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宗教藝術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唐卡就是這棵大樹開出的最耀眼的花朵。它熔宗教藝術的神圣肅穆、民間藝術的純樸自然與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為一爐,開放在青海高原,無拘無束地展示著獨特的文化氣質和內涵。
唐卡即藏式卷軸畫,是一種便于懸掛、易于收藏的畫種。
作為藏族傳統的繪畫藝術,唐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標準化的繪畫形式,統一的尺度、規范的人物造型以及山水花鳥的處理、畫面空間的布局、色彩線條的選擇運用等,都已經達到了程式化的水平,不可隨意更改。
每一幅唐卡都是飄落在畫布上的魂。 當你盯著一幅精美的唐卡,看得如癡如醉的時候。
最初的感覺是高深莫測,但看得越多,就會感到畫布上的精美圖案是漫天飛舞的智慧凝聚而成,其中包羅了藏民族對神靈的親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命本身的追問、對未來幸福生活的追求……
唐卡題材極為廣泛,常見的有釋迦牟尼、文殊、觀音、白度母、羅漢、護法神以及各時期有名的高僧等。按使用的顏料和畫面背景,則分為彩唐、金唐、銀唐、紅唐、黑唐、珍珠唐等。
在繪畫技巧上,唐卡類似于漢族的工筆重彩,一般采用單線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塊填勾的手法,構圖則講究散點透視。
畫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樓臺亭閣、各種鳥獸等都繪制得細致生動、色彩艷麗。
特別是一些被夸張變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鮮明,形態各異,有的靜坐,有的狂舞,有的微笑,有的憤怒,有的和善慈祥,有的青面獠牙,千變萬化,各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