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P2P行業迅速崛起,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有許多地方尚待完善,在強調網貸合規和資產風控能力建設之外,如何加強出借人教育成為當下越來越被關注的話題。
由于出借人對風險和收益匹配性認識不足、習慣剛性兌付,且部分P2P平臺崇尚“創新”背離信息中介的初衷,在網貸行業出現波動的時期,風險問題更容易集中暴露。為了降低這些隱患,一些平臺將出借人教育作為日常工作進行普及,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出借人教育依然任重道遠,需要生態各方共同努力。
需要明確的是,P2P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平臺擔當的是借款人和出借人雙方信息撮合的角色。P2P用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理財用戶,P2P出借項目也非由金融機構發行或銷售的理財產品。按監管要求,P2P平臺不得對所出售的產品提供任何增信服務及收益保障承諾。網絡借貸風險,需要由出借人自行判斷,平臺承擔對借款人及借款債權盡職調查的責任。
為了降低風險隱患,一些平臺早已將出借人教育作為長期性的工作進行普及,開展出借人教育,既是平臺應該肩負的責任,同時可以引導出借行為相對安全高效,彰顯平臺品牌公信力。
經觀察發現,當下平臺的出借人教育分為線上、線下兩種形式。
線上除了通過平臺官網、APP、微信號等方式外,部分網貸平臺也積極拓展其他渠道,向用戶傳遞金融知識以及政策解讀分析。
比如,積木盒子在QQ群、微信群,每周推出“周一見”的交流活動,公司高管線上答疑,與投資人保持溝通。
在線下方面,出借人見面會以及邀請出借人前往平臺實地考察等方式近年來同樣受到越來越多平臺重視。
積木盒子的“同城會”、“觀察團”就是其中代表。特別是“觀察團”活動,平臺邀請出借人深入查看平臺核心信息,在簽署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出借人可以了解到平臺后臺運營數據、觀摩風控系統操作運行,查閱平臺對其已投債權的盡調資料等。這些方式讓出借人與平臺直接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增強平臺透明度,促進風險宣導的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行業波動的情況下,對于提升出借人信心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實際上,要進行出借人教育,前提條件是營造一個真正信息透明,公正公平的網貸環境。
在這一點上,網貸行業協會也一直在行動,督促平臺加強信息披露,將風險和收益情況真實地傳遞給出借人,讓出借人及時做出準確判斷,有助于提高行業透明度、降低風險隱患的發生,進一步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據了解,作為協會中的“國家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已逐步建成較為完整的數據統計和風險監測體系,具備了宏觀和微觀監測相結合的能力,行業基礎設施和專業優勢明顯。
2017年6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建設了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并順利投入運行。截至6月末,已有119家網貸類會員機構接入平臺,定期對外披露機構信息和運營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建立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長效管理機制,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于2016年9月啟動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下簡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截止2018年4月20日,收錄自然人借款客戶4,200多萬個,借款賬戶累計1億多個,入庫記錄4.2億多條。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實現了對開展個人借款業務的網貸、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等會員機構的全覆蓋。
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出借人的良好出借習慣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鑒于出借人和平臺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性,相對于數量龐大的活躍出借人群體,平臺通過各種渠道能影響到的網貸出借人數量仍然有限。積木盒子CEO謝群也指出,出借人對主流行業第三方信息和評級關注得不夠多,容易被不專業的自媒體所引導。另外,有些出借人盲目追風“名人”,包括對金融行業毫無從業經驗的名人,他建議,監管可以交叉檢驗信息披露和資金流向的真實性,以及品牌宣傳的規范性,對不當宣傳進行告誡。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