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5、《魔胎》
全網刪減七分鐘才能播,你說看不好看。童年的陰影,電影劇情和創意很有特色,水平很高。斷片似的卡影,跳躍的一兩處驚悚鏡頭,總體上凹出驚悚的電影,劇情懶散,收尾倉促,一種純純被騙的姿勢。
14、《力王》
沒想到尺度能有這么大,本來想看藍乃文其他作品,發現《力王》居然是他的最后一部,實在是可惜。每個橋段都非常有力量,有爆點,又極其血腥。很難想象能放大人的惡和暴力到這種地步。實在精彩。這種畫風的cult片已經見不到了,你知道血漿道具很假,但還是忍不住看下去。
13、《人蛇大戰》
童年一萬遍陰影,人與蛇的冤冤相報何時了,沒有一方覺得自己有錯然后懺悔結束,反而是報復層層加碼,到最后大蟒蛇跟罪魁禍首一起著火同歸于盡。 其中蛇的描寫非常寫實。錄相廳感覺,現在看就一般以下了,蛇太假。
12、《畫皮》1966版
大部分《聊齋》改編的電影都亂七八糟的,這種走傳統路子的作品反而是少數。 另外,佩服那個年代尺度大,換做現在恐怕過不了審。可能時代不一樣了吧,而且拍攝也比較老舊了就沒有現在來看就沒有覺得很恐怖,前后有一些人生哲理的點題,中間劇情比較拖沓,我是三倍速看的都覺得慢。
11、《毒吻》
中式做作舞臺劇劇本,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今天看來三觀極其不正,三從四德,令人不忍卒視。男孩隱喻了我們人類自身,我們一直在自殘,卻因為沒有痛感而并不在意。 破壞環境就是一種自殘,而我們最終會走向毀滅,這是電影所要傳達的環保意識。
10、《青銅狂魔》
無論是穿行于雕像叢中,還是用劍劈門,都看得出導演對庫布里克的喜愛與模仿,而心理學催眠術對破案的使用,當年在國內影視作品里也很超前了。雖然劇情拉胯,但是盔甲、青銅劍、執法者這樣的組合真的棒,前面音效和氛圍太爽了,就是結局爛的可以。
9、《聊齋》1988版
只覺得蒲松齡真厲害,有這么多奇思妙想的故事,雖然故事短,但還有轉折,有起有落。這一版很經典,制作上完全不輸給87版的紅樓夢。片頭的鬼魅音效真的是我童年陰影,小時候一聽到就趕緊躲到門后面不敢出來。
8、《黑樓孤魂》
現在看配樂、表演都有點夸張、故弄玄虛,不過放在當時,應該確實已經很不錯了。結尾的反轉還是有點意思的。據說是中國第一恐怖片,嚇死過人,看完后意料之中不覺得恐怖,倒是有點好奇,結尾把一切異常歸咎于精神病人的臆想來規避鬼片有鬼這個手法是不是本片首創。
7、《圣·保羅醫院之謎》
我心中的國產懸疑反特經典老片之一,與《405謀殺案》并駕齊驅。甚至細聽兩部懸疑驚悚電影的配樂都是如出一轍一脈相承,導致兒時陰影的我不敢在狂風暴雨打雷閃電的雨夜上廁所。除去一些技術手段,就電影拍攝本身來說,今天的國產恐怖片和這部90年代的作品比,是倒退的。
6、《山村老尸》
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就手突然升起戴鐲子那段有點嚇人,其他也還行。這部片在我的兒時和現在,依舊是每次都能嚇到我!日本恐怖片風格影響香港,無論是貞子式的妝發,還有部分驚嚇鏡頭。童年陰影系列,這人美就是渣男鑒定大師,嘻嘻喜歡那個杰克干嘛?真是搞不懂。
5、《尸憶》
雖然恐怖的場景基本都靠跳嚇來完成,但冥婚這個中國古代習俗題材本就比較討巧,兩條故事線最后完美結合,這一部算是完成度比較高的電影了。兩個人物故事相互穿插,最后的結合也很巧妙,化妝和演員的演技都值得稱贊。不得不說,涉及到民俗的恐怖電影,真的會讓人覺得恐怖。
4、《咒》
拍攝視角很有意思,第一人稱很有代入感,沒有實際的嚇唬人,但是又讓人心里發毛,只不過劇情為了節奏的加快,難免剪輯較碎,失去了些電影感,但是美術音效十分出色,不說究竟是不是這個十年最好的華語恐怖片,但至少是這個十年最有影響力的華語恐怖片。
3、《詭絲》
導演曾經做過《雙瞳》和《三更回家》的編劇,對于臺灣恐怖片來說氣氛營造的已經算不錯了,能看到一些日本恐怖電影的影子,情節完整,卡司強大。而且沒有故意為了恐怖而恐怖。還蠻有意思的一部電影 ,片尾的線也很有小心思。
2、《阿嬰》
像是舞臺劇般的布景和表演方式,節奏慢得很文藝,配樂很詭異,解讀空間很大,難以想象是1990年的電影,比現在的大多數電影來得前衛和耐人尋味。用羅生門的敘事結構來講述沖破禮教束縛的故事,加上日式美術風格與背景似有若無的呻吟聲,更顯妖艷和詭異。
1、《雙瞳》
十這片故事的新潮設定現在看來并不過時,而且把本土宗教玄學文化和現代社會融合得還挺好,有扎實的文化底蘊,現在也是很少見的本子。前期詭異神秘的氣氛鋪墊的很好,樓中樓這個設計那種古今建筑物硬結合的撕裂感讓人心生恐懼,這部劇把道家的東西拍的很正,不賣弄、不說教,故事就是故事,點到即止。
評分最高的15大臺灣恐怖電影,《咒》僅排第四,《雙瞳》實至名歸。
金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