開了人世,這時的肖斌,就只有父親這么一個親人。
據肖斌回憶,他和自己父親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好,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總是對他的要求很高,也很嚴格。可是那時的肖斌非常叛逆,根本就不愿意聽父親說話。
現如今的肖斌,沒有成為父親眼中所期望的樣子,性格非常的隨和,待人也總是笑臉相迎,后來甚至有一些懶散,與自己父親期望中的性格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父親因病緊急住院,兒子全身僅有100塊
就這樣,肖斌慢慢的長大成人,成為了一家超市的理貨員,在上海那種高消費的地區,肖斌每個月2000元的工資,時常都不夠用,只能當一個月光族。后來,他的父親年齡也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是狀況百出。
其實,在住院之前,肖斌的父親就已經有高血壓,腦溢血,還中過好幾次風,身體狀況非常虛弱,為了讓父親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他就將省吃儉用,攢了幾個月的錢,又從身邊的朋友那里借到了一些錢,總共湊齊了4500元,將父親送到了養老院生活,因為在養老院有專門的護工照顧自己的父親。
本來,剛剛到達養老院的肖父狀況一切都很良好,沒有什么大礙。但好景不長,父親吃什么吐什么,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有時候還會出現昏迷。
于是,養老院立即將肖斌的父親送到了醫院,同時也聯系了肖斌。肖斌說:當時,養老院聯系自己的時候,他全身上下只有一百元,而且這一百元還是自己下個月一周的伙食費。由此可見,肖斌的生活非常的拮據。
這種情況下,肖斌只好跑到父親的養老院,將押金退了回來,又去居委會借了一些錢,總共湊齊了1300元,于是他就帶著這1300元來到了醫院。
巨額檢查費用,成肖斌身上重擔
來到醫院后,肖斌在得知父親是因為心梗昏迷,這才陷入了危險。在向醫生了解檢查流程后,他才發現自己帶來的這1300元,是遠遠不夠的。
他坐在凳子上,每聽到醫生所說的一項檢查流程,他臉上的神色就會變得緊張一分。他甚至從自己破舊的背包拿出了兩瓶過去用剩下的鹽水,希望可以減少一些花費。
這時醫生詫異地問她:“你差這一點錢嗎?”
聽到這話的肖斌面露難色,非常無奈地說:“我差錢,我非常的差錢,為了給我的父親治病,我連父親養老院的押金都退了回來,才能在這里撐兩三天。”
這時肖斌接著說道:
“我的工資得等到每個月的十五號才發,所以我現在根本就沒有錢呀。”
在聽到肖斌的這些話后,醫院的醫生想辦法減免了一些需要檢查的項目。
但是對于肖斌而言,父親身體的各項檢查只是第一步,后續需要的醫療費用將會非常的龐大。
在經過種種檢查之后,醫生覺得肖斌父親的病情非常嚴重,再加上他所患的病癥較多。于是,醫生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給肖斌下了病危通知書。
對于肖斌而言,父親這一次能否挺過去是未知的,他的內心也非常的忐忑。
同時他也為自己的不爭氣而痛恨自己,因為此時此刻的自己身無分文,面對巨額的醫療費用,無能為力。
他心想自己現在要是能有一個可以商量這件事情的親人就好了,可這終究只是他的幻想罷了。
四處打電話,閉口不提借錢之事
于是他抱著自己的頭在醫院的長廊里,靜靜地坐了一會,在這期間,他不斷地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因為他知道以后家中的責任與重擔,還需要他去承擔,他不能畏懼,也不能退縮
只見他拿起手機,開始打電話,他首先打給了自己的店長,向他說明了自己現在的情況,并請了一個長假,向店長表示自己耽誤工作的歉意。
緊接著,他將電話打給了自己的好兄弟,只聽他對他的好兄弟說:
“你能把上次隨禮的錢暫時還給我嗎,我以后一定會給你補上,畢竟好兄弟的婚禮一生就只有這一次,但眼下的這種情況,我急需要錢,希望你可以諒解一下。”
大家都以為肖斌打電話是要向他們借錢,可誰知,他并沒有借錢,而只是要回了自己的隨禮錢,沒有去打擾剛結婚沒多久的好兄弟。
就在這個時候,肖斌的父親終于從昏迷中搶救了過來,被推出了搶救室。看著躺在病床上的父親,肖斌對著父親就是一通抱怨,他說:
“現在你這邊已經花掉了一千多元了,這些錢我都是從別處借的,養老院就有800元,我怕不夠就又向居委會借了500元,后面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呢。”
說到這里后,肖斌欲言又止仿佛意識到了什么,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向父親抱怨,于是他就讓父親好好休息,他來想錢的問題,讓他不要擔心。
正所謂“麻繩只挑細處斷,厄運也只找苦命人。”
在父親搶救的這段時間里,肖斌早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各式各樣的化驗繳費單令他心力交瘁。
出門籌錢,竟成為父子兩人永別
可是,肖斌告訴記者:經過此次父親重病,讓他意識到了親情的珍貴,他一定不會放棄對父親的治療。
到了夜晚時分,上海的天氣漸漸地轉涼,這時的肖斌身上只穿著一套短袖和短褲,以及一雙陳舊的拖鞋,他的小腿處,因為白天一天的奔波和勞累,變得非常浮腫。
但是對于這一切,肖斌一點也不在乎,他只希望自己父親能夠早日脫離危險。這時父親的主治醫生也叫他過去談話與溝通。
醫生告訴他:
“你父親現在的心梗指標不是非常的穩定,你要在照顧的過程中注意觀察你父親的心梗指標有沒有發生變化,間隔幾小時就要做一遍檢查,只有這樣,才能對你的父親做到時時刻刻地關注。但是這是一個持久戰,你需要準備足夠的錢。”
聽完醫生的話后,肖斌又喜又悲,高興的是,他從醫生的話語間聽出了父親還有被搶救過來的希望,傷心的就是,需要花費很多錢。
于是,肖斌立刻就將父親安頓了下來,自己只身一人去外面湊錢,可誰知,沒過多久醫院就打來了死亡通知的電話。
肖斌怎么也沒有想到,出門去籌錢,竟然變成了父子兩的永別。在醫院痛哭過后的肖斌,擦干眼淚,打算一改過去的生活狀態,好好生活,不讓遠在天堂的父親擔心。
珍惜當下,孝順父母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感慨,為什么命運會如此的不公,為什么厄運總是會去找這些苦命的人,為什么要讓一個經歷過悲慘童年的肖斌卻承受著一切,也許就如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所說的那句話:兄弟,這世上就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的確,這句話非常的有道理。
因此,我們應該趁現在,父母還沒有老去,父母還沒有被病魔纏身,我們就應該多陪陪他們,珍惜在他們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為了父母的晚年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努力賺錢。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父母永遠是生活中無條件對我們好,為我們奉獻的人了,他們的付出不計回報,也不計成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開心快樂。
都說壞脾氣往往留給了那些最親的人,的確很多時候,孩子們永遠都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總是與自己父母對著干,讓父母傷心失望。即便如此,父母還是會堅持對自己的兒女關心與期待。
因此,從現在開始,不妨多與父母說一說工作上的事情,即使他們聽得不是很懂,不妨多傾聽父母的抱怨,然后再安慰兩句,多為他們捶捶背,捏捏肩,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把自己的每一天都活成太陽,去照耀他們的每一天。
馬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