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而作為新晉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撫州值得打卡的地方絕不止大覺山一處,值得被記住的也絕不止“才子之鄉(xiāng)”這一個名頭。就拿撫州的中心城區(qū)-臨川區(qū)來說,這個充滿了“才氣”的地方,也同樣散布著各種驚艷的打卡地。
來到一個新地方首先必打卡博物館,幾乎成了我每次旅游不變的規(guī)律,這是為了接下來的旅途能看得更明白。
撫州市博物館位于臨川中心區(qū)域文化廣場西面,是21世紀后建成的一座新館。
撫州市博物館里的內(nèi)容大致框架跟絕大多數(shù)博物館差不多,配上相對應的文物以及圖文,先是從撫州的歷史開始介紹,然后是臨川的專屬文化。
當然也少不了紅色文化部分,因為撫州曾經(jīng)是工農(nóng)紅軍反圍剿的重要戰(zhàn)場。
就地市級博物館而言,撫州市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并不算多,但內(nèi)容相對還算全面。
這里能快速了解撫州的歷史以及文化,不僅適合文博愛好者參觀,也適合中小學生的研學拓展活動。
從小學到中學的教科書當中,王安石應該是“戲份”最多的臨川名人了。
他留下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以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等經(jīng)典詩作,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尤其是他的變法,使得北宋短時間內(nèi)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弱雞”的局面。
雖然后來在守舊派的打壓下導致變法失敗,但這一舉動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如果你是一名歷史愛好者,來到臨川一定要來打卡王安石紀念館。
這里不僅能更全面地了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的生平,在規(guī)模上打造得也很有園林范兒,同樣適合休閑、賞景。
要說臨川的頭號歷史名人是誰,那一定是湯顯祖了。
這位拿來對標莎士比亞的明朝戲曲家,留下了著名的《牡丹亭》等“臨川四夢”戲劇作品,并且影響至今。
著名媒體人楊瀾也由此策劃出了《尋夢牡丹亭》大型文藝演出,為撫州旅游注入了新元素。
撫州的文旅宣傳語“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就是拿湯顯祖來做標桿的,可見湯顯祖在撫州的歷史文化領(lǐng)域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得不說湯顯祖紀念館打造得十分氣派,一共有3層,分別介紹了湯顯祖的生平、代表作和戲劇相關(guān)知識。
還有我國不同戲種像粵劇、昆曲等對湯顯祖代表作的演繹方式,過去對戲曲了解不多的人來到這里也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
位于撫河岸邊的擬峴臺,外觀跟滕王閣有那么點相似,然而它也一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擬峴臺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間,歷來都是臨川第一勝景,王安石、曾鞏、陸游等歷代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詩篇。
如今的擬峴臺已是第八代樣貌,高49.9米,大概16層樓的高度。
登臺遠眺,東面的母親河-撫河依舊緩緩流淌,西面的臨川城區(qū)已是繁華一片,不由得吟起南宋詩人曾豐的那句“占斷江西景,臨川擬峴臺”。
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片“臨川第一大湖”是為了紀念湯顯祖而得名了。
不過夢湖并不是天然形成,而是在撫河支流-鳳崗河的一段進行了人工拓寬。這是由于夢湖所處的地塊原先處于低洼地帶,每到夏季多雨時節(jié)就會發(fā)生內(nèi)澇。
如今的夢湖已是臨川城區(qū)的生態(tài)型景區(qū),在2014年還被評上了國家AAAA級景區(qū)。
夢湖的一切景觀都以“夢”為名,有夢橋、夢亭、夢園等等,全是根據(jù)湯顯祖“臨川四夢”的情節(jié)而打造,既有自然風光的美,又富有文化氣息。
在夢湖以北就是撫河一級支流臨水(宜黃水與崇仁河交匯而成)與撫河的交匯處,這地方這兩年打造了一處新的濕地公園-三江濕地公園。
在這里可以看到鳳崗河、臨水、撫河三條河流相交匯的夢幻場面,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到這里玩航拍。
