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董建昌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對立青幫助挺大的,對立青也有一定的影響的;那么董建昌現實中的原型是誰呢?其實這個角色是由多個人物混合組成的。
在電視劇中,董建昌出場的時候,就是一個大人物。通常都稱呼他為董長官,必定是一個掌握軍權的人物。比如楊立青考黃埔三期的時候,老董也是考官之一,一般能做軍校考官,地位肯定不會低的。
中山艦事件爆發后,楚材來找老董,希望他來支持蔣校長的時候,老董是第四軍的,可見老董說話肯定有分量,所以才來找他。
劇中也交代了老董在其他五個軍中的影響力,希望取得老董的支持;并可以出面安撫,以免發生更大的動靜出來呢,最后老董答應,說他可以去其它五個軍做說客。
此時還沒到北伐時刻,所以第七軍和第八軍還沒有加入;所以老董此時原型應該是粵軍大佬,肯定不是張發奎,劇中出現老董介紹張發奎了,那么老董應該是李濟深或陳可鈺。
結合現實中,老董的原型應該是李濟深,李濟深出身于粵軍,在黃埔軍校建立后,也在黃埔軍校任職,并且還是第四軍軍長。
在東征時期,老董是指揮官,把范希亮、楊立青、謝雨石三人調入第四軍參加戰斗;
電視劇中出現了三十四團,現實中三十四團隸屬張發奎的第十二師,劇中提到葉挺,同時由于范希亮三人立下戰功,受到了表揚,還受到獨立團戰士的鼓掌。
由于考慮楊立青是黃埔三期,那么此次東征應該是第二次東征,三期學生參與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第一次東征的時候, 黃埔三期剛剛入學不久的。
現實中,后來三十四團改編為獨立團,依然在張發奎的編制下,并且先期參加北伐。所以老董的原型依然是第四軍中的有威望的人物,大概率是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由于張發奎是第十二師師長,結合東征時期的劇情,概率比較小。
東征結束以后,國民政府準備開始北伐。由于軍長李濟深身兼國軍總參謀長,則與第十一師和第十三師留守廣東;第四軍中的第十師、第十二師及獨立團由副軍長陳可鈺指揮開往前線。
北伐節節勝利,老董也是水漲船高,威望越高。在北伐戰爭中,四軍所向披靡,部隊也開始擴編;第四軍第十師編為十一軍,陳銘樞為軍長。四軍第十二師則編為第四軍,由張發奎任軍長。
之后第四軍東進,在江西擊破孫傳芳主力,攻下九江及南昌。后來爆發了寧漢分裂,陳銘樞離開的時候,把第十一軍交給了張發奎,武漢國民政府任命張發奎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 。
此時老董再結合后面的劇情,可以斷定原型無疑就是張發奎。就連老董派人來拿望遠鏡,與現實中張發奎的故事如出一轍的,不過此時最初的第四軍開始分裂了。
在后面的電視劇中,有過這個的劇情,老董說張發奎長官馬上要從日本回來了,又提到寄人籬下,說明此時老董是張發奎的部下,不過依然是粵軍派系。
結合歷史,這個應該是張發奎痛感國事危急而報國無門, 把自己的第四軍并入了中央軍系列,然后自己只身出國游歷歐美了。然而老董卻成了第四軍的領導人。老董此時原型應該是吳奇偉。
劇中還有老董和楊立青父親的一段對話,提到在上海的抗日講話,楊父非常贊同的,談到了國家機會和民眾情感,此時老董原型應該還是張發奎,1935年春,張回國到南京見蔣校長,提出抗戰,蔣許他日后為抗日先鋒。
盧溝橋爆發了,劇中出現老董接到了電話,要去廬山參加最高軍事會議;楊立華說委座要用你,現在才想起來用你了,說明老董已經沒有被重用,一直賦閑在家。
同時老董也親自說自己是軍人,政見可以不同,保衛國家是責無旁貸的。接下來到淞滬會戰時期,老董和楊立仁對話中,提到自己防衛的海岸線,守衛浦東,從川沙、南匯、奉賢、金山衛,一直到杭州灣。
這個時期老董的原型依然是張發奎。首先張發奎一直追隨的是汪精衛,政見自然與蔣校長不同,并且數次進行了反蔣行動,最后不得已把第四軍交給了中央,自己出國幾年。
還有就是淞滬會戰初期,張發奎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也確實在浦東防衛。后面蔣校長改任 張發奎指揮左翼及中央軍。
劇中還提到老董后來去桂林做戰區司令,按照現實,老董原型依舊是張發奎。不過在電視劇前期,無論老董原型怎么改變,一直是第四軍的人,無論是最初的第四軍,還是分裂后張發奎的第四軍系。
在電視劇最后幾集的時候,老董已經是地方軍政大佬了。楊立青游說董建昌陣前起義,這段歷史的原型就是肖勁光爭取程潛起義的故事。此時老董原型是程潛吧。
高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