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漢未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陳留陳瑀、北海徐干、汝南應玚、東平劉楨七人,同聲相應,最見名目。“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是以后世號為“建安七子”。
孔融字文舉,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少有異才,好學博覽,在朝為虎賁中郎將。
值董卓擅權廢立,每對答輒有匡正之言,犯忤權臣,出為北海相。在鎮(zhèn)六年,頗著治績。領青州刺史,入朝為太中大夫,為人高世直情,名重天下。在朝見曹操雄詐漸著,故發(fā)辭偏宕,多至秉忤、侮慢。曹操既積嫌忌,遂以誹謗朝廷罪,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
阮瑀字元瑜,河南尉氏人。少時受學蔡邕,文思敏捷,頗受賞識。懂音律,能鼓琴。建安中都護曹洪欲使掌書記,阮瑀終不為屈。曹操雅聞其名,征為丞相倉曹椽屬,徒軍謀祭酒,掌記室。其表章書記妙絕當時,于時軍國書檄皆出自阮瑀、陳琳之手,享年約四十八。
陳琳字孔,江蘇鹽城人。早年任大將軍何進主薄,嘗諫阻何進召戎,未被采納。及董卓進京肆虐,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其書記表章有譽當世,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文》,壯有骨鯁。袁氏覆亡,曹操憐愛其才,署為司空軍師祭酒,與阮瑀同掌記室,軍國書檄多出二人之手。徒丞相門下督,于丁酉大疫染疾去世。
徐干字偉長,山東濰坊人。少好學,發(fā)憤忘食,下帷專思,以夜繼日。至弱冠五經(jīng)悉裁于口,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有逸氣,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征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轉任五官中郎將文學掾,于建安二十二年染瘟疫去世,時年四十八。
王察字仲宣,山東微山人。出身名門望族,為太尉王龔之孫,司空王暢之子。少有才名,為蔡邕賞識,辯論應機,善屬文。朝廷征辟為黃門侍郎,因局勢混亂而未上任。南下依附荊州牧劉表,而未受重用。曹操南征,劉琮舉荊州投降,王粲歸于曹操,為曹操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魏國建立,任侍中。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從曹操南征孫權,北還途中去世,終年四十一。
劉楨字公干,山東寧陽人。“博學多才,警悟辯捷”。受曹操征辟,為司空掾屬,轉平原侯庶子,徒五官中郎將文學掾。其五言妙絕時人,號為文章之圣。曹丕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劉楨獨不視。以不敬之罪下獄,減死輸作,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染瘟疫去世,時年三十八。
應玚字德璉,河南項城人。出身書香門第,擅長文賦,和而不壯,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華足以著書。生逢亂世,美志不遂,游歷鄴城,為曹丕、曹植敬重。征為丞相掾屬,轉平原侯庶子,遷將軍府文學。于大疫之年,染疾去世。
以上七人,皆博學多才之士,生逢漢末亂世,以文采蜚聲鄴中,然隨波逐流,與世浮沉。唯孔融嚴氣正性,其足以動義慨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跡,事隔于人存,代終之規(guī),啟之于身后。”雖致覆折,而不失為一時仁人志士,視王粲、陳琳、徐干、應玚、阮瑀、劉楨之輩,不可同日而語。
金龍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