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幾天前剛做完CT檢查,僅僅因為換了一家醫院,就得重新再做。這是許多患者尷尬乃至“窩火”的經歷:看同一種病,跑不同的醫院,各家醫院CT、B超、血項等檢查結果互不相認,不斷重復檢查,單據攢了一堆,付出無數的精力和金錢,檢查結果卻都是一樣。其實,
幾天前剛做完CT檢查,僅僅因為換了一家醫院,就得重新再做。這是許多患者尷尬乃至“窩火”的經歷:看同一種病,跑不同的醫院,各家醫院CT、B超、血項等檢查結果互不相認,不斷重復檢查,單據攢了一堆,付出無數的精力和金錢,檢查結果卻都是一樣。
其實,對于大醫院的檢查結果,醫生是愿意拿來參考的。但至于完全認同其他醫院的檢查結果,醫生難免會有所顧慮。因為在法律方面,互認結果有可能帶來醫療糾紛。醫檢結果只對本標本負責,一旦因為誤差而出現醫療糾紛,通常只能由本院的醫生負責。醫生出于自保,互認會變得很謹慎。
另外,在技術層面,醫院各自選擇不同的信息系統,制式不一,接口不一,信息難以互聯互通,互為“信息孤島”。也就是說,同一個病人,不同醫院的檢查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醫生解讀也相應不同。來自外院的結果,本院的醫生也無法及時同檢查醫生進行溝通。容易出現誤診或者漏診。
在醫療制度方面,確實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按照醫保相關規定,藥品費用占醫療費用的比例,三級醫療機構控制在45%以下,而門診患者藥費比例不超過20%,其他的費用構成,就是處置費、檢查費等。為了達到這個藥占比的要求,醫生除了少開藥,開便宜藥外,也有可能通過多開檢查來達到標準。
連續做CT對人體有害嗎?
之前美國《消費者報告》曾經披露,一項研究結果顯示,CT掃描中的輻射每年會導致2.9萬人罹患癌癥。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首先,這個消費者報告并不是專業的學術研究期刊,可信程度并不可靠,也沒有相關的出處和研究報告,對此說法無從考證。其次,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種因素疾病,并不能說明,是CT這種單種因素的結果。
CT作為臨床常用的醫學影像檢查,檢查過程較為簡單,只需要耗時幾分鐘,對于大多數人來說,CT是一種安全、無創的影像學檢查技術。
普通CT檢查的X射線輻射劑量是受到嚴格控制的。盡管CT檢查有一定的輻射傷害,理論上,10mSv的輻射劑量可以導致終生患癌率增加0.05%,而一次腹部CT掃描的輻射劑量約為8mSv,一次頭部CT掃描的輻射劑量約為2 mSv。另外,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優化,CT較小的輻射劑量并不會明顯增加癌癥的發生率,不會威脅人體的健康。
那么連續做CT對人體有害嗎?其實,在臨床上選用這項檢查時,醫生也會嚴格選擇適應癥的。不是醫學需要的檢查,是不建議多次做CT的。但是如果為了查清病因,這些檢查所帶來的輻射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大家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未來,如何做到既不影響療效,又讓患者少花冤枉錢?一方面,要不斷構建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促進不同醫院的信息共享和醫生的有效交流;另一方面,要不斷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將醫生的收入和檢查收入分開,從根本上改變通過增加檢查費用拿提成的辦法。最后,患者還要多和醫生進行交流,避免重復檢查的幾率。
高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