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東北軍閥
東北軍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奉軍。1929年,東北軍被蔣介石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約30萬人,由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統轄?!熬拧ひ话恕笔伦儠r,執行蔣介石的對日本侵略不作抵抗的政策,退入關內。1935年被蔣介石集團調至陜甘一帶進攻紅軍。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事變后,張學良被蔣扣留。此時有51軍、53軍、57軍、67軍、49軍、騎兵軍共6個軍。1937年3月,蔣介石強令東北軍調至河南和安徽,將其瓦解改編吞并。
西北軍閥
西北軍民國史上有兩個西北軍,一個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可稱為大西北軍或前西北軍;一個是楊虎城的17路軍,可稱為小西北軍或后西北軍。大西北軍中,又分正宗西北軍和雜牌西北軍,國民一軍可稱為正宗西北軍,國民二、三軍和后來加入的部隊只能算雜牌西北軍。大西北軍曾經輝煌一時,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下轄九個方面軍,參加北伐。后與蔣爭斗失利被改編為29軍和26路軍。
17路軍被稱為西北軍,隊伍達到6萬多人,西安事變后17路軍撤消,縮編為38軍。
馬家軍閥
馬家軍馬家軍的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不論是在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時期,他們均能在承認中央政府權威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在西北的獨立地位。同時,他們也反擊一切試圖損害其獨立地位的外部勢力,無論是中國工農紅軍的西路軍,還是抗戰中的日本軍隊??箲鸨l后,馬鴻賓部編為八十一軍,馬鴻賓升任軍長,所轄仍為原部隊三十五師和一個獨立第三十五旅。
桂軍軍閥
桂軍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稱,至1928年第二期北伐前,陸續發展成為第7、第13、第15、第18,第19軍,。“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后,除原有部隊外,新建第31、第48、第84軍,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擴編為第11、第16、第21集團軍。
晉軍軍閥
晉軍也叫晉綏軍事集團,閻錫山是該集團領袖。北伐戰爭時期,閻錫山把晉軍編為三個軍團,共轄12個軍,17個師,12個騎兵師,7個獨立旅,共擁眾20余萬人。晉軍的編制接近奉軍,其軍隊組織和調動都非常秘密,閻錫山的統御術自有一套,保密防諜工作都做得很好,所以他能保持山西一省的完整。晉綏軍的戰斗力就是以傅作義的三十五師及其后來發展為三十五軍為典型代表。
滇軍軍閥
滇軍西南地區軍閥派系之一,首領以龍云為代表,1937年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商討抗日御侮大計。會上,云南省主席龍云請調本省部隊開赴前線參加抗戰。蔣給予六十、五十八軍兩個軍番號。六十軍(182、183、184師)于1937年重陽節在昆明誓師出發,徒步行軍1000多公里,經貴陽到長沙。魯南臺兒莊會戰,滇軍用血肉之軀抗擊了敵人兇猛的進攻,前面的打光了,后面的又勇敢地沖上去。滇軍中沒有人因膽小而退卻,也沒有人因怕死而逃跑,只有戰死。據統計,8年抗戰,云南地處后方,但龍云先后派遣滇軍20多萬赴抗戰前線,滇軍經歷各重大戰役20余個,傷亡官兵共計10余萬人。滇軍,以它悲壯的犧牲和輝煌的勝利而載入20世紀中國抗日戰爭的史冊。
川軍軍閥
川軍首領代表為劉湘,1935年3月編制有20軍、21軍、23軍、44軍、28軍(改45軍)、29軍(改41軍)、新6師共170個團。在長達8年的抗戰中,川軍先后有6個集團軍另兩個軍一個旅出川抗戰,約占全國軍隊總數的2/10,是除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同時,還征壯丁300萬人補充抗日隊伍,約占同期全國征壯丁數的1/5,為全國各省之冠,以致當時前線有“無川不成軍”之說。為了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川軍將士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余人。
黔軍軍閥
黔軍首領為王家烈。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黔軍陸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8月,袁祖銘為北伐軍左翼軍總司令,所轄為4個軍(9、10、25、43軍)、1個直轄師和3個直轄旅。紅軍時期有口號:滇軍黔軍兩只羊,湘軍是條狼,廣西猴子是桂軍,兇似老虎惡似狼。
湘軍軍閥
湘軍主要頭目何健,國民政府時期的湘軍由舊湘軍演變而來。北伐開始時的8個軍中有三個軍屬湘軍。
粵軍軍閥
粵軍抗戰初期,編成第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軍,抗戰后期增編暫二軍。但抗戰后的粵軍其實只能算作半中央半地方軍了。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