這個地方名字聽起來感覺很普通,但這里環(huán)境真的不錯,在2013年就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這里最顯眼的地標就是三元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名人雕塑園位于撫河支流-鳳崗河東岸的臨川區(qū)中軸線上。
這里有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陸九淵等66位撫州古今名人的雕像,不僅是千年臨川文化的縮印,也是撫州的歷史畫卷。
名人雕塑園范圍很大,這里不僅適合旅游觀光,也同樣適合健身。
行走在這里的游步道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跑步者從身邊經(jīng)過,一邊鍛煉一邊賞景,也是一種享受。
臨川不僅有王安石紀念館,還有一處以王安石為主題打造的市民公園。
安石公園所處的位置在撫河支流-宜黃水中的一處河心洲。這片河心洲的前身叫“中洲公園”,是1978年上頓渡鎮(zhèn)居民全民挑沙后改造而成的。
2008年-2012年,臨川區(qū)將上頓渡水上公園改造成安石公園,公園南端是王安石雕像,公園北端有座當?shù)厥忻衲季杞ㄔ斓呐R文塔,中間還有一座美術(shù)館。
環(huán)島沿岸翠柳成蔭,鍛煉的市民三五成群,或是徒步,或是騎行,一邊欣賞著沿河風光,一邊談笑風生,好不自在。
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才子的臨川,自然也少不了書院文化,不過很多書院都因為各種原因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
近年來,臨川斥資2.8億元,重建了當?shù)刈罹咭?guī)模的書院-臨汝書院,2021年8月底正式開放參觀,成為當?shù)赜忠惶師衢T打卡地。
臨汝書院這個名字取自臨川的兩條主要河流。
臨,即“臨水”,就是宜黃水與崇仁河交匯后的名稱;汝,即“汝水”,是撫州母親河-撫河的古稱。
正是這兩大河流,孕育了歷史悠久的臨川才子文化。
初建于南宋年間的臨汝書院,這次重建讓臨川的才子文化有了寄托之所。
書院內(nèi)設(shè)有臨川名人館、文化館等各種展廳,記載了臨川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演變。
書院外觀采用了宋朝的建筑風格,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這里的夜景也是相當華麗。
靈谷峰距離臨川城區(qū)約12公里,300多米的海拔也許在登山愛好者眼里不值一提,但也足夠登高望遠了。
站在山頂可以遠眺臨川城區(qū),尤其是日落時分,風景更是美到炸,落日余暉下流淌的撫河,正應了那句“長河落日圓”。
如今的靈谷峰不止是看自然與人文風光,近幾年也新打造了不少玩樂項目。
像玻璃觀景臺、天空之鏡、高空秋千、七彩滑道等等,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很多人周末及節(jié)假日都是拖家?guī)Э趤淼竭@里玩耍,在賞景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一回玩樂的刺激。
如果要從臨川所有的景區(qū)景點當中挑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定是文昌里。
這些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瘋狂打造歷史文化街區(qū),文昌里是其中最有質(zhì)感的一處。
因為文昌里與其他完完全全新造的街區(qū)不同,這里可是有實打?qū)嵉臍v史遺留建筑:
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玉隆萬壽宮,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文昌橋、圣約瑟大教堂,1200多年歷史的水利灌溉工程-撫河千金陂,還有千年古剎-正覺寺等等。
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qū)將這些歷史遺留建筑串聯(lián)起來后,景區(qū)的范圍比想象中大得多,沿街都是古風建筑,有各種小吃店、文創(chuàng)店。
晚上這里的夜景也是相當華麗,還能看上一場《尋夢牡丹亭》文藝演出,如果真要細細參觀文昌里,用掉一天時間也值得。
這樣看來,臨川能打卡的地方實在是多,光是這10處感覺一個周末都不夠逛的。
如果你來到撫州,有足夠的時間在臨川逗留,不妨把這10個地方全都走一遍,看看真實的臨川與你想象中有什么不一樣。
陳楠林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