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從太子之爭到“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大唐軍神李靖嚴守中立,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見死不救。可李世民登基之后卻對李靖卻是大加重用,列為股肱重臣。
李靖擔任了貞觀時期數次大規模戰爭的總指揮,最后出任右仆射,以七十九歲的高壽善終。可謂“出將入相”,人生圓滿。
那么李世民為什么會重用這位在“玄武門之變”中“左右逢源、見死不救”的李靖呢?
李靖堪稱大唐第一軍事家,是大唐的“名將之祖”,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軍神”。因此像是征伐東突厥這樣的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大戰,除李靖之外也沒有其他人更適合擔任總指揮。可以說李靖如此大才,李世民不用也不可能的。
李靖早年忠于隋朝,曾經給李淵制造了不少麻煩。攻克長安之后,李淵本來要殺了李靖,幸虧李世民求情才保住了李靖的性命。
李靖又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任職,輝煌的軍事生涯也由此開啟。直到后來李靖被調到四川負責長江流域的作戰,才與李世民分開。
因此李靖雖然算是離開了秦王府“自立門戶”,在“玄武門之變”中也保持中立。
但是李靖與李世民以及秦王府的人脈之間還是存在聯系的,而李靖的弟弟李客師則全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靖雖然在行動上保持中立,但感情上還是傾向李世民的。
武德的太子之爭中,李建成的優勢是禮法和合法的太子身份,李世民的優勢則是憑借軍功形成影響和勢力。相比較而言,李建成方面更需要爭取一位能與李世民相抗衡的軍方大人物的支持,從而抵消李世民的軍功勢力。
李建成
當時能與李世民軍功相抗衡的軍方大人物,主要就是李孝恭和李靖這兩位平定江南半壁江山的大功臣。而李孝恭和李靖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全都保持中立,拒絕為李建成提供支持,這在客觀上幫助李世民保持了自己的優勢。
無論李靖到底是出于哪種原因在太子之爭和“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但是從唐朝皇帝和社稷朝廷的角度講,李靖保持中立而沒有卷入皇子奪嫡之爭的行為都是一種恪守臣道、不失大節的表現,這也是歷朝歷代帝王都非常看重的。
秦王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太子的時候,對于李靖這種保持中立、“見死不救”的行為肯定是有所不滿的。
但是當了皇帝之后,李世民反而更需要像李靖這種不涉黨爭的“純臣”。在某種意義上,李世民對李靖的敬重和信任可能還要超過某些原秦王府的部下。
張書林