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徐階,作為明嘉靖時期的最后一任首輔 ,他在歷史上最大的功績就是扳倒了大奸臣嚴嵩,計殺其子嚴世蕃。
在他45年的為官生涯中,有差不多15年的時間都在嚴嵩的排擠與打壓中僥幸圖存。
他總是擺出一副做小伏低的姿態,以柔克剛地徐徐展布他的策略,他也不介意在非常之時采取非常之法,他像一個在黑暗中蟄伏的忍者,一個表里不同的雙面人物,慢慢等待一個時機,一擊中地。
只是,當擺脫黑暗,揭下面具時,是否早已面目全非?
誰也不是天生的情緒管理大師,徐階年輕的時候也很沖動。
嘉靖帝為了拓展自己的為政業績,在改制禮儀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繼改分祀天地后,又提出要修改孔子的王號,降低祭祀孔子的禮儀。
凡是參與討論過是否要分祀天地的大臣都知道,嘉靖只是表面上征求你的意見,實際上他決定的事是一定要辦成的,所以這次修改孔子的王號禮儀,沒有人反對,也沒人去找那個不痛快。
只有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徐階年輕氣盛,上表反對,還跟當時的內閣首輔張璁鬧得很不愉快。
沖動勢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徐階不僅丟了在京城的好工作,被貶到遙遠的福建延平,而且在這個節骨眼上,妻子病故,徐階只能草草料理了妻子的后事,將2歲的幼子托付友人后,獨自上任。
外放為官的日子一轉眼就是十年,等他再次回到京城時,朝堂上已是另一幅光景。
嘉靖不愛禮制,改玩修道了,但他依舊還是那個君威至上的皇帝,犯顏直諫的人依舊沒有好下場,相反積極寫青詞的人才能榮獲恩寵,加官晉爵。
最得嘉靖心意的當屬內閣首輔夏言和禮部尚書嚴嵩,且后者儼然已有了反超之勢。只是夏言根本不是嚴嵩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 竟連性命都輸沒了。
有了前車之鑒以及眼前血淋淋的例子,徐階要想在京城立足,就必須與嚴嵩搞好關系。但徐階又不愿成為嚴黨,與之同流合污, 便退而求其次,與嚴嵩聯姻示好,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嚴嵩的孫子。還以倭寇騷亂為借口,把老家的房產搬到嚴嵩的家鄉去, 硬要與嚴嵩做一個半路同鄉。包括跟嚴嵩之子嚴世蕃的關系,徐階也是積極維護,處處謙讓。
但嚴嵩不是好糊弄的,他是一個憂患意識很強的人。他自己是靠諂媚上位,是以對其他獲得嘉靖寵信的人都格外警惕,覺得都是他潛在的威脅,生怕哪天就取代了自己。
徐階就很有威脅。徐階回京后工作努力,一路上進,本來已經是吏部尚書的候選人了,就因為青詞寫得好,嘉靖舍不得這樣的人才為國效力,特意把徐階晉為禮部尚書,好有時間隨侍左右給他寫青詞。
而且徐階還有一點讓嚴嵩很介意,就是徐階是由夏言提拔上來的,又不愿依附嚴黨,這屬于政治派別的對立,所以嚴嵩很難對徐階放心。
不僅不放心,嚴嵩逮到機會,就想打壓徐階,有三次徐階都是驚險逃脫。
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八年,皇太子剛加冠禮就死了,嘉靖非常傷心,道士陶仲文編出了一個“二龍不相見”的讖語,替嘉靖找到了太子意外去世的理由。嘉靖深信不疑,決定不再立太子,也不要再見兒子。
但國本不定,人心不安。這是擾亂封建秩序的大事,連徐階也坐不住了,幾次三番奏請嘉靖早立太子。
