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來聊聊這個2024年高考,今年可不一般,引入了AI監考系統。想想看,整個考場里,AI老師在監督著,任何小動作都可能被捕捉。這不,廣東和海南的考生可能要更加小心了,因為這AI監考不是蓋的,讓想作弊的都得直哆嗦!
從6月7日高考正式開始的那一刻起,不僅是學生們的大考,還是這項新技術的大考。尤其是在廣東和海南,這種AI監考系統的應用可謂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想必許多人都在想,這AI監考是個什么玩意兒?
首先,這玩意兒可聰明了。它不僅能監控考生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還能分析行為模式,比對旁邊的考生,看看這些小動作是不是作弊的前奏。一旦系統分析認為某個動作有作弊的嫌疑,立刻啟動審查程序,通知現場的監考老師進行進一步的人工復查。
這機器不僅眼睛亮,耳朵也特別靈。考場上的一舉一動,哪怕是小聲咳嗽或者筆落地的聲音,都可能成為審查的線索。就比如你在考試時不小心腿一抖,這AI可能就得盯上你一會兒,確保這不是傳遞暗號什么的。
但這技術雖好,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和擔憂。一方面,大家都贊嘆高科技給高考帶來的公正與安全;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這種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會不會侵犯個人隱私?畢竟,每個人都在機器的監視下,連一丁點私密的空間都沒有。
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有的人覺得這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產品,必須接受并適應。而有的人則擔心,自己的一些無意識動作會不會被誤判為作弊行為。比如有個網友就調侃道:“我要是在考場上打個噴嚏,AI會不會以為我在傳信號啊?”
隨著考試的進行,各種情況也陸續出現。有學生因為緊張,頻繁調整坐姿,被AI標記了幾次,雖然經過復查,確認沒問題,但這樣的經歷足以讓人心驚肉跳。還有的學生可能就是因為太過緊張,對AI的存在感到不適,影響了發揮。
正如亭長所言,技術化的高考監控確實提高了考試的公平性和安全性,但也給考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