嚴嵩最擅長挑撥嘉靖的疑心,他跟嘉靖說,“徐階哪兒都好,就是有二心”。
本來嘉靖對徐階的奏請已經很不滿了,嚴嵩又把徐階的行為解讀成事君不忠,要不是徐階平日表現不錯,這句話足以要了徐階的命。
徐階自己也是膽戰心驚,只能更加努力寫青詞,討好嘉靖,這才讓嘉靖消氣。
經此一事,更讓徐階明白,要想不被嚴嵩整死,只能拼命討好嘉靖。
第二次是勾結蒙古的大同總兵仇鸞東窗事發,給了嚴嵩攻擊徐階的機會。
仇鸞因勾結蒙古,干了幾件“出彩”的事,讓嘉靖誤以為他很厲害,寵信了一段時間。
后來事情敗露,嚴嵩覺得當初仇鸞得勢時,常和徐階一起在御前值班,沒準可以參徐階一個知情不報,或是其他有勾連的罪名。
不過,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仇鸞的罪狀就是徐階密奏揭發的,瞬間使他的壞心思胎死腹中。嚴嵩得知后,自信心備受打擊,對徐階也更加忌憚。
第三次是給事中吳時來、刑部主事張翀、董傳策三人彈劾嚴嵩父子,這三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跟徐階關系密切,不是徐階的門生,就是徐階的同鄉。一下子讓嚴嵩反客為主,說他們是受徐階的指使,是結黨,是構陷。
這次嚴嵩對徐階的攻擊相當致命,讓人很難相信徐階沒有參與其中,嘉靖也覺得,嚴嵩已經那么大年紀了,徐階再熬一熬也就是了,何必如此呢!
事實上,徐階的確沒有參與,好在這三人沒有屈打成招,也多虧錦衣衛指揮使陸炳暗中幫助,沒有牽連到徐階,徐階再次脫離險境。
隨著徐階一次次化解危機,他在嘉靖心中的份量也在逐漸提升,成為僅次于嚴嵩的內閣次輔,實力相當,兩人誰也奈何不了誰。
不過,緊接著發生的永壽宮火災,使二人拉開了差距。
永壽宮是嘉靖居住的地方,嘉靖肯定是希望重建的,但國庫連年入不敷出,嚴嵩也湊不出那么多銀子給皇帝蓋房子,再說紫禁城 那么多房子可住,便建議嘉靖換個地方住。
而徐階和他的兒子徐璠仔細研究了圖紙,認為可以用剩余的建筑材料營造,既不用花很多錢,又能很快建完,嘉靖一聽大喜。誰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就寵信誰,自此,嚴嵩父子的地位開始動搖。
徐階扳倒嚴嵩的最后一步棋,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徐階深知方士之言最能影響嘉靖的心理,便推薦給嘉靖一個叫藍道行的道士,里應外合讓嘉靖以為此人能預言禍福。
然后利用藍道行之口告訴嘉靖,嚴嵩是個大奸臣,當除之。嘉靖對嚴嵩已是有所嫌棄,又有后起之秀可以替代嚴嵩的價值,是故懲辦嚴嵩就沒有那么難了。
在給嚴世蕃定罪時,徐階再次抓住嘉靖的心理。主張避開陷害忠良的罪名,畢竟忠良都是皇帝下旨處死的,不能讓嘉靖在處置嚴 世蕃的同時,變相要嘉靖承認錯誤,只會適得其反。應該把罪名的重點放在嘉靖最痛恨的通倭和犯上這兩點,這樣嘉靖就不會手下留情了。
在揣摩嘉靖心理方面,徐階是得了嚴嵩的真傳,毫不遜色。
徐階扳倒專政二十年之久的嚴嵩后,成功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新一任最有權勢的內閣首輔。
也許是因為嚴嵩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太壞了,都想除之后快,此番徐階扳倒嚴嵩,完成了所有人想而不能的事,所以徐階一下子就成了士大夫口中深挖大明毒瘤的“賢相”。
賢相徐階上任后,都做了什么呢?
首要的就是全面推翻大奸臣嚴嵩的所有政治舉措,清算嚴黨,即使是抗倭功臣胡宗憲之流也不能豁免,畢竟朝野上下都要出一出惡氣。
徐階自己提出的政治宣言,也是與嚴嵩完全相反,他主張“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
意思是他不會像嚴嵩一樣,一手遮天,還是要以皇帝為尊,各部門同心協力,他要充分放權,以顯示自己的開明和公正。他還把 這三句話做成標語掛在辦公室的墻上。
然而徐階真的會放權嗎?一個被權勢壓制了十幾年的人,一朝得勢,真的能如此云淡風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或許徐階真的是習慣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嘴上說的不專權,實際上內閣其他成員都是他精挑細選,對他恭謹尊敬的,他仍然是朝政的唯一決策人。
而一旦出現一個另類的,徐階同樣也是會排除異己的。
這個另類就是高拱。高拱最初是很得徐階賞識的,也是徐階推薦他進入內閣的。官場上向來講究座師與門生的關系,徐階比高拱 年紀大,進入官場早,對高拱又有提攜之恩,在徐階眼中,高拱就是他的門生。
徐階推薦高拱入閣是希望高拱能做自己的好幫手。只不過,高拱這個人能力強,與徐階的為政理念也不同,不甘心只做徐階的陪襯。且高拱性格很直,說話辦事不懂得留有情面,與徐階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形成水火不容的局面。
不過,高拱畢竟是朝堂新秀,勢單力孤,不敵徐階,最終還是敗下陣來,罷職歸鄉。
如此專權強勢的徐階,他的政績又是如何呢?
言辭直率的海瑞用四個字評價徐階,“甘草丞相”。
甘草作為一味中藥材,什么病都能治一點兒,但不能作為主藥,只能稍微改善些許口感。海瑞的意思其實就是,徐階這個丞相,有他沒他都行。
徐階任首輔7年,的確沒有什么功績。你看他的政治宣言就知道,他把所有人都安排得挺好,自己沒啥事干。
這里面固然有徐階主張恢復祖制,不贊同有大變革的緣故,還有就是徐階的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保住權勢上面。
嘉靖在位時他要求天天去嘉靖住的西苑值班,甚至不想因閣事耽誤,他生怕離開了嘉靖,被嘉靖疏遠,被嘉靖疏遠就意味著權勢不穩。
到了穆宗繼位時,由于穆宗比較親近宦官,徐階又將宦官視為自己的假想敵,得罪了不少宦官勢力。
其實,徐階在穆宗即位之初,權勢已堪比嚴嵩了。
作為先帝寵信的老臣,新君對徐階也是寵遇有加,他的兒子徐璠任正三品的太常寺卿,父子同朝,可比嚴嵩父子。
徐階雖不像嚴嵩一樣結黨,但經營多年,朝中門生故舊眾多,士大夫又向來趨炎附勢,多依附在其門下,聽他差遣。
另外,徐階也貪財,從前在嚴嵩手下,他美其名曰若不貪,反而顯得嚴嵩特別貪,故作清高,不利于虛與委蛇。
但徐階任首輔后,雖然他自己不納賄,卻縱容自家子弟橫行鄉里,大量兼并土地,徐家占地多達二十四萬畝。
隨著徐階的專權漸漸顯露,得罪的人的增多,徐階曾經曲意逢迎嚴嵩的手段也漸漸不被人所接受,都成了徐階的把柄。最終徐階也只能稱病求去。
徐階退休后,高拱重回內閣,時移世易,高拱立即對徐階展開報復性攻擊,彈劾徐階在嘉靖生前曲意逢迎,在嘉靖死后,擬訂的嘉靖遺詔卻把嘉靖說的一無是處,不僅兩面三刀,還將穆宗置于子 言父過的境地,再加上徐階三子在家鄉的所作所為,大有將徐階趕盡殺絕之意。
而曾經幫助徐階驅逐高拱的小人們,此刻又轉向攻擊徐階。
徐階每天都處于擔驚害怕的精神折磨中,甚至一度想自殺求解脫,后不得不以兩朝元老之尊,言辭卑微的寫信求高拱放過,這才使高拱收手。
這就是嘉隆時期的官場,徐階雖然扳倒了嚴嵩,但似乎本質上他二人又沒有什么不同,權勢使人迷醉,身處其中,誰又能做到獨善其身呢